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
今年以來,A股至少有26家上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hui) 立案調查。
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高壓態勢,是股票發行注冊(ce) 製全麵推開之後的必然要求。注冊(ce) 製的基本特點是以信息披露為(wei) 中心,要求證券發行人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使投資者可以獲得必要的信息對證券價(jia) 值進行判斷,並作出是否投資的決(jue) 策。可以說,信息披露是注冊(ce) 製的靈魂和核心所在,也必然成為(wei) 監管的重點所在。
既然如此,為(wei) 何還有上市公司敢冒風險,在信息披露上做“小動作”?答案在於(yu) “利益”二字。有的上市公司業(ye) 績連年虧(kui) 損,走到退市邊緣,被迫施展“財技”,希望通過保留上市資格保住融資便利;有的上市公司美化財務報表,借機拉高股價(jia) ,讓大股東(dong) 在高位套現,實現利益最大化;等等。
上司公司違法違規信息披露所產(chan) 生的影響相當惡劣。對於(yu) 中小投資者來說,供其參考的投資決(jue) 策信息一旦是虛假的,投資就很難有好的結果。盡管後期可以通過法律渠道維權,但成本巨大。對於(yu) 資本市場來說,金融資源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形成有進有出的良性循環,資源就難以集中到優(you) 質企業(ye) ,實現資源優(you) 化配置也就無從(cong) 談起。
因此,資本市場並不歡迎“美顏”的上市公司,更希望其素麵朝天。
還投資者一個(ge) 真實的上市公司,需要上市公司強化信息披露義(yi) 務。作為(wei) 公眾(zhong) 公司,必須牢記上市初心,充分認識到上市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融資,更重要的是通過上市來完善治理、提升競爭(zheng) 能力,更好地回報股東(dong) 和社會(hui) 。試圖通過信息披露遮醜(chou) ,與(yu) 這些要求完全是背道而馳。
當前,無論是外部市場還是內(nei) 部環境,都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提出了巨大考驗,需要不斷增強發展能力。要抓基礎,鞏固治理能力;要強主業(ye) ,增強競爭(zheng) 能力;要鍛長板,提升創新能力;要增韌性,提高抗風險能力;要重效益,提升回報能力。
還投資者一個(ge) 真實的上市公司,需要監管部門常抓不懈,維護信息披露的嚴(yan) 肅性和投資者的知情權。在實施注冊(ce) 製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我國經營主體(ti) 尚不成熟、誠信法治環境不完善的現實,更好發揮法律法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資本市場秩序的作用。
溫寶臣 (來源:經濟日報)
溫寶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