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把種業這項工作做精做好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題:把種業(ye) 這項工作做精做好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廣東(dong) 考察時強調,種業(ye) 是現代農(nong) 業(ye) 、漁業(ye) 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
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guan) 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關(guan) 注種業(ye) 發展問題,多次在不同場合為(wei) 種業(ye) 改革發展指明方向。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要牢牢把握一粒種子裏的“國之大者”,發揮種業(ye) 的源頭支撐作用,把種業(ye) 這項工作做精做好。
把種業(ye) 這項工作做精做好,就要樹立大食物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解決(jue) 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開,樹立大食物觀。“吃飯”不僅(jin) 僅(jin) 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樣樣都是美食。要樹立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山水林田湖草海,我們(men) 要在科學保護的前提下向這些寶庫要資源、要種子、要美食。
把種業(ye) 這項工作做精做好,就要保護好生物多樣性。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地球生物多樣性是最大的“種子庫”,是人類農(nong) 業(ye) 的基礎,食藥同源的寶庫。有風中搖曳的青蒿,屠呦呦才會(hui) 發現青蒿素,為(wei) 世界帶來全新抗瘧藥;有野生稻基因留存,袁隆平才培育出雜交水稻。要在“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下,為(wei) 扭轉生物多樣性加劇喪(sang) 失趨勢而努力,建設好中國的“種子銀行”,存儲(chu) 物種遺傳(chuan) 密碼,守衛人類糧食安全底線和生物資源開發根基。
把種業(ye) 這項工作做精做好,就要依靠科技力量。種子科技與(yu) 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等密切相關(guan) 。當前,全球種業(ye) 正迎來以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wei) 標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我們(men) 要在確保生物安全基礎上,開展基因功能及基因遺傳(chuan) 多樣性研究開發,在生態係統、物種、基因等層次開展種子科技攻關(guan) ,實現藏糧於(yu) 技。
把種業(ye) 這項工作做精做好,就要依靠法治保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頒布和修訂了森林法、草原法、漁業(ye) 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種子法、畜牧法、濕地保護法、生物安全法等多部相關(guan) 法律,覆蓋從(cong) 野生動植物保護到生物遺傳(chuan) 資源獲取與(yu) 分享諸領域,要加快修訂配套規章,強化行政司法銜接,嚴(yan) 格實施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執法,為(wei) 生物育種技術創新保駕護航。(新華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