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走向世界 講述中國——中國當代文學“出海”之路

發布時間:2023-05-05 11:25:00來源: 光明日報

  英國漢學界著名翻譯家藍詩玲曾指出中國文學在海外的窘迫現狀:在英國劍橋大學城最好的書(shu) 店,中國的書(shu) 也隻占據了1米長的書(shu) 架。不過,近年來,這一境況正在發生改觀——一批中國優(you) 秀當代文學作品成功走出國門,在海外產(chan) 生了不小的反響,成為(wei) 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狼圖騰》:“它的主題能衝(chong) 破國界而為(wei) 全人類所凝望”

  《狼圖騰》是較早成功走向世界的作品。小說首次出版於(yu) 2004年,一經出版就在國內(nei) 引起巨大反響,連續數年占據各大書(shu) 店銷售榜首。《狼圖騰》的現象級火爆也引起了國外出版商們(men) 的注意。當時正值北京奧運會(hui) 前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yu) 中國。多家外國出版社爭(zheng) 相購買(mai) 《狼圖騰》版權,最後以十萬(wan) 美元預付款和10%的版稅花落世界知名出版商企鵝集團。該集團CEO田培表示,“企鵝集團一直在尋找一部既有中國文化特點、又有美妙故事的小說作品,獻給那些熱愛中國的外國讀者”。

  《狼圖騰》英文版Wolf Totem的首發式於(yu) 2008年3月13日在北京故宮舉(ju) 行。由於(yu) 英文版反響熱烈,又先後被譯成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30多個(ge) 語種,覆蓋全球11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僅(jin) 企鵝集團一家,就出版了四種不同版式的英文版本,足見《狼圖騰》在海外的受歡迎程度。2009年8月底,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宣布拍攝《狼圖騰》電影,電影在法國公映當天,以8萬(wan) 觀眾(zhong) 數量在16部電影中排在首位,甚至戰勝了當時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鳥人》。

  《狼圖騰》的成功“出海”,首先歸功於(yu) 它獨特的題材和奇特的故事。這是一部由大大小小的關(guan) 於(yu) 狼的故事編織而成的草原傳(chuan) 奇。小說非常罕見地以狼這樣一種以凶狠、野性著稱的野生動物作為(wei) 主角,作者薑戎“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yang) 過小狼,與(yu) 狼戰鬥過,也與(yu) 狼纏綿過”,特殊的經曆為(wei) 《狼圖騰》的創作提供了豐(feng) 富鮮活的素材。作者通過幾十次驚心動魄的人狼戰爭(zheng) ,通過人與(yu) 狼之間鬥智鬥勇的經過,通過主人公陳陣鑽狼洞、掏狼崽、撫育小狼的經曆,寫(xie) 出了草原上的牧民們(men) 幾千年來與(yu) 狼“相愛相殺”、衝(chong) 突與(yu) 依戀並存的情感。草原不僅(jin) 僅(jin) 是小說發生的背景,也是小說中的“第二主角”。作者既寫(xie) 到了草原生活的野性和殘忍,那些幾乎不曾間斷的蚊災、鼠災、黃災、白災;也寫(xie) 到了草原的遼闊和美麗(li) ,那些風吹草低的美景、飛過天際的天鵝野鴨。這些故事和景象,構成了居住在城市裏的現代人所不能想象的一種奇異景觀,一種粗豪有力的文化和文明,在震驚之餘(yu) ,有著令人心顫的魅力。

