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賠償因災損失,開展風險管理 農業保險織就“保障網”

發布時間:2023-04-17 15:15:00來源: 人民日報

  賠償(chang) 因災損失,開展風險管理,撬動金融資源

  農(nong) 業(ye) 保險織就“保障網”(財經眼·財稅金融加力助春耕③)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緊抓農(nong) 時開展春耕,對全年糧食增產(chan) 、農(nong) 民增收十分重要。農(nong) 業(ye) 保險作為(wei) 分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成為(wei) 越來越多農(nong) 民的“心頭好”。

  “農(nong) 資、農(nong) 技、農(nong) 險‘三件套’,缺一不可;春耕再忙,也得記著上保險”,是不少農(nong) 民的心聲。

  農(nong) 業(ye) 保險有哪些服務創新?對保障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能發揮怎樣的作用?記者一探究竟。

  農(nong) 業(ye) 保險成為(wei) 農(nong) 民抵禦風險的“定心丸”

  春風吹拂麥苗,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的楊廷國在地裏俯身查看小麥長勢。“今年天氣好,目前還沒發生蟲害。每年這時候,最擔心遭蟲災。”

  中江縣是四川省產(chan) 糧大縣,冬春季節種小麥,夏秋兩(liang) 季種玉米或水稻。41歲的楊廷國在田間地頭忙活了10多年,目前流轉了150畝(mu) 地種糧。

  “種糧最怕病蟲害、旱災、水災。”楊廷國說,過去,由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風險較高,收益不穩定,不少村民另謀生計。

  “我也沒少吃虧(kui) 。”楊廷國說,有一年夏天氣候多變,下了好幾場暴雨,玉米倒了一大片。當時,下到田裏的他,走一壟停半晌,心疼得很。因為(wei) 投保了農(nong) 業(ye) 保險,及時的賠付減輕了楊廷國的損失。不過,由於(yu) 當時投保的是玉米物化成本保險,每畝(mu) 賠了400元,離他的種糧成本投入還差了一些。

  “可到了2022年,情況有了變化。你猜是啥?”楊廷國賣了個(ge) 關(guan) 子。

  “‘新保險’給我們(men) 吃了顆‘定心丸’。”楊廷國說,去年,他為(wei) 要不要接著種玉米猶豫不決(jue) 時,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工作人員把好消息送到地頭,2022年當地全麵推廣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玉米保額由原來每畝(mu) 400元提高到800元。

  為(wei) 啥新保險保額高?過去物化成本保險隻保障種子、化肥等投入,而完全成本保險包括了直接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等,基本上能覆蓋每畝(mu) 地成本投入的80%。保障提升了,而保費因享受政策補貼也不增加。

  這個(ge) 消息讓楊廷國喜出望外。“保額大幅提高,萬(wan) 一遭災咱也不怕,種地底氣更足了。沒說的,立馬參保!”楊廷國說,他連續多年參保農(nong) 業(ye) 保險,新舊險種有啥區別能捋清。有的村民對這個(ge) 新鮮事兒(er) 犯嘀咕,找他來打聽,他就耐心講解。一來一去,老楊還當起了兼職宣傳(chuan) 員。

  聽了楊廷國的講解,中江縣龍台鎮梁峰村的賀輝為(wei) 自家的18畝(mu) 玉米投了完全成本保險。去年夏季幹旱,賀輝家8.3畝(mu) 玉米受了災。在保險公司現場查勘定損後,他的賬戶上很快就收到了5100多元賠償(chang) 款。

  “買(mai) 保險就是為(wei) 了抵禦風險。”賀輝說,如今不用動員,他和種糧的親(qin) 戚朋友每到生產(chan) 季都自覺投保。

  為(wei) 更好推廣“新保險”,中江縣經常性地組織鄉(xiang) 鎮農(nong) 技人員到戶進行農(nong) 業(ye) 保險現場勘查、推介。同時,組織保險公司在各鄉(xiang) 鎮設立農(nong) 業(ye) 保險辦事機構,配備保險代辦員,方便農(nong) 戶投保。截至目前,中江全縣小春作物農(nong) 戶參保率超70%,承保麵積近30萬(wan) 畝(mu) ,總保費約600萬(wan) 元。

