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我國研發出首個室溫超快氫負離子導體

發布時間:2023-04-06 10:59: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4月5日電 (記者陸成寬)我國科學家在室溫下實現超快氫負離子傳(chuan) 導!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萍研究員、曹湖軍(jun) 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材料設計研發策略,通過機械化學方法,在稀土氫化物——氫化鑭晶格中故意製造大量的缺陷和納米微晶,研發出首個(ge) 室溫環境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ti) 。相關(guan) 研究成果4月5日發表於(yu) 《自然》雜誌。

  在某些條件下,一些材料經曆有序—無序相變,而轉變為(wei) 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和低遷移能壘的超離子態。在這種狀態下,離子會(hui) 像在液體(ti) 中一樣快速地穿過材料的剛性晶體(ti) 結構。

  這種現象有利於(yu) 化學能量的轉換,因為(wei) 它允許離子在沒有液體(ti) 或軟膜分離電極的情況下移動。然而,很少有固態材料能在室溫環境條件下達到這種狀態。

  “在室溫環境下表現出超離子傳(chuan) 導的氫負離子導體(ti) 材料,將為(wei) 構建全新的全固態氫化物電池、燃料電池和電化學轉化池提供巨大的機遇。”陳萍介紹。

  氫負離子具有強還原性和高氧化還原電勢,已經成為(wei) 研究者們(men) 關(guan) 注的重點。“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開發了幾種氫負離子導體(ti) ,比如堿土金屬氫化物和稀土金屬氧氫化物,它們(men) 以能夠實現快速氫遷移而聞名。”陳萍說,然而它們(men) 都不能在室溫環境下實現超離子傳(chuan) 導。

  此次,研究人員創新地采用機械球磨製備方法,通過撞擊和剪切力,造成氫化鑭晶格的畸變,形成了大量的納米微晶和缺陷。這些晶格缺陷可以顯著抑製氫化鑭的電子傳(chuan) 導,使其電子電導率相比結晶良好的氫化鑭下降5個(ge) 數量級以上。

  更重要的是,材料結晶度的改變對氫負離子傳(chuan) 導的幹擾並不顯著,可以在“震”住電子轉移的同時,仍舊“維持”氫負離子的快速傳(chuan) 輸,最終獲得了優(you) 異的氫負離子傳(chuan) 導特性。

  在以往的研究中,氫負離子導體(ti) 隻能在300℃左右實現超快傳(chuan) 導。而這項研究在-40℃至80℃的溫和條件下實現了超快離子傳(chuan) 導。同時,研究人員還首次實現了室溫全固態氫負離子電池的放電,證實了這種全新電池的可行性。

  談起超快氫負離子導體(ti) 與(yu) 超導體(ti) 的區別,陳萍介紹,超導是零電阻傳(chuan) 遞電子的導體(ti) ,而超快氫負離子導體(ti) 傳(chuan) 遞的是氫負離子。

  “許多已知的氫化物材料都是離子—電子混合導體(ti) 。”陳萍說,我們(men) 建立的這種材料工程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有望為(wei) 氫負離子導體(ti) 的研發打開局麵。《自然》審稿人評價(jia) ,該工作展示了一種非常有趣且新穎的研究方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