  除了滿足讀者的好奇心,《狼圖騰》能夠在世界範圍內(nei) 獲得廣泛認可,更重要的是其背後全人類共通的思考。如同中國讀者可以為(wei) 傑克·倫(lun) 敦的《野性的呼喚》所震撼一樣,以動物為(wei) 主角的小說更容易穿透文明、文化的隔閡,直抵人心深處,激發起人類最本真的情感共鳴。《狼圖騰》的策劃編輯、著名出版人安波舜將《狼圖騰》的“人類化意義(yi) ”總結為(wei) 全人類對生態危機的恐懼和重視、農(nong) 耕文化與(yu) 遊牧文化衝(chong) 突的普遍曆史嬗變等。因此,早在《狼圖騰》出版之前,他就認定“它的主題能衝(chong) 破國界而為(wei) 全人類所凝望”。小說所展現的生態意識尤其引起了廣泛關(guan) 注。2007年,《狼圖騰》英譯本獲得首屆旨在“放大亞(ya) 洲作家在英語世界中的音量”的曼氏亞(ya) 洲文學獎,曼獎評委會(hui) 的頒獎詞寫(xie) 道:“這篇獨具匠心的創作對牧民與(yu) 屯墾者、動物與(yu) 人類、自然與(yu) 文化等錯綜複雜的相互關(guan) 係有深切的體(ti) 悟。”《狼圖騰》的書(shu) 評甚至還登上了著名的美國自然科普雜誌《國家地理》。

  為(wei) 了讓小說的故事更加精彩、主題更加突出,譯者葛浩文采取了比較特別的翻譯策略。葛浩文被漢學家夏誌清譽為(wei) “中國現當代文學之首席翻譯家”,翻譯過賈平凹、阿來等中國作家的幾十部作品。《狼圖騰》在國內(nei) 出版時,最受爭(zheng) 議的問題之一就是小說中摻雜了太多的議論。不僅(jin) 敘述中常常出現大段的議論性文字,結尾處更有5萬(wan) 字篇幅的“理性探掘”,引用大量史料和社會(hui) 學材料、理論進行國民性探討。作者的這些論述,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都引起了極大的爭(zheng) 議,甚至不乏激烈的批評。葛浩文在經作者同意的情況下,大量刪減了小說中的議論性文字,“理性探掘”更是被刪減了絕大部分。葛浩文的這一做法,一方麵是考慮到中文版已經引起的爭(zheng) 議,另一方麵也是從(cong) 英譯本讀者的角度考慮。薑戎本身是社會(hui) 學學者,小說中的議論性內(nei) 容近乎社會(hui) 學的考證和研究。英文讀者對中國的文化、曆史所知有限,這些內(nei) 容既不符合一般讀者對一部小說的閱讀期待,還會(hui) 增加閱讀的壁壘和障礙。葛浩文的改譯,使得小說更加流暢、更容易被外國讀者接受,助力了《狼圖騰》在海外的成功傳(chuan) 播。

  《解密》:“借大船出海”

  麥家以《解密》《暗算》《風聲》等諜戰係列作品為(wei) 國內(nei) 讀者所熟知,特別是《暗算》《風聲》等作品相繼被影視化改編後,麥家成了“國民度”最高的當代作家之一。不過,麥家在國際圖書(shu) 市場上的走紅卻是出人意料的。

  2014年,麥家長篇小說《解密》英譯本Decoded在英語世界出版。這本以天才諜報人員容金珍傳(chuan) 奇一生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小說是麥家諜戰係列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英譯本問世後,小說又迅速被翻譯成西班牙語、俄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等三十三種語言,一夜之間成為(wei) 國際性的暢銷小說,在美國亞(ya) 馬遜銷售榜單上一度達到世界文學排行榜第十七位。《華爾街日報》撰文稱“一位中國小說家走向全球”。

  在《解密》的扉頁上,麥家用博爾赫斯《神曲》中的話作為(wei) 題記:“所謂偶然,不過是我們(men) 對複雜命運機器的無知罷了。”而《解密》的翻譯,恰恰是因為(wei) 一次“偶然”。2010年,在韓國首爾國立大學任教的英國籍古漢語學者米歐敏到上海參觀世博會(hui) 。返程時,回韓國的飛機一再晚點,她在機場書(shu) 店裏隨手買(mai) 了麥家的《暗算》和《解密》打發時間,沒想到卻一下被吸引住了。為(wei) 了將《解密》分享給她的爺爺——一位曾在二戰期間從(cong) 事密碼破譯工作的情報專(zhuan) 家,她陸陸續續翻譯了八萬(wan) 字。而後,她將這部分譯稿交給了她的大學同學、新生代的漢學家和翻譯家藍詩玲,得到了後者的積極反饋並將其推薦給了企鵝集團。更加“幸運”的是,這家國際出版巨頭對《解密》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不但購買(mai) 了英文版權,還將它收入了以入選標準嚴(yan) 苛著稱的“企鵝經典文庫”——在此之前,入選的中國作家僅(jin) 有魯迅、錢鍾書(shu) 和張愛玲。“企鵝經典文庫”的品牌效應一舉(ju) 奠定了《解密》在海外出版界的地位,美國版權被有著“諾貝爾文學獎禦用出版社”之名的美國FSG出版公司買(mai) 走,西班牙語版本則被西語世界第一大出版社行星出版集團簽下。

