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來了高校智囊團(鄉情村貌)
村民拋出選題,大學生設計師接招;畢業(ye) 設計走出校園,落地鄉(xiang) 村;電腦裏的效果圖,變成貨架上的真實產(chan) 品……畢業(ye) 季臨(lin) 近,2023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正在火熱進行。近百所高校畢業(ye) 生齊聚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將設計做在鄉(xiang) 村裏。
浙江省“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實施20年來,造就了萬(wan) 千美麗(li) 鄉(xiang) 村,也造福了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如今的之江大地,正積極推動美麗(li) 中國建設,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通過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近日,記者前往寧海縣活動現場,探訪這些寫(xie) 在大地上的畢業(ye) 作品,講述高校畢業(ye) 生到鄉(xiang) 村做規劃設計、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故事。
1 好創意讓村民眼前一亮
4月下旬,一場春雨過後,空氣清新、遠山如黛,杜鵑花嬌豔欲滴。寧波市寧海縣西店鎮嶺口村,一場流動的分享會(hui) 正在進行。
“嶺口村是南宋名士‘閬風先生’舒嶽祥的故裏,我的設計主要圍繞舒氏家訓‘文章華國 詩禮傳(chuan) 家’展開,靈感來源於(yu) 宋代活字印刷……”在村口的浮雕牆前,來自上海理工大學的大四學生浦振飛,正對著圖紙一一闡釋他的畢業(ye) 設計。他將抽象山水和活字版融合,用符號化的模塊從(cong) 上到下疊加,傳(chuan) 遞出文化傳(chuan) 承的寓意。“借助這麵景觀牆和絢麗(li) 的光影效果,我們(men) 可以打造出全新的宋韻文化夜遊場景。”
聽罷最新版的設計方案,嶺口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舒迎春眼前一亮,很是滿意。他當場評價(jia) :“這麵景觀牆將是人們(men) 來嶺口村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要震撼,但不要繁瑣。這個(ge) 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後麵將會(hui) 落地,很快就進入施工環節。”
沿著緩緩流淌的五市溪繼續往前走,就到了一個(ge) 老四合院。來自東(dong) 華大學的研三學生胥德連站出來介紹,她的畢業(ye) 設計選題,就是對這處房子進行改造。
“別看老房現在破敗荒廢,我們(men) 將修舊如舊,打造獨具特色的閬風食堂,讓大家耳目一新。”胥德連以舒嶽祥為(wei) 原型,同時提取了《清明上河圖》中生活氣息較為(wei) 濃鬱的畫麵,設計出舒嶽祥飲酒、釣魚、繪畫、騎馬、抱鵝、撫琴等畫麵。“這些形象,可以用在閬風食堂的內(nei) 飾牆、餐具、菜單上,也可以用到網頁、海報中,還可以運用到嶺口村特產(chan) 的包裝上,讓嶺口村的品牌深入人心。”
環顧老房子的白牆灰瓦青苔,聽著胥德連的介紹,大家開始想象,綠水青山之中,有個(ge) 地域特色濃厚的食堂,兼顧文化傳(chuan) 播和實用功能,不少同學、村民感慨:這個(ge) 閬風食堂有韻味!
一步一選題、一程一指導,在這場流動的分享會(hui) 上,每走到一個(ge) 點位,相關(guan) 同學就會(hui) 介紹他的畢業(ye) 設計構思。武漢紡織大學的同學展示了鄉(xiang) 村文創伴手禮的係列設計,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的同學分享了以舒嶽祥為(wei) 原型創作的動漫人物、表情包等,浙江萬(wan) 裏學院的同學規劃了飽含宋韻風味的茶室……導師們(men) 現場點評,給出建議。在村子裏一圈走下來,記者不僅(jin) 被老村的古樸風貌所吸引,也對同學們(men) 各具特色的畢業(ye) 設計作品充滿讚歎。
村裏來了高校智囊團,這樣生動的場景,對於(yu) 嶺口村村民來說,已非常熟悉。從(cong) 前期的開題路演,到中期分享,再到最後的答辯,全國各高校的師生們(men) 多次來村子實地探訪調研、反複碰撞打磨,一個(ge) 個(ge) 好創意源源不斷迸發。
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發起人、東(dong) 華大學服裝與(yu) 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陳慶軍(jun) 介紹,2023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將寧海縣西店鎮作為(wei) “主陣地”。結合縣域振興(xing) 需求,西店鎮發布了需求清單,包含黨(dang) 建引領、城鎮更新、藝術鄉(xiang) 建、產(chan) 業(ye) 升級、地域IP等5大類命題近百個(ge) 選題方向。開題時,畢業(ye) 生的選題總數超過300個(ge) ,不少是同題比拚,精彩紛呈。
“大學生的畢業(ye) 設計充滿活力、創意、新意,這些恰恰是鄉(xiang) 村發展所需要的,而且有一些也具備了落地的可能性。”舒迎春表示,茶餘(yu) 飯後,老百姓也會(hui) 聊到學生們(men) 的設計,“他們(men) 都很支持這個(ge) 活動,希望大學生設計師給村莊帶來好的改變。”
