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頭觀瀾|這項工程惠及千萬群眾
4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廣東(dong) 省湛江市,考察環北部灣廣東(dong) 水資源配置工程,了解當地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等情況。
神州萬(wan) 裏,雷州風暖。環北部灣廣東(dong) 水資源配置工程今年2月全麵開工,項目建成後,清冽的西江水將穿過雲(yun) 開山脈,自北向南奔流千裏,潤澤我國大陸最南端的這片“渴水之地”,曆史性地終結包括雷州半島在內(nei) 的粵西地區千年苦旱難題,惠及1800多萬(wan) 人。
十年九旱是常態
雷州半島是我國第三大半島。因境內(nei) 多中小河流,降水時空不均,加之氣溫高、蒸發量大、地勢平坦難以蓄水,千百年來雷州半島一直飽受區域性、季節性缺水之苦,十年九旱成為(wei) 常態。
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的渴望”正越來越迫切。
生活之渴。生態、生產(chan) 、生活用水缺一不可,老百姓最關(guan) 心的就是生活用水。因區域降水量偏少,當地水資源短缺情況突出。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若無相關(guan) 措施,城鄉(xiang) 居民用水形勢會(hui) 越來越嚴(yan) 峻。
農(nong) 業(ye) 之渴。雷州半島是“廣東(dong) 糧倉(cang) ”,火山岩漿演化而成的紅土地,經世代開發,已成為(wei) 數百萬(wan) 畝(mu) 良田,包含廣東(dong) 最大的連片水稻田。這裏還是全國最大的菠蘿產(chan) 區和重要的劍麻產(chan) 地,30多萬(wan) 畝(mu) 菠蘿被稱為(wei) “菠蘿的海”,產(chan) 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隨著現代化農(nong) 業(ye) 的發展,用水的需求越來越高。
工業(ye) 之渴。隨著廣東(dong) 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雷州半島及粵西地區高質量發展提速,中科煉化等一係列重大項目陸續落地,廣東(dong) ·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等項目不斷推進,城鎮及工業(ye) 用水需求同樣日益增長。
因為(wei) 缺水,河道生態用水與(yu) 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被擠占,一些區域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麵塌陷和海水入侵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改寫(xie) 千年苦旱曆史
雷州半島人民對抗苦旱從(cong) 未停歇。進入新時代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廣東(dong) 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南粵兒(er) 女,以重塑山河的氣魄,徹底改寫(xie) 雷州半島千年苦旱的曆史。
近年來,廣東(dong) 實施《雷州半島水利建設“十三五”規劃》,完成一大批引調水、灌區改造、村村通自來水等工程建設,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
環北部灣廣東(dong) 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2022年加快推進的55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2022年8月31日,環北部灣廣東(dong) 水資源配置工程先行項目動工。2023年2月,環北部灣廣東(dong) 水資源配置工程全麵動工。該工程從(cong) 廣東(dong) 省雲(yun) 浮市西江幹流地心村河段取水,穿過雲(yun) 開山脈,調水至雷州半島,供水範圍包括雲(yun) 浮、茂名、陽江、湛江四市。
這是廣東(dong) 省曆史上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複雜、總投資最高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
工程建成後,可解決(jue) 粵西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布局不匹配問題,大幅提高區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有水乃興(xing)
這是民生之水,發展之水,生態之水。
環北部灣廣東(dong) 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讓老百姓直接獲益。工程建成後,年均供水量將達到20.79億(yi) 立方米,可大幅度提高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的供水保障能力。
雷州半島群眾(zhong) 的生活用水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jue) 。環北部灣廣東(dong) 水資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幹線項目輻射範圍包括雷州、徐聞、廉江等7個(ge) 縣(市、區),直接受惠人口達400萬(wan) 人。
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將打開新的空間。雷州半島上將新增185萬(wan) 畝(mu) 大型灌區,改善灌溉麵積40多萬(wan) 畝(mu) ,有力保障糧食安全。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也將為(wei) 廣東(dong) ·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雷州經濟開發區等工業(ye) 園區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打下紮實的基礎。
雷州半島的地下水超采曆史也將宣告結束,每年可減少5.66億(yi) 立方米地下水開采,使地上地下水環境互利互濟,生態效益得到更好的實現。
記者:陳凱星、肖思思、吳濤、田建川、熊嘉藝
視覺 | 編輯:張愛芳、郝曉靜
新華社國內(nei) 部、新華社廣東(dong) 分社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