  買(mai) 下版權後,幾家大出版社憑借積蘊多年的運作經驗和影響力,為(wei) 《解密》打造了全方位立體(ti) 式的宣傳(chuan) 和銷售策略。2013年,FSG出版公司在簽下美國版權後,花費數十萬(wan) 美元為(wei) 《解密》量身定製了一部預告片,拍攝團隊從(cong) 紐約飛到杭州,和麥家共度了一個(ge) 星期。2014年6月,《解密》的西班牙語版甫一出版,行星出版集團就將“誰是麥家?你不可不讀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的宣傳(chuan) 語印在了18條公交線路的公交車上,穿梭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的街頭。隨後,又為(wei) 麥家安排了為(wei) 期近一個(ge) 月的西語國家之行,接受了上百家當地媒體(ti) 的采訪。《解密》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出版商們(men) 也繼續跟進,不斷提升麥家的熱度。2016年春天,應歐洲最大的讀書(shu) 節“萊比錫讀書(shu) 節”和丹麥“霍森斯作家節”邀請,麥家做了20天的巡回宣傳(chuan) 。2018年10月9日晚,全球最大的書(shu) 展法蘭(lan) 克福書(shu) 展在開幕當天舉(ju) 辦“麥家之夜”,作為(wei) 開幕式當天首場熱點活動,重磅發布麥家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風聲》的國際版權。這是法蘭(lan) 克福書(shu) 展上第一次舉(ju) 辦中國作家個(ge) 人主題活動,吸引了20多個(ge) 國家的近百位出版人。

  在幾大外國出版社持續多年的努力下,麥家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擴大。繼《解密》之後,《暗算》也被收入“企鵝經典文庫”。如今,相繼有《解密》《暗算》《風聲》等多部麥家作品被翻譯成33個(ge) 語種,在100多個(ge) 國家出版,至少400多家海外媒體(ti) 作了正麵報道。麥家本人對國際大型出版商的實力感受頗深,他在采訪中曾多次提及:“他們(men) 有資源、有經驗、有號召力。所以可能的話,中國作家今後走出去應該盡量‘借大船出海’”。

  《解密》的火爆,除了“人和”,還有“天時”。2013年6月,恰逢“棱鏡門”事件影響全球。美國國家安全局涉及數百萬(wan) 人私人數據的“棱鏡監聽項目”被斯諾登公之於(yu) 眾(zhong) 。《解密》此時亮相世界文壇,剛好“蹭”上了這個(ge) 熱點。如同《紐約時報》評論所指出的那樣:“斯諾登事件爆發後,美國情報部門對全世界大規模實施監聽、偵(zhen) 聽這一聳人聽聞的事件被公之於(yu) 眾(zhong) ,人們(men) 對麥家的作品頓時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其現實意義(yi) 不容置疑。”