  “我們(men) 還對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進行調查評分,確保把好事辦好,惠及更多農(nong) 戶。”中江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許世順說,當地將進一步健全保險服務機製,支持保險經辦機構在基層建立服務網點,切實提升農(nong) 業(ye) 保險理賠效率和服務質量。

  在全國,越來越多農(nong) 戶獲得了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近年來,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份的產(chan) 糧大縣全部推廣相關(guan) 保險服務。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

  “加強糧食作物風險保障能夠平滑農(nong) 戶收入波動,有利於(yu) 其穩健經營、擴大再生產(chan)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認為(wei) ,未來,既要提高糧食主產(chan) 省份產(chan) 糧大縣兩(liang) 種保險的承保覆蓋率,也要在其他地區加大推廣力度,更好助力保障糧食安全。

  保險防災服務發揮“防患於(yu) 未然”的重要功能

  農(nong) 業(ye) 保險不僅(jin) 能起到風險補償(chang) 的作用,還能未雨綢繆,將風險關(guan) 口前移,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事前風險管理能力。

  陽春三月,在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裕偉(wei) 生態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稻田邊,合作社負責人劉希望打開“漁保保”手機軟件,登錄賬號後,水溫、酸堿度、溶解氧含量和氨氮含量等水質參數和養(yang) 殖環境指標立即顯示在手機屏幕上。“水稻插秧前夕,也是小龍蝦生長的關(guan) 鍵期。近期早晚溫差較大,我每天都要多次查看數據,照顧好這些‘金疙瘩’。”劉希望說。

  劉希望是當地的返鄉(xiang) 創業(ye) 能人,稻蝦共作是他的致富“金扁擔”。稻田養(yang) 蝦不僅(jin) 多了賣蝦的收入,還能減少雜草、蟲害,改善稻田肥力。“這些年,合作社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現在種養(yang) 基地麵積有9500多畝(mu) ,每年投入成本很高,規避風險愈顯重要。”劉希望說,近年來,他開始購買(mai) 漁業(ye) 養(yang) 殖保險和氣象指數保險,兩(liang) 種保險每畝(mu) 每年的保費都為(wei) 約70元。

  令劉希望驚喜的是,還沒碰上出險理賠,他就嚐到了保險的甜頭,“保險公司免費給合作社安裝了‘漁保保’信息化綜合應用係統。通過該係統設置在水底的傳(chuan) 感器,我可以實時掌握稻田環境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遠程遙控稻田裏的各種設備,給稻田增氧、換水。”

  “漁保保”甚至當起了“監督員”。“如果水質數據異常,還會(hui) 給養(yang) 殖戶發送警報信息,必須解決(jue) 了問題才能消除警報。”劉希望說。

  在合作社養(yang) 殖基地,保險公司還安裝了4個(ge) 監控器,幫助養(yang) 殖戶查看稻田水麵上的情況。“有了這個(ge) 監控係統,每當有魚蝦因疾病死亡時,我都能及時看到並處置,防止損失麵積擴大。”劉希望說。

  承保公司人保財險武漢市蔡甸支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肖太說,為(wei) 了讓養(yang) 殖戶減少損失,除了完善種植養(yang) 殖業(ye) 預警設施,保險公司還通過建立微信群等多種手段向農(nong) 戶提供預警信息,每當臨(lin) 近大風大雨天氣,就發送險情提示,指導養(yang) 殖戶做好各種防災措施。如果養(yang) 殖戶沒有及時看到險情信息,工作人員直接打電話提醒。

  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來說,各類防災減災服務精準化,有助於(yu) 減小突發因素影響,保證產(chan) 量和質量。

  “我們(men) 與(yu) 氣象局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建共享‘氣象+保險’服務網絡,探索出保險服務站、氣象信息服務站和氣象信息員‘一站多能、一員多職’農(nong) 業(ye) 融合服務模式。”肖太說,他們(men) 還聯合科研院所,向投保人員普及各類保險防災減災知識。

