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險而行,守萬家燈火,護山河無恙-中新網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十五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十五個(ge) “全國防災減災日”。
十五年來,望川不敢忘川。
每年這一天,我們(men) 緬懷地震遇難者,重申防災減災意識。這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是督促我們(men) 不斷提高防災減災救災水平,凝聚風雨同舟、團結抗災精神。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wei) 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之多,分布地域之廣,發生頻率之高,造成損失之重,都要求我們(men) 必須有一支訓練有素、本領過硬的消防專(zhuan) 業(ye) 救援隊伍。
“防範災害風險,護航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一場自然災害,一次安全事故,一起意外事件,都可能讓“高質量”毀於(yu) 一旦,甚至威脅民眾(zhong) 的生命安全。
之於(yu) 一國之都北京而言,從(cong) 政治中心到城區商圈,從(cong) 胡同街道到社區農(nong) 村,從(cong) 邊遠郊區到大山深處,從(cong) 夏日山洪到冬日冰湖,北京消防救援隊伍堪為(wei) 首都平安、民眾(zhong) 安全的“守夜人”。
十五年來,是成長蛻變也是初心堅守。
人們(men) 常常為(wei) 火災現場“最美逆行”的照片而感動,但年輕消防戰士不幸犧牲的噩耗更讓人扼腕痛惜。因此,加強消防人員的技能培訓,消防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化越來越成為(wei) 共識。在此背景之下,2018年4月16日,應急管理部成立,中國消防正式走上職業(ye) 化道路。
這一年,應急管理部以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為(wei) 主要骨幹,加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和中國應急總醫院有關(guan) 人員,組成了中國救援隊,並設置有地震、水域、山嶽等專(zhuan) 業(ye) 分隊。山川湖泊、高空水下,從(cong) 此有了專(zhuan) 門的“守護神”。
吸取汶川地震救援教訓,地震救援隊最先走向專(zhuan) 業(ye) 化。2008年後,北京開始組建專(zhuan) 業(ye) 的地震救援隊,曾參與(yu) 汶川救援的朝陽、海澱、豐(feng) 台三支隊伍被列為(wei) 地震重型救援隊重點培養(yang) 。十幾年間,通過科學化、體(ti) 係化的作戰訓練,隊員們(men) 練就了在救援“黃金72小時”之內(nei) 精準作戰的能力。
科學的人員分工、嚴(yan) 謹的救援預案、靈活高效的救援裝備,這些都是他們(men) 執行跨區域增援任務的底氣。如果十五年前“王墨們(men) ”在汶川留下了遺憾,十五年後則在土耳其等國際救援中避免了遺憾。
去年蔓延多日的重慶山火,讓人們(men) 再次見識了森林火災的可怖。在森林覆蓋率達到70.13%的北京密雲(yun) 區,森林消防員壓力可見一斑。2018年北京的森林消防從(cong) 單一的森林防火救火改製為(wei) “全災種、大應急”的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從(cong) 配屬力量到獨立救援,這意味著對消防員的要求更加嚴(yan) 格,麵臨(lin) 的任務將更加棘手。
為(wei) 避免森林留下傷(shang) 疤,北京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構建了村鎮巡護、區滅火隊以及森林消防三級防護體(ti) 係,重點林區執行靠前駐防任務,努力做到防火於(yu) “未燃”。在2021至2022年度的森林防火期內(nei) ,密雲(yun) 區首次實現森林火情和森林火災零發生的“雙零”成績。
同樣是在密雲(yun) ,消防站裏還有一批“水下蛟龍”。無論是冬日平靜無波的冰湖,還是夏季危機四伏的城市內(nei) 澇,都不曾缺少他們(men) 救援的藍色身影。
當消防員們(men) 佩戴近三十斤的重潛頭盔,冒著失溫的風險潛入冰湖中,驅動他們(men) 的是職業(ye) 使命;當他們(men) 遠赴他鄉(xiang) ,在暴雨中跋涉,泡掉的腳趾甲既是榮譽勳章,也是鋼鐵般意誌的彰顯。
如果“水下蛟龍”主要是打“閃電戰”,那麽(me) “飛簷走壁”的“藍衣俠(xia) 客”則更多麵臨(lin) 的是“持久戰”。位於(yu) 北京懷柔區的消防救援支隊山嶽救援隊員,每次出任務短則幾個(ge) 小時,長則兩(liang) 三天,無疑是對耐心和毅力的一次考驗。
近年來,攀岩、登山等戶外活動越來越熱,一旦發生意外,則依賴山嶽救援隊山間攀援營救。這不僅(jin) 需要他們(men) 具備專(zhuan) 業(ye) 運動員的體(ti) 力,還必須掌握摸黑花樣打結的本領,如此才能在千變萬(wan) 化的險情中,用繩索架起生命通道。
十五年來,麵對愈發複雜的救援環境,愈發專(zhuan) 業(ye) 的救援器材,北京消防隊伍實現了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化的跨越。
每一次驚心動魄的現場救援背後,都離不開消防員們(men) 日複一日科學化、係統化的專(zhuan) 業(ye) 訓練。作為(wei) 和平年代裏最接近犧牲的一個(ge) 職業(ye) ,既要熟練掌握消防裝備操作,也要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e) 安全性,這使得他們(men) 在內(nei) 能保一方安寧,在外是專(zhuan) 業(ye) 救援力量。
守萬(wan) 家燈火,護山河無恙,他們(men) 向險而行,赴湯蹈火,無所畏懼,托起的是生命和希望。
新京報評論員 徐秋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