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消協發布調查報告:八成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

發布時間:2023-03-29 15: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8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3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報告》。報告顯示,80.7%的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同時,消費者對於(yu) 商品過度包裝的認知存在諸多盲點。

  調查顯示,在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現狀方麵,51.4%的消費者感知過度包裝問題比較多,34.3%的消費者認為(wei) 買(mai) 到過疑似過度包裝商品,在認為(wei) 買(mai) 到過疑似過度包裝商品的消費者中,有71.3%感覺受到欺騙,說明過度包裝存在欺騙性,誤導消費行為(wei) ,嚴(yan) 重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有43.5%表示“知道是過度包裝,但沒有選擇餘(yu) 地仍然選擇購買(mai) ”,說明過度包裝讓消費者被迫支付了不必要的包裝成本,一定意義(yi) 上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報告提到,在消費者印象中,疑似過度包裝問題商品更多集中在大型商超和品牌電商等渠道,奢侈品、月餅、保健品、包裝茶和化妝品疑似過度包裝問題比例更高。數據顯示,雖然消費者對於(yu) 欺騙式過度包裝維權意識強,但實際維權行動弱,買(mai) 到疑似過度包裝商品的消費者中隻有14.7%的消費者進行了投訴維權,在投訴維權的消費者中有69.5%表示對維權過程和結果滿意。

  在消費者對過度包裝相關(guan) 認知盲點方麵,雖然82.6%的消費者聽說過商品過度包裝,但66.0%的消費者不知道商品過度包裝的正確定義(yi) ,92.2%的消費者不熟悉商品過度包裝的判別標準;消費者判別商品是否屬於(yu) 過度包裝主要靠個(ge) 人感覺,看是否是“欺騙式包裝”、“豪華的包裝”是使用率最高的方法;國家標準中計算包裝空隙率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專(zhuan) 業(ye) 度過高,普及有難度,消費者自行判別過度包裝難度大且容易誤判。

  在消費者對商品過度包裝的態度及原因方麵,調查發現,80.7%的消費者對商品過度包裝持“多數情況反對”的態度,消費者對於(yu) 商品過度包裝比較反感,認為(wei) 會(hui) “助長奢華之風、不良消費風氣,造成環境汙染、資源浪費等危害”;有64.1%的消費者認為(wei) 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接受商品過度包裝,如部分消費者對於(yu) “有實用價(jia) 值的過度包裝”、“奢侈品、確實需要加強保護的商品”、“部分送禮場合”出現過度包裝情況可以接受。

  另外,消費者關(guan) 注對食品、茶葉、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產(chan) 品、玩具等產(chan) 品過度包裝的治理;對於(yu) 包裝的設計,消費者認為(wei) 對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等包裝開“天窗”(有透明顯示功能)或者擴大“天窗”的範圍,更有利於(yu) 消費者直觀的判斷選擇。

  在商品過度包裝治理感知效果方麵,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yu) 國家層麵出手治理過度包裝的認可和期盼程度高。隨著《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對月餅包裝要求從(cong) 2022年8月15日實施後,54.9%的消費者認為(wei) 2022年中秋節的月餅“價(jia) 格合理”,41.0%的消費者認為(wei) 2022年中秋節的月餅“沒有過度包裝”;對於(yu) 其他食品和化妝品的過度包裝治理,需要在《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2023年9月1日實施後才可以明顯看到效果,目前消費者對過度包裝治理效果的整體(ti) 評價(jia) 還不太高。(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