  得益於(yu) 保險防災服務,像劉希望這樣的種植養(yang) 殖戶抵禦各類農(nong) 業(ye) 風險的能力在逐步增強。“春耕時節,保險公司還會(hui) 組織種植養(yang) 殖戶坐在一起,麵對麵了解農(nong) 戶需求,來優(you) 化保險服務。”劉希望說,在保險服務支持下,他的合作社蝦、稻產(chan) 量不斷提升。

  “‘防患於(yu) 未然’是農(nong) 業(ye) 保險的重要功能,我們(men) 盡可能把風險點考慮到、預防好,使保險經營更可持續,更好保障農(nong) 民利益,為(wei) 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增收作出積極貢獻。”肖太說。

  放眼全國,為(wei) 保障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保險業(ye) 使出“十八般武藝”。平安產(chan) 險運用衛星遙感和實時氣象監測技術打造監測平台,對農(nong) 作物進行全生命周期長勢分析,提供病蟲害用藥建議、生產(chan) 提示等,目前已在多個(ge) 省份推廣使用;一些保險機構變事後理賠為(wei) 事前投入,為(wei) 農(nong) 戶提供無人機和防寒、抗旱用品等生產(chan) 物資,協助維護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設施等。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加快創新推廣步伐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及保險機構積極推動農(nong) 業(ye) 保險“擴麵、增品、提標”,政策性保險和商業(ye) 性保險一起發力,在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創新推廣步伐加快,保險覆蓋麵持續擴大。

  在遼寧省大連市,風力指數保險、水溫指數保險、工廠化養(yang) 殖保險、網箱養(yang) 殖保險、水產(chan) 製種保險為(wei) 海參、鮑魚、蝦夷扇貝等水產(chan) 養(yang) 殖提供保障,覆蓋放流、底播、網箱等多種養(yang) 殖方式。

  四川省樂(le) 山市井研縣作為(wei) 優(you) 質柑橘生產(chan) 地,全縣柑橘種植麵積20多萬(wan) 畝(mu) ,年綜合產(chan) 值超20億(yi) 元。平安產(chan) 險推出柑橘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為(wei) 促進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基本覆蓋主要糧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豬等主要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銀保監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219.4億(yi) 元,同比增長25%,為(wei) 1.7億(yi) 戶次農(nong) 戶提供風險保障4.6萬(wan) 億(yi) 元。

  保險服務鏈條在不斷延展。通過加大創新力度,不同金融工具協同發力,讓廣袤鄉(xiang) 村更多更好地享受金融服務。

  天津市寶坻區的鄧先生經營著一家養(yang) 殖場。近期,場地擴建需要資金,缺少傳(chuan) 統抵押物讓想貸款的鄧先生犯了難,中國人壽財險的工作人員給他帶來了好消息。

  “我此前投保了生豬及能繁母豬保險,保險保障金額100多萬(wan) 元。憑著保單我就申請到了貸款,可以用這筆錢進行規模化擴建。”鄧先生高興(xing) 地說。

  中國人壽財險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解決(jue) 生物資產(chan) 抵押難、養(yang) 殖戶貸款難的問題,該公司主動對接有關(guan) 部門、銀行和農(nong) 擔公司等,共同研究惠農(nong) 低息貸款政策,形成了“活體(ti) 抵押+保險保障+銀行授信”模式,幫助養(yang) 殖戶獲得融資支持。

  “在該模式中,保險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中國人壽財險天津市分公司農(nong) 險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保險公司為(wei) 養(yang) 殖企業(ye) 提供保險保障,一旦出險,可以通過賠付彌補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損失,降低還貸風險。

  “保險增信作用有利於(yu) 解決(jue)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抵押物不足的痛點,推動銀行等其他類型金融機構將更多金融資源向鄉(xiang) 村傾(qing) 斜。”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保險與(yu)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說。

  湖南加大力度推動“保險+期貨”項目落地,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保供穩價(jia) ;安徽積極開展“農(nong) 業(ye) 保險+基金”“農(nong) 業(ye) 保險+擔保+信貸”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近年來,“小保單帶動大金融”的實踐不斷豐(feng) 富。“‘農(nong) 業(ye) 保險+’正成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手段。”王向楠說。

  本報記者 屈信明 王永戰 吳 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