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人民至上
【光明論壇】
近日,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題為(wei) 《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深刻闡述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現代化觀,為(wei) 推動世界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中國方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這鮮明體(ti) 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價(jia) 值取向,科學回答了“為(wei) 了誰”這一根本問題。“人民至上”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根本立場。
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生命力就在於(yu) 其人民性。這與(yu) 許多歐美國家的早期現代化探索存在著根本性差異。幾百年來,西方現代化實踐以“資本至上”作為(wei) 根本展開邏輯,在利潤驅動下將“人”作為(wei) 實現資本增值的工具,導致資本對“人”的異化,大大貶低了“人”的基本尊嚴(yan) ,造成貧富兩(liang) 極分化不斷加劇,社會(hui) 不平等和階層分化問題日益凸顯,嚴(yan) 重損害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相比之下,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是基於(yu) “人民性”的邏輯展開的,是人民利益、公共利益、社會(hui) 利益驅動的現代化,秉持的是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理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黨(dang) 的性質和宗旨決(jue) 定了我們(men) 黨(dang) 必須矢誌不渝地踐行“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使命,以“人的解放”和實現人自由而全麵發展為(wei) 價(jia) 值導向,推進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現代化。
回顧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人民性貫穿於(yu) 現代化探索的全過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也是開展現代化建設的前提條件,為(wei) 此,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為(wei) 了擺脫貧窮落後的麵貌,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逐步形成了“四個(ge) 現代化”的實踐探索,有力地推動了社會(hui) 發展進步。改革開放之初,黨(dang) 中央作出了把全黨(dang) 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jue) 策,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hui) 生產(chan) 力飛躍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價(jia) 值取向,提出“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hui) 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也正是在人民至上的基本價(jia) 值取向的引領下,中國式現代化成功規避了“資本至上”的陷阱,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人民生活從(cong) 溫飽不足到全麵小康的曆史性跨越,開啟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們(men) 黨(dang) 踐行初心使命的基本途徑和奮鬥目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等五大特征,這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現代化建設,解決(jue)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就要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站穩人民立場,以高質量發展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麵訴求和多層次需要,努力實現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hui) 安定、生態宜人。實現現代化是一個(ge) 動態過程,更是一個(ge) 包容性、共享性的發展過程,這要求我們(men) 秉持共建共享、團結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努力增強現代化成果的普惠性,既要惠及當代、又要澤被後世,還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
(光明日報 作者:常明傑,係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山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