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人身險轉型提質顯成效

發布時間:2023-04-14 11:06:00來源: 經濟日報

  人身險轉型提質顯成效

  □ 本報記者 於(yu) 泳

  日前,在A股和H股上市的保險公司年報數據已披露完畢。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雖然都實現增長,但與(yu) 財險領域亮眼的成績單不同,人身險領域在資產(chan) 端和負債(zhai) 端同時承壓。上市險企在壓力之下不斷推進渠道轉型,在健康險、養(yang) 老險等領域拓展產(chan) 品和服務,轉型成效已經有所顯現。

  在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多家險企負責人結合2023年前兩(liang) 個(ge) 月數據表示,人身險業(ye) 已出現回溫的積極信號,保費收入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提高。與(yu) 此同時,多家券商研報也顯示,人身險保費正逐步回暖,在保本儲(chu) 蓄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人身險公司的相關(guan) 業(ye) 務迎來快速增長。

  代理人隊伍轉型提質

  人身險保費增長對代理人渠道有著高度依賴,因此各保險公司曾把代理人增員和業(ye) 績增長掛鉤。在代理人渠道清理虛假增員轉型的背景下,近三年來人身險公司的代理人數量持續縮減,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6家上市險企的代理人總量從(cong) 2020年的463萬(wan) 降至2022年的214萬(wan) 。與(yu) 此同時,代理人隊伍的人均產(chan) 能持續改善,建設高素質的代理人團隊已成為(wei) 人身險公司的共識。

  華泰證券的研報分析認為(wei) ,2022年上市險企代理人產(chan) 能的明顯改善趨勢,彰顯出壽險行業(ye) 已擺脫單純靠人力擴張的“規模擴張周期”,開始進入依靠代理人產(chan) 能提升的“效率提升周期”,預計代理人產(chan) 能改善將成為(wei) 2023年新業(ye) 務價(jia) 值恢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持續推進銷售體(ti) 係建設,加快推進銷售隊伍優(you) 增優(you) 育,隊伍結構和質態逐步優(you) 化,人均期交產(chan) 能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總銷售人力約為(wei) 72.9萬(wan) 人。中國人壽董事長白濤表示,雖然銷售隊伍的總量在減少,但是銷售隊伍的核心骨幹和人均產(chan) 能是穩定的。

  中國平安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代理人渠道隊伍結構和質量持續優(you) 化,新增人力中“優(you) +”高素質代理人占比同比提升14.1個(ge) 百分點;隊伍產(chan) 能提升,代理人人均新業(ye) 務價(jia) 值同比增長22.1%;業(ye) 務品質改善,13個(ge) 月繼續率同比上升4.0個(ge) 百分點;壽險及健康險業(ye) 務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6.4%。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表示,過去三年深度改革是有成效的。在高質量代理人團隊的改革方麵,我們(men) 強調高素質、高產(chan) 能、高收入,所以去年差不多45萬(wan) 的代理人,人均產(chan) 能、人均收入提升幅度均達到22%。

  作為(wei) 2022年剛剛上市的險企,陽光保險代理人渠道實現總保費收入158.1億(yi) 元,同比增長4.8%,其中新單期繳保費收入29.3億(yi) 元,同比增長6.7%,人均產(chan) 能約1.4萬(wan) 元,同比增長13.9%。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樣的成績得益於(yu) 陽光保險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投入。一方麵,陽光保險打造以客戶需求為(wei) 導向的銷售機器人,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助力代理人為(wei) 客戶個(ge) 人及家庭全生命周期提供“產(chan) 品+服務”保障規劃;另一方麵,打造賦能前線管理者的管理機器人,推動業(ye) 務管理模式從(cong) “經驗+感覺”向“科學+理性”轉變,提升管理效率。