2 畢業(ye) 設計多了“鄉(xiang) 村導師”
“背包的設計不錯”“兒(er) 童款的顏色能不能更鮮豔一些”“桌凳套裝中,桌子的尺寸可能需要再調整調整”……在位於(yu) 寧海縣西店鎮香石村塘下69號的寧波騰浩電子有限公司,企業(ye) 負責人孫亮正和畢業(ye) 生們(men) 熱烈討論。
一旁的樣品展示廳裏,帳篷、燈帶、便攜桌椅等營造出露營場景。其中,外觀時尚、能夠隨意折疊的智能伸縮凳,就是騰浩公司的王牌產(chan) 品。作為(wei) 2023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的參與(yu) 企業(ye) ,騰浩出題:公司產(chan) 品如何進行改良和創新?這一頗具挑戰性的選題,吸引了不少大學生選擇產(chan) 品設計。
“來過好多次了,和孫總已經很熟悉。每一次交流都很愉快,受益匪淺。”來自合肥學院的大四學生袁美怡說,在前期多次溝通基礎上,這次她帶來了修改後的方案,將折疊凳和投壺、飛盤等戶外活動相結合,還有兒(er) 童款折疊凳等,拓寬產(chan) 品的用途和客群。“孫總提出了很多實用的建議,我回去再改進改進,努力設計出既美觀又實用的凳子,爭(zheng) 取在畢業(ye) 前做出樣品。”
和普通的大學生畢業(ye) 設計不同,參加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的學生既有“在校導師”,也有“在地導師”。最終,他們(men) 需要通過村民導師、產(chan) 業(ye) 導師和高校導師共同參與(yu) 的聯合答辯。
“以往,我們(men) 隻知道對著電腦畫圖,對實際的工業(ye) 生產(chan) 流程並不了解。通過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在地導師’帶我們(men) 參觀生產(chan) 線,和工廠負責人、設計師們(men) 深入交流,我才知道企業(ye) 裏的產(chan) 品設計需要經曆哪些流程,也學習(xi) 了生產(chan) 製造和市場趨勢等方麵的知識。”袁美怡說,她希望自己的設計能被企業(ye) 選中,最終投入生產(chan) 銷售。
一遍遍修改、一次次提升,要做好畢業(ye) 設計,反複調整甚至推倒重來都是必經的過程。在嶺口村,浦振飛的設計方案也經曆一波三折:他的第一個(ge) 設計稿是帶水幕的景觀牆,因為(wei) 落地困難而放棄;第二稿采用大理石柵欄的形式,又因現代感太強被自己否定;直到第三稿才確定了現在的思路,大大小小的修改更是不計其數。這期間,除了在校導師,村民導師也給了他不少建議。
數位參與(yu) 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的學生向記者表示,村民導師雖然不是專(zhuan) 業(ye) 人士,但他們(men) 給出的指導意見總是能直擊要害,而且特別實用,對畢業(ye) 設計的最終呈現起到很大幫助。
今年的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正在進行,去年的落地作品已經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景。
在寧海縣岔路鎮下畈村,已竣工的“童趣下畈”兒(er) 童遊樂(le) 區,今年已經迎接了好幾撥遊客。這個(ge) 項目的設計者是安徽大學藝術學院畢業(ye) 生湯暢,她在下畈村的鬆樹林新建了兒(er) 童戶外活動區域,將一個(ge) 廢棄集裝箱改造為(wei) 展覽空間,向兒(er) 童進行科普。
“承重用鋼材還是木材?木板要多厚?不同材料間如何連接?柱子要多粗?這些都是我在學校裏沒有細究過的問題。實際建造時,還需要考慮材料的不同性質、施工的難易程度等。”湯暢說,為(wei) 了讓作品順利落地,她幹脆在村裏住了一段時間,方便與(yu) ‘在地導師’和施工隊一起磨合。回顧這段經曆,湯暢感到彌足珍貴:“能在村裏親(qin) 自參與(yu) 項目建造,對我來說是非常新奇的體(ti) 驗,也讓我對所學專(zhuan) 業(ye) 有了更加深刻的體(ti) 會(hui) 。”
在陳慶軍(jun) 看來,鄉(xiang) 村就是最好的課堂。“過去,畢業(ye) 設計作品更多是為(wei) 了通過答辯和畢設展覽,作品很難在鄉(xiang) 村或者市場落地。如今,當學生們(men) 來到現場,他們(men) 會(hui) 發現自己的作品跟時代、社會(hui) 、鄉(xiang) 村都有著緊密聯係,進而能調整方向,讓畢業(ye) 設計不止於(yu) ‘紙上談兵’,還能更好地融入現實。”
經過這次體(ti) 驗,孫亮對於(yu) 大學生們(men) 參與(yu) 公司產(chan) 品設計非常歡迎。他說,創新是企業(ye) 成長的核心動力,引入大學生力量,對企業(ye) 堅持創新發展很有幫助。記者問他,是否擔心過學生們(men) 的設計不夠成熟,或者有太多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想法根本無法實施。孫亮毫不猶豫地回答:“天馬行空多好!我就喜歡和學生們(men) 交流,在很多想法上我們(men) 可以互補。”
3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了人才支持
說起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帶來的好處,下畈村村民周陳國深有感觸。他家主要售賣艾草饅頭和艾草茶,但鄉(xiang) 村小店沒有特色,怎樣進行升級?村民出題,學生接招。去年,學生們(men) 設計了“艾呀饅呀”“艾呀茶呀”兩(liang) 個(ge) 名字,繪製了全新的Logo和包裝,讓這兩(liang) 個(ge) 產(chan) 品麵貌一新。
