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安全存在四方麵問題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楊召奎)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今天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汽車投訴情況專(zhuan) 題報告》顯示,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動力電池等領域技術的加速融合,智能化、網聯化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未來發展趨勢。然而,新能源汽車在發展過程中也麵臨(lin) 著一些技術和安全方麵的問題,主要包括電池故障等四大方麵。
這些問題有:一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故障。如行駛中續航突然斷崖式下降或動力電池突發故障斷電導致“趴窩”,車輛行駛、充電或靜止過程中突發自燃等。二是未經消費者同意單方“鎖電”。一些新能源汽車品牌為(wei) 降低電池使用安全風險,在未告知消費者情況下,通過遠程升級係統對消費者車輛的充電功率、放電功率或電池容量進行限製,導致車輛充電速度下降、動力減弱、續航縮短。三是智能輔助係統相關(guan) 問題。如智能輔助駕駛係統失靈、中控黑屏死機、感應雷達和攝像頭等傳(chuan) 感器失效等。四是刹車失靈問題。消費者反映部分品牌汽車存在刹車失靈問題,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對此,中消協指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車企業(ye) 應當加強動力電池的研發和創新,保障駕駛安全。杜絕未經車主同意,在保養(yang) 或在線升級時進行“鎖電”操作。此外,還應當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相關(guan) 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高智能輔助係統的精準度和安全性,降低係統的故障率和失靈率。
楊召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