  作為(wei) 較早在國內(nei) 引入代理人製度的保險公司,友邦人壽的代理人團隊在業(ye) 內(nei) 一直保持較高水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22年友邦人壽圍繞“卓越營銷員3.0策略”進行全麵升級,通過圍繞新人發展、產(chan) 能提升和主管發展三大核心維度的係列舉(ju) 措,為(wei) 營銷員提供全方位的發展支持。正是得益於(yu) 差異化的高質量卓越營銷員渠道,友邦人壽新進營銷員產(chan) 能在2022年下半年實現雙位數增長。友邦人壽首席執行官張曉宇表示,麵對新階段、新機遇和新要求,友邦人壽將圍繞客戶驅動、渠道創新、區域拓展以及包括科技、人才、組織、投資在內(nei) 的全要素升級,全力把握中國內(nei) 地保險業(ye) 的長期發展機遇,致力於(yu) 打造行業(ye) 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模式。

  銀保渠道成新增長點

  中國人壽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在銀保渠道持續深化銀行合作,保費規模及業(ye) 務價(jia) 值較快增長。2022年銀保渠道總保費達634.15億(yi) 元,同比增長28.6%。首年期交保費為(wei) 148.79億(yi) 元。續期保費達362.00億(yi) 元,同比增長10.4%,占渠道總保費比重為(wei) 57.08%。

  與(yu) 代理人渠道的轉型提質不同,銀保渠道近兩(liang) 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wei) 上市險企保費增長的重要力量。一方麵,商業(ye) 銀行擁有客戶資源多、產(chan) 品豐(feng) 富的優(you) 勢,較容易實現年金保險、養(yang) 老保險的場景化營銷。另一方麵,在零售業(ye) 務轉型中,商業(ye) 銀行對中間業(ye) 務收入占比提升訴求強烈,而保險代理是零售中收重要的組成部分。與(yu) 基金、貴金屬等業(ye) 務相比,保險中收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較小,也成為(wei) 銀行較為(wei) 穩定的中收來源。

  年報數據顯示,太保壽險在銀保渠道發力明顯,實現銀保渠道保險業(ye) 務收入304.78億(yi) 元,同比翻了3倍。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華保險銀保渠道總保費收入分別為(wei) 290.63億(yi) 元和439.31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17.6%和7.8%。

  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表示,平安銀行和平安壽險建立獨家的代理人模式,跟其他機構都不太一樣。在銀行建設這支隊伍一定要懂保險理財,傳(chuan) 統的理財經理把保險作為(wei) 客戶資產(chan) 配置方麵的意識是不足的,習(xi) 慣推薦儲(chu) 蓄型產(chan) 品。中國平安要求代理人首先要懂保險,把保險當作資產(chan) 配置的重要方式,回歸保險的本源。在客戶經營方麵,銀行有賬戶資源、客戶資源。中國平安還建立了“1+1+N”的客戶服務體(ti) 係,在服務客戶的時候不僅(jin) 有理財經理,背後還有康養(yang) 專(zhuan) 家、投行專(zhuan) 家、財務專(zhuan) 家來提供全麵的服務。這是組合拳而不是單打獨鬥。

  銀保渠道的變化也在上市銀行的年報中得到了印證。受到資本市場業(ye) 績不佳的影響,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的基金代銷收入均呈現下降態勢,但代理保險收入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其中,招商銀行的代理保險收入124.26億(yi) 元,同比增長51.26%;平安銀行代理保險收入19.84億(yi) 元,同比增長30.9%。

  談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上市險企普遍對銀保渠道和人身險市場寄予厚望。白濤認為(wei) ,銀保渠道在發力,貢獻度在提高。但我國的保險密度隻相當於(yu) 美國的6%,保險深度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因此,我對未來人身險市場充滿信心,也對2023年及以後中國人壽的業(ye) 績增長充滿信心。新華保險副總裁王練文表示,銀保的未來很美好,新華保險將進一步關(guan) 注和支持銀保渠道發展,使其能為(wei) 公司穩定規模、突出價(jia) 值作出更大貢獻。

