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出海App有多能“打”?上月美國App排行榜前四來自中國

發布時間:2023-04-03 11:19:00來源: 成都商報

  有成績該肯定就肯定,有差距該彌補就彌補,不矛盾。

  “中國應用為(wei) 何成了美國年輕人的最愛?”《華爾街日報》日前以此為(wei) 題刊發了一篇報道。文中稱,今年3月份的前三周,美國應用商店中App下載量Top5,4家來自中國企業(ye) ,這其中,上線七個(ge) 月的拚多多跨境電商平台Temu登頂,緊隨其後的是海外版剪映CapCut和正在風口浪尖的TikTok,跨境快時尚零售商Shein排在第四位,Facebook是前五中唯一的非中國應用。

  這無疑是個(ge) 挺有意思的社會(hui) 話題:美國最熱門App,前四個(ge) 都是中國的,雖然“統計時段”隻涵蓋了3月份,但這足以表明部分中國出海App在大洋彼岸的風靡。要知道,應用軟件最早就起於(yu) 美國,美國的App生態已異常繁榮,正因如此,中國企業(ye) 出海的App能霸榜美國區下載榜,尤為(wei) 難得。疊加TikTok聽證會(hui) 等背景,想不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都難。

  為(wei) 什麽(me) 中國企業(ye) 出品的這些出海App這麽(me) 能“打”?這當然跟它們(men) 精準拿捏了許多美國網民尤其是年輕世代的興(xing) 趣愛好有關(guan) 。可以看到,無論是Temu、CapCut、TikTok還是Shein,抑或是新晉衝(chong) 進美國下載榜Top10的生活方式社區Lemon8,涉足的業(ye) 務都是消費互聯網範疇,中國消費互聯網發展的滲透率與(yu) 成熟度,在全球早已是位居前列,互聯網+吃喝玩樂(le) 已重塑人們(men) 的生活場景。將消費互聯網培育過程中形成的經驗複製,外加因地製宜的本土化改造,讓不少中國企業(ye) 的出海App在海外照樣吃香。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多個(ge) 中國企業(ye) 的出海App在美國網民群體(ti) 中蔚為(wei) 風行,可坊間仍有些人認為(wei) ,拚多多、剪映、抖音海外版和Shein占據了前四又如何,這些都隻是“軟應用”,又不是“硬科技”,沒法體(ti) 現中國科技行業(ye) 產(chan) 業(ye) 的硬實力。

  毋庸諱言,成功俘獲美國網民“芳心”,並不等於(yu) 已經趕超了應用榜單上排名靠後的美國科技巨頭Meta(Facebook母公司)、亞(ya) 馬遜等。向實(跟實體(ti) 產(chan) 業(ye) 結合)、向硬(發展硬科技)、向外(出海),確實也是中國互聯網的進化途徑。

  就目前看,中國互聯網企業(ye) 確實有些課該“補”,如有些底層技術還不夠堅實,就得發力去夯實。不能因為(wei) 中國企業(ye) 的出海App風靡海外就沾沾自喜,認為(wei) 中國互聯網企業(ye) 實力可以吊打別人。

  但也沒必要將所謂的“硬科技”與(yu) “軟應用”對立起來,以那四個(ge) App都屬於(yu) 應用層麵創新就否定其競爭(zheng) 力。說白了,硬科技離不開軟應用,軟應用裏也有硬核創新。AI、5G、雲(yun) 計算和芯片都是硬科技,哪個(ge) 離得開能落地的商業(ye) 模式?

  長期以來,網上存在這樣一種說法:互聯網企業(ye) 在民生需求上的創新不算“硬核創新”,隻有攻克了卡脖子難題才算。說美國互聯網重基礎研發,中國互聯網注重以需求場景倒推技術突破,固然有其曆史依據;說中國互聯網需要向實而行、需要更多地以技術為(wei) 核心壁壘,自然也沒問題。但提升中國科技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既需要底層技術突破也需要應用場景革新,沒必要設置“二選一”的難題,將商業(ye) 模式創新貶得過低。

  說到底,美國最熱門App前四個(ge) 都是中國企業(ye) 的,是份亮眼的成績單,沒必要因此沾沾自喜,也沒必要妄自菲薄。有成績該肯定就肯定,有差距該彌補就彌補,不矛盾。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佘宗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