“以前艾草饅頭的包裝,就是拿個(ge) 竹筐一放,確實是土裏土氣的。采用學生們(men) 的設計,饅頭真空包裝起來,即使快遞到北京也不會(hui) 壞。”周陳國感到,年輕人的想法更有活力、更迎合潮流,“有了他們(men) 的智力支持,我的饅頭賣得更好了。”
采訪中,下畈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周方權向記者道出了目前鄉(xiang) 村發展的痛點:鄉(xiang) 村要發展,規劃得先行,但是村裏人文化水平不高,很多都是憑自己經驗去做,不正規,也不成熟,即使有了好點子,也畫不出來圖。怎麽(me) 辦?必須要有人才支持。
周方權舉(ju) 例說,“童趣下畈”兒(er) 童遊樂(le) 區建成後,很多幼兒(er) 園主動來聯係想在村裏辦活動。“前段時間,孩子們(men) 組團來春遊的特別多,我們(men) 村名聲一下子打響了。學生們(men) 的畢業(ye) 設計,確實為(wei) 村裏增加了不少新鮮的東(dong) 西,以後村裏發展還想請他們(men) 來做規劃。”
對人才求賢若渴,是參與(yu) 到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的鄉(xiang) 村、企業(ye) 共通的感受。
在今年的分享會(hui) 現場,來自安徽建築大學的雷恬結合宋韻文化,闡述了她關(guan) 於(yu) 嶺口村公共空間的更新設計方案。舒迎春當即拋出“橄欖枝”:“在你講述的過程中,我腦海裏就有了嶺口村未來發展的藍圖。我向你發出誠摯邀請,希望你做嶺口村國學基地的導師,我們(men) 正想要你這樣的人才。”
寧海縣銳豹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斌,也是此次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的“在地導師”。他指導的學生,來自東(dong) 華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諸多學校。在他看來,活動將鄉(xiang) 村、企業(ye) 和高校鏈接起來,這種合作的新形式對各方都大有裨益。
“西店鎮是工業(ye) 重鎮,照明、小家電等製造產(chan) 業(ye) 發達,但大多數企業(ye) 依然麵臨(lin) 工業(ye) 設計人才短缺的情況。從(cong) 前,企業(ye) 家們(men) 盲目地跑到高校去招引人才,雙方互相了解就會(hui) 耗去很多時間,有時還會(hui) 錯過合適的人才。”毛斌說,現在,有了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各大院校設計類專(zhuan) 業(ye) 的應屆畢業(ye) 生,都到銳豹進行調研,圍繞公司照明產(chan) 品的技術研發、生產(chan) 工藝等開展實打實的畢業(ye) 設計,這是一種試煉人才的好方式。
如何讓高校設計藝術類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設計走出象牙塔,在校地融合中充分發揮人才培養(yang) 功能,更好地服務社會(hui) ?這是一個(ge) 高校與(yu) 社會(hui) 都要麵對的問題。陳慶軍(jun) 表示,他發起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就是想鼓勵大學生們(men) 在鄉(xiang) 村大地建功立業(ye) ,讓藝術更好地服務村民、服務企業(ye) 、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廣闊鄉(xiang) 村,大有可為(wei) 。”參與(yu) 此次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的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yu) 藝術設計學院楊瀟雨老師表示,大學生在城市求學,來鄉(xiang) 村發揮才智,特別有現實意義(yi) 。把這條路走通,可以實現高校與(yu) 地方的雙向奔赴。
在寧海縣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組委會(hui) 所在地,有一麵牆上掛滿了參與(yu) 院校的校徽,中間還有一幅中國地圖,標有小紅點的地方就代表目前活動已覆蓋到的地方。一眼望去,小紅點已經很多。
展望未來,陳慶軍(jun) 表示:“我們(men) 想吸引更多地方、更多院校、更多師生參與(yu) 進來,讓這一活動屆屆相傳(chuan) 、生生不息,持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我們(men) 還要鼓勵學生參與(yu) 國際賽事、獎項的評比,讓世界看到中國大學生畢業(ye) 設計的生命力。”
國際設計科學學會(hui) 主席、上海交通大學周武忠教授認為(wei) ,全國聯合畢業(ye) 設計行動是高校教學改革與(yu) 縣域振興(xing) 模式創新的一次有益探索。它麵向國家戰略需求,將人才培養(yang) 和服務社會(hui) 相結合,讓青年學生到鄉(xiang) 村和企業(ye) 一線,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有利於(yu) 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葉 子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葉 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