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思想縱橫)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進行論述,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充分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深刻揭示了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內(nei) 在聯係。隻有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才能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涵養(yang) 源頭活水。我們(men) 要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以高質量教育立德樹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興(xing) 、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基石。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要富強,必須有繁榮的經濟、昌盛的文化、強大的國防,而這一切都要靠教育來奠基。教育肩負著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在黨(dang) 的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ye) 不斷發展,全體(ti) 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麵提升,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撐。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教育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引領教育改革更加深化、教育公平和質量不斷提升,教育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教育是提高科技水平、涵養(yang) 人才資源、激發創新活力的根本。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zheng) ,說到底是人才競爭(zheng) ,人才越來越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戰略性資源,這讓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隻有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數以千萬(wan) 計的高級專(zhuan) 門人才和數以億(yi) 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才能提高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加快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隻有培養(yang) 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才能不斷搶占世界科技競爭(zheng) 和未來發展製高點,把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斷優(you) 化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人才培養(yang) 結構,努力形成有利於(yu) 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以創造之教育培養(yang) 創造之人才,以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
育人的根本在於(yu) 立德。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ge) 人隻有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立德樹人,關(guan) 係黨(dang) 的事業(ye) 後繼有人,關(guan) 係國家前途命運。必須始終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引導青少年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奮鬥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書(shu) 寫(xie) 人生華章。
教育傳(chuan) 承過去、造就現在、開創未來。隻要我們(men) 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不斷推動教育同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zhong) 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一定能夠培養(yang) 更多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鮑文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