  麥家在總結自己“走出去”的成功時,常常說“不過是運氣罷了”,但他也坦陳,運氣來自底氣。麥家的“底氣”首先是精彩的故事。他以《解密》《暗算》為(wei) 代表的諜戰係列小說,借鑒了西方最受歡迎的通俗小說類型之一——懸疑小說的寫(xie) 作手法。懸疑小說以破案為(wei) 核心,吸引讀者進入與(yu) 作者爭(zheng) 先恐後的智力競賽當中,從(cong) 而達到精神的放鬆和愉悅。諜戰與(yu) 破案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隱秘的故事、危險的環境、嚴(yan) 密的推理、緊張的節奏,讀者在閱讀中能夠產(chan) 生強烈的智性快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好看的故事外殼下,麥家的小說也不乏讓讀者深思的東(dong) 西——他故事裏的天才們(men) ,可以破譯世界上最複雜最難的密碼,卻無法“解密”自己的命運,被不可知的命運“暗算”著。人性、命運,這些終極命題不隻屬於(yu) 中國,也屬於(yu) 全人類。

  《三體(ti) 》:“本書(shu) 的英文翻譯不可思議地好,流暢得如同我想象中的中文原著一樣”

  近年來在海外影響最大的中國小說作品,莫過於(yu) 劉慈欣創作的科幻係列小說《三體(ti) 》。2014年11月,《三體(ti) 》係列第一部《三體(ti) 》的英譯本The Three-body Problem由美國Tor Books出版社出版,在科幻界引起強烈反響,獲得眾(zhong) 多獎項提名並最終問鼎有“科幻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雨果獎由當年度的世界科幻年會(hui) 正式會(hui) 員及支持會(hui) 員每人一票票選出來,在最終頒獎前要經過五輪篩選。五輪投票中,《三體(ti) 》始終位居第一,毫無爭(zheng) 議地最終問鼎,足見其在世界科幻迷心中的地位。

  獲得雨果獎之後,《三體(ti) 》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成為(wei) 現象級暢銷書(shu) 。以美國為(wei) 例,美國是科幻大國,書(shu) 店裏以本土作家的科幻創作為(wei) 主,以前幾乎看不到中國科幻作品的身影。但《三體(ti) 》獲獎後,它及同係列譯本立馬被放置在書(shu) 店的顯著位置,與(yu) 當時全世界最熱門的奇幻小說——喬(qiao) 治·R·R·馬丁的《冰與(yu) 火之歌》係列比鄰而居。《三體(ti) 》的粉絲(si) 中也不乏政商名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采訪中曾經玩笑道,“比起這本書(shu) 的內(nei) 容,我平常與(yu) 國會(hui) 的爭(zheng) 執就顯得十分微不足道,畢竟我並不需要擔心外星人的侵略”。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在他的個(ge) 人主頁上寫(xie) 道“我真的熱愛著並且強烈地推薦《三體(ti) 》,並且在今年年終之前我要盡量讀完第二部《黑暗森林》”。名人效應也無疑促進了《三體(ti) 》的銷售,前述奧巴馬的采訪一出,《三體(ti) 》英文版在美國亞(ya) 馬遜圖書(shu) 總銷量排行榜中一度躍居至第34位。

  《三體(ti) 》英譯本的巨大成功,與(yu) 其譯者劉宇昆有著非常重要的關(guan) 係。劉慈欣在雨果獎頒獎典禮的致辭中說道:“劉宇昆以對東(dong) 西方文化的廣博了解,做了大量勤奮和認真的工作,為(wei) 這本書(shu) 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英文翻譯。作為(wei) 一名非英語的科幻作家,能遇到他是我最大的幸運。”

