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規劃(1949—1960年)》首發 填補研究空白
中新網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城市規劃(1949—1960年)》首發式暨北京第一版城市總體(ti) 規劃70周年學術研討會(hui) 在北京建築大學舉(ju) 辦。這本書(shu) 對新中國成立之初首都大規模城市建設、現代城市規劃起步的重要階段進行了全麵梳理和深度討論,首次披露大量極為(wei) 珍貴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在中國城市規劃曆史與(yu) 基礎理論研究等多個(ge) 領域填補了空白。
今天,記者從(cong) 北京建築大學了解到,該書(shu) 作者為(wei)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李浩。他與(yu) 團隊著眼於(yu) 為(wei) 首都建設提供曆史鏡鑒的現實需要,多次赴中央檔案館、北京市檔案館和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等廣泛查閱一大批原始檔案資料,對50多位首都城市規劃工作者和翻譯工作者進行了深入的學術訪談,並對“一五”時期主管城市規劃建設的北京市領導日記等進行係統整理,經過連續多年的深耕完成《北京城市規劃(1949—1960年)》一書(shu) 。
從(cong) 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從(cong) 一座人口100多萬(wan) 、建設用地限於(yu) 城牆之內(nei) 的城市,一躍而成為(wei) 一個(ge) 人口2000多萬(wan)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城市功能和麵貌發生了曆史巨變。作為(wei) 一個(ge) 特大城市,北京的用地布局結構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城市規劃工作逐步定形的。書(shu) 中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北京城市規劃史進行了專(zhuan) 門的係統性研究,梳理了1953年第一版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和1957年版、1958年版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的製定背景、規劃工作過程、主要內(nei) 容以及其實施情況,科學分析了北京以老城為(wei) 基礎進行改建和擴建、“環形+放射”的道路網格局和分散集團式的空間布局等規劃模式的形成原因和響應機製,揭示了首都城市規劃建設活動的綜合性、複雜性、矛盾性及其曆史規律。全書(shu) 以大量事實表明,1949年至1960年首都北京的城市規劃工作,是一個(ge) 長期持續推進和不斷完善的曆史過程。
北京市海澱區原副區長鄭京生作為(wei) 特別嘉賓參會(hui) 。書(shu) 中大量第一手史料為(wei) 其父鄭天翔1953年至1958年主管北京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期間的筆記和日記等。
北京建築大學校長張大玉指出,該書(shu) 的出版是學校城鄉(xiang) 規劃學學科建設的一份重大標誌性成果。當下,學校正奮力建設高水平特色型大學,培養(yang) 麵向未來的規劃師、設計師和建築師人才,學校高度重視城鄉(xiang) 規劃學學科建設,高度重視城市規劃的曆史與(yu) 理論研究,希望通過曆史經驗的總結,為(wei) 當代首都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經驗借鑒和理論支撐。
中國建築出版傳(chuan) 媒公司(中國建築工業(ye) 出版社)副總編輯陸新之表示,這本書(shu) 對新中國成立之初首都大規模城市建設、現代城市規劃起步的重要階段進行了全麵的梳理和深度的討論,首次披露大量極為(wei) 珍貴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在中國城市規劃曆史與(yu) 基礎理論研究等多個(ge) 領域填補了空白,具有極高的史料和學術價(jia) 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總建築師馬國馨指出,該書(shu) 是中國城市規劃史上非常重要的著作,通過研究北京的城市規劃史以期對全國規劃史的研究發揮啟發和示範作用。該書(shu) 恰如其分地評價(jia) 了北京第一版城市總體(ti) 規劃,書(shu) 中除了大量文字史料的呈現外,還有很多圖像資料,這對於(yu) 曆史研究都非常珍貴。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hui) 會(hui) 長、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原總規劃師唐凱指出,這本書(shu) 通過對史料的溫故知新,以及對城市規劃發展變革的總結,發現了很多有待探索的科學性和技術性問題。中國的城市建設成績斐然,但缺少係統總結和本土化理論。這部書(shu) 的出版有助於(yu) 啟發讀者對現今城市規劃工作的思考。
原建設部總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hui) 原副理事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hui) 原副理事長陳為(wei) 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劉仁根,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原副院長毛其智,北京大學城市與(yu) 環境學院副院長曹廣忠,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hui) 研究員、《城市發展研究》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王亞(ya) 男,以及城市規劃界的數十位權威專(zhuan) 家學者出席會(hui) 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