  產(chan) 品結構持續優(you) 化

  重疾險曾是人身險公司的主打產(chan) 品,但重疾險普及率提升,增長空間已經接近“天花板”。健康險曾被人身險公司寄予厚望,但隨著財險公司的“攪局”,健康險增速也呈現逐年下滑態勢。如何尋找下一個(ge) 能打的拳頭產(chan) 品,是人身險公司都在尋找的業(ye) 績增長第二曲線。

  從(cong) 產(chan) 品屬性來看,在當前人口老齡化背景和行業(ye) 發展形勢下,人身險產(chan) 品久期長,與(yu) 公眾(zhong) 的養(yang) 老需求匹配度較高。同時不少上市險企提供的健康養(yang) 老服務也契合了當前的需求,建設養(yang) 老社區和打造“保單銷售—權益獲取—保單兌(dui) 付—健康養(yang) 老”的閉環已逐漸成為(wei) 人身險公司的共識。

  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實現壽險業(ye) 務總保費4856.42億(yi) 元,其中健康險業(ye) 務總保費為(wei) 1153.29億(yi) 元。中國人壽總裁趙鵬表示,今年中國人壽將加大力度推進健康養(yang) 老生態工程,並致力於(yu) 通過大健康、大養(yang) 老更好地給客戶提供服務,更好地去吸引和服務長期的期交業(ye) 務和高價(jia) 值業(ye) 務的發展。

  平安壽險升級保險產(chan) 品體(ti) 係,依托集團醫療健康生態圈,夯實“保險+服務”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享有“保險+”服務權益的客戶貢獻的新業(ye) 務價(jia) 值占比達到55%,同比提升24個(ge) 百分點。“保險+健康管理”方麵,2022年平安壽險已累計服務約1859萬(wan) 客戶,新契約客戶中超76%使用健康管理服務。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已全國布局14家健康管理中心,自有醫生團隊近4000人,外部簽約醫生超4.5萬(wan) 人,合作醫院數超1萬(wan) 家,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萬(wan) 家,合作藥店數達22.4萬(wan) 家。

  長期以來,人身險行業(ye) 在產(chan) 品設計上受製於(yu) 帶病體(ti) 風險管理難題,偏重於(yu) “保健康人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病人群難以獲得有效保險保障。中再壽險聯合北京阜外醫院等醫療機構開展“三高共管”項目,積極推進高血壓病等相關(guan) 醫療數據的匯總分析工作,不斷升級迭代高血壓慢病保險保障。“三高共管”項目依托產(chan) 業(ye) 融合促進互聯網醫療下沉,實現優(you) 質醫療資源、基層醫療和患者的有效連接,探索“保險+服務”的一站式慢病管理模式。中再壽險總經理田美攀在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表示,中再集團高度重視大健康領域的發展機遇。在保險端,中再壽險將圍繞健康醫療、護理、醫藥器械等領域開展保險產(chan) 品創新,打造產(chan) 業(ye) 融合生態圈;在投資端,中再壽險將綜合運用產(chan) 業(ye) 基金、PE直投和各類保險資管產(chan) 品等支持健康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人身險行業(ye) 未來的發展趨勢看。保險公司可以借助產(chan) 業(ye) 融合布局大健康領域發揮流量導入作用。在產(chan) 品開發方麵,已有保險公司把消費型醫療產(chan) 品從(cong) 互聯網門診藥品保障擴展到齒科、眼科、消化等新風險領域,與(yu) 康複機構合作推出老年特定疾病保險產(chan) 品等。未來,人身險公司需要進一步把握好健康、養(yang) 老等領域的服務需求,整合內(nei) 外部資源,推進金融保險產(chan) 品與(yu) 健康養(yang) 老服務深度融合,構建具有保險業(ye) 特色的健康養(yang) 老產(chan) 品服務生態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