  劉慈欣此言並非客套。科幻文學的翻譯與(yu) 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不同,除需要對兩(liang) 種語言的熟練掌握、對兩(liang) 國文化的深刻了解,還需要對科幻作品中涉及的相關(guan) 科學理論有較好的理解,這就要求譯者具有相當程度的科學素養(yang) 和科幻思維。劉宇昆本身就是西方科幻圈非常有名的華人作家。2012年,他曾憑借《手中紙,心中愛》同時獲得星雲(yun) 獎與(yu) 雨果獎的最佳短篇小說獎,成為(wei) 第一位同時獲得雙獎的華裔作家,由他來翻譯《三體(ti) 》,相當程度上保證了翻譯的專(zhuan) 業(ye) 性和文學性。為(wei) 了翻譯《三體(ti) 》,劉宇昆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他曾談道:“為(wei) 了保證我能夠使這本書(shu) 的科技元素讓專(zhuan) 業(ye) 人員看起來合理,也為(wei) 了使它讓一般的讀者讀起來更流利,我必須重新進行書(shu) 中的計算,查閱科學文獻原件,谘詢相關(guan) 科學家來決(jue) 定該使用何種術語來保證不損害原文的敘事力量。”《三體(ti) 》中有眾(zhong) 多的新造詞,這本應是翻譯中的難點,但劉宇昆令人歎服地把他們(men) 變成了“亮點”。比如《三體(ti) 》中的重要概念“智子”,劉宇昆將之譯作“Sophon”,這個(ge) 詞由soph-(古希臘語中智慧的意思,英文中的常見詞根)和proton(質子)組合而成,既簡練又精妙。類似這樣的翻譯在《三體(ti) 》中俯拾皆是,用詞並不艱深,但非常地道。美國亞(ya) 馬遜上不少評論盛讚小說翻譯水平一流,有讀者稱“本書(shu) 的英文翻譯不可思議地好,流暢得如同我想象中的中文原著一樣”。

  劉宇昆提供給《三體(ti) 》的還不僅(jin) 僅(jin) 是優(you) 秀的翻譯。憑著多年在美國科幻界積累的人脈及對中國科幻文學的了解,在完成翻譯後,他力邀多位美國科幻界“大牛”為(wei) 《三體(ti) 》撰寫(xie) 書(shu) 評,並刊登在《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美國知名媒體(ti) 上,為(wei) 《三體(ti) 》登陸美國打開了大門。

  “是國家的強大在幫助中國文學走向世界”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是讓世界減少誤解、正確看待中國的最友好的方式之一,也是發揮中國文化資源優(you) 勢、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的重要舉(ju) 措。可以看到,盡管每個(ge) 成功“走出去”的中國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但也有著非常明確的共性。把握好這些共性,就能把“暢銷”變成“常銷”,把“偶然”變成“必然”,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wei) 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

  第一是好看的故事。在文學場內(nei) 部,文學性常常是衡量作品的第一準則,但對大多數非專(zhuan) 業(ye) 讀者來說,“好看”則是評價(jia) 一個(ge) 作品的首要條件。對外國讀者而言,因為(wei) 有著文化的隔閡、語言的屏障,更需要故事的精彩和流暢作為(wei) “誘餌”。企鵝集團北京公司總經理周海倫(lun) 在談到《狼圖騰》的成功時提道:“過去企鵝曾引進過一些作家的作品,但銷量一般。原因在於(yu) 西方主流市場的讀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有困難,對作品講述的故事並不是太理解。而這本書(shu) 不同,既蘊涵了較為(wei) 深刻的道理,同時又具備很強的故事性,修養(yang) 深的讀者能剝出層層含義(yi) ,而一般讀者光看故事,也能感到精彩。”

  第二是可以為(wei) 全人類所認可的共同價(jia) 值。不難發現,這些作品的成功雖然都始於(yu) 故事,但並沒有止於(yu) 故事。《解密》關(guan) 於(yu) 天才和命運的探討是人類始終思考的終極命題;《狼圖騰》所展示的生態危機是全人類共同麵對的難題;《三體(ti) 》則是通過科幻的方式探索人性和人類的未來命運。世界之大,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但在差異性之上,仍然有著共通性的情感、思考,這是超越語言和文化的“共同語言”,也是文學、文化交流的基礎。

  第三是用“中國式”的答案回答“世界性”問題。如果說,精彩的故事、共同的價(jia) 值,是讓外國讀者能夠接受中國作品的“同”,那麽(me) 中國性,則是讓外國讀者為(wei) 之著迷的“異”。《三體(ti) 》有著中國作為(wei) “基建大國”特有的工程思維,多次榮獲雨果獎的本·波維(Ben Bove)評論稱,“劉慈欣為(wei) 讀者帶來了深刻的中國曆史和未來。正是這種新的話語成就了《三體(ti) 》的卓越”。《解密》的“中國性”也是眾(zhong) 多讀者和評論家所津津樂(le) 道的話題,許多評論都提到,它既在創作手法上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傳(chuan) 統,也在內(nei) 涵上呈現一種中國式的英雄主義(yi) 精神。

