“體育+電競”需要更多“腦洞大開”
“體(ti) 育+電競”需要更多“腦洞大開”(體(ti) 壇走筆)
近日,中國和俄羅斯發表了《關(guan) 於(yu) 深化新時代全麵戰略協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的聯合聲明》,聲明中提到,中方支持俄方2024年在俄羅斯喀山舉(ju) 辦國際電子競技賽事“未來運動會(hui) ”。
對於(yu) 電子競技賽事,電競愛好者應該不會(hui) 陌生。即將在今年秋天舉(ju) 行的杭州亞(ya) 運會(hui) ,首次將電競納入正式項目,人們(men) 期待著中國電競選手站上最高領獎台。
不過,將於(yu) 明年舉(ju) 行的“未來運動會(hui) ”看上去有些與(yu) 眾(zhong) 不同。其項目設置既涵蓋了體(ti) 育類、策略類、射擊類等傳(chuan) 統電競遊戲,同時還納入了不少“混合性”項目。例如,在“體(ti) 育挑戰賽”類別比賽中,足球、曲棍球、籃球、賽車和格鬥等項目的選手將先在虛擬比賽項目中競爭(zheng) ,然後再到真實的運動場館進行比賽。隻有兼具電競實力和體(ti) 育能力的“兩(liang) 棲選手”,才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與(yu) 電子競技相結合並非新鮮事,但既要“下場”打電競,又要“上場”打比賽的賽事模式還是比較新奇,也對“未來運動員”提出了新挑戰。
電子競技風靡全球,但電競與(yu) 傳(chuan) 統體(ti) 育的融合及邊界,一直是頗具爭(zheng) 議的話題。在“電競入奧”聲勢浩大的背景下,國際奧委會(hui) 一直對電競項目進入奧運會(hui) 持謹慎態度。近日,國際奧委會(hui) 宣布2023年奧林匹克電子競技係列賽(OES)正式開始,賽事設置了射箭、棒球、國際象棋、賽車、跆拳道和網球等9個(ge) 項目,並未納入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射擊等傳(chuan) 統電競項目。這意味著,電子和虛擬形式的體(ti) 育運動更有可能進入到未來的大型體(ti) 育賽事中。
事實上,不少專(zhuan) 業(ye) 運動員都是虛擬體(ti) 育項目的愛好者。一級方程式(F1)車手時常通過賽車模擬器熟悉賽道;參加過3屆奧運會(hui) 的南非自行車運動員阿什莉·穆爾曼·帕西奧在2020年獲得了首屆UCI電競世錦賽冠軍(jun) ……對運動員來說,虛擬體(ti) 育可以成為(wei) 提升賽場表現的好幫手。而對體(ti) 育愛好者來說,虛擬體(ti) 育則顯著降低了體(ti) 育運動的參與(yu) 門檻。如果再加上可穿戴設備和虛擬現實技術的助力,甚至可以隨時“穿越”到全球賽場,與(yu) 世界冠軍(jun) 同場競技。對於(yu) 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的普及和全民健身的開展,羽翼愈發豐(feng) 滿的虛擬體(ti) 育無疑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富礦”。
電子競技的蓬勃發展已成大勢所趨,傳(chuan) 統體(ti) 育的變革箭在弦上。電子競技與(yu) 傳(chuan) 統體(ti) 育相向而行,需要更多像“未來運動會(hui) ”一樣“腦洞大開”的嚐試。
(人民日報海外版 立 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