  第四,能夠成功“走出去”並真正在海外產(chan) 生影響的作品,不僅(jin) 是作品本身過硬,也是優(you) 秀的譯者、專(zhuan) 業(ye) 的代理人、成熟的出版銷售渠道共同努力的結果。翻譯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換,更是跨文化交流傳(chuan) 播的過程,涉及傳(chuan) 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效果等多種要素,《解密》的成功在這一點上最有代表性。麥家曾將自己“出海”的成功總結為(wei) “恰逢其會(hui) ”——寫(xie) 了一個(ge) 好故事,碰到了一個(ge) 好翻譯,“搭上”著名出版社,世界正急需了解中國。《解密》的“運氣”也許難以複製,但《解密》的經驗卻值得借鑒。

  此外,還應當看到的是,某一作品走出去的個(ge) 案背後,是其所屬文學類型的高度發展。中國科幻小說近年來發展迅速,陳楸帆的《荒潮》等作品為(wei) 中國科幻文學邁向世界第一梯隊做出了貢獻。曾獲得過雨果獎、星雲(yun) 獎等諸多世界級大獎的科幻大師邁克爾·斯萬(wan) 維克專(zhuan) 門為(wei) 《三體(ti) 》獲得雨果獎給中國科幻界寫(xie) 了一封公開信,信中除了對劉慈欣的誠摯祝賀,更表達了看到中國科幻界崛起的喜悅之情。他在信中寫(xie) 道:“大約七年前,我為(wei) 《科幻世界》的專(zhuan) 欄寫(xie) 了一篇介紹雨果獎的文章……在文章的結尾,我指出中國作家完全有可能獲得雨果獎……但那時我認為(wei) 這可能會(hui) 在十幾年後才發生”,“在認可劉慈欣的成就的前提下,我們(men) 還要認識到,沒有任何一本書(shu) 是在完全的孤立之中寫(xie) 的……所以這項獎應該部分地歸功於(yu) 每位使得科幻在中國成為(wei) 文學的一種受人尊敬的形式的人”。

  除了科幻,兒(er) 童文學也是一個(ge) 典型。2016年,曹文軒斬獲兒(er) 童文學界的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獎,成為(wei) 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作家。曹文軒獲獎的背後,其實是中國兒(er) 童文學的發展,除了曹文軒的作品,陳佳同的《白狐迪拉與(yu) 月亮石》、李健的《小老鼠與(yu) 金種子》、格日勒其木格·黑鶴的《鄂溫克的駝鹿》等作品也相繼“出海”並引起反響。曹文軒曾在獲獎後談道:“我獲獎的意義(yi) 在於(yu) 為(wei) 中國兒(er) 童文學做出了一次價(jia) 值判斷,那就是中國兒(er) 童文學的水平就是世界水平。其實,15或16年前,我們(men) 就已達到這樣的水平。”

  回顧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曆程,我們(men) 不難發現,近年來,“出海之路”越來越順暢了。中國文學走出去,背後是一個(ge) 強大的中國。隨著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亟須了解中國,而文學是了解一個(ge) 國家最為(wei) 重要也最為(wei) 便捷的途徑之一。熱愛中國、關(guan) 心中國的外國讀者越來越多,這就為(wei) 中國文學走出去提供了土壤。有了讀者,出版商就有動力去關(guan) 注和挖掘中國作品,而走出去的中國作品越多,就越容易形成集群效應,讀者群也就更加穩固。正如麥家所說,“是國家的強大在幫助中國文學走向世界。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它的聲音、腳印、影響力,它強大到已經無人敢忽視,世人都想了解它,而文學作為(wei) 認知一個(ge) 國家和民族最便捷的途徑,便迎來了‘紅運’,贏得了矚目。”

  (光明日報 作者:劉月悅,單位: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文學院)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