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沒有商量的餘地
胡欣紅
《工人日報》(2023年05月25日 05版)
據5月23日新華社報道,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湖北省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dong) 省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5月23日分別對強奸未成年人的罪犯倪篤群、王小山、孫保昌依法執行死刑。
孩子是每個(ge) 家庭的希望,關(guan) 於(yu) 孩子的話題,往往也是公眾(zhong) 心中最柔軟的所在。強奸未成年人的3名罪犯被執行死刑,可以讓受害者及其家庭略受撫慰,也釋放了“禍害孩子罪不容恕、保護孩子須多方合力”的信號。
對強奸未成年人犯罪“重刑伺候”,是各國的通行做法。我國刑法明確規定,“奸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shang) 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司法實踐中更強調“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等。
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刑訴法最新司法解釋,發布會(hui) 上,最高法有關(guan) 人士指出,對於(yu)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挑戰法律和社會(hui) 倫(lun) 理底線的嚴(yan) 重犯罪,即使被告人認罪認罰,該重判的仍要堅決(jue) 依法重判。對犯罪性質、情節極其惡劣,後果極其嚴(yan) 重的,堅決(jue) 依法判處死刑,絕不姑息。
在上述新聞公布的案件中,犯罪分子專(zhuan) 門挑選小學或初中女生作為(wei) 侵害對象,使被害人身心受到巨大摧殘,犯罪性質極其惡劣,社會(hui) 危害和不良影響極大。對3名罪犯依法判處死刑,彰顯了司法的態度和鮮明立場,也有利於(yu) 震懾更多的潛在違法者,遏製相關(guan) 犯罪的發生,嗬護未成年人安全成長。
值得關(guan) 注的是,上述不同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在作案手段和方式上有共同之處,即均是通過網絡聊天手段結識、控製未成年人。比如,通過QQ聊天等方式,假借戀愛之名行殘害之實,不僅(jin) 實施強奸,還反複“洗腦”進行精神控製,扭曲未成年人“三觀”;又如,先在線上誘導未成年人發來不雅照片或視頻,實施“隔空猥褻(xie) ”,再以公開這些信息相要挾,強迫未成年人在線下多次服從(cong) 自己的獸(shou) 行……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通訊設備的普及,通過網絡猥褻(xie) 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現象越來越多。幾年前,據部分地區法院統計,審理的性侵害兒(er) 童的案件中,有近三成是被告人利用網絡聊天工具結識兒(er) 童後實施的。
為(wei) 了加大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針對這種新的犯罪趨勢和行為(wei) ,司法機關(guan) 不斷作為(wei) ——在實踐中厘清分歧、認定相關(guan) 行為(wei) 的性質和實際危害,明確了通過網絡實施的非直接身體(ti) 接觸的猥褻(xie) 行為(wei) 與(yu) 實際接觸兒(er) 童身體(ti) 的猥褻(xie) 行為(wei) 具有相同的社會(hui) 危害性,可以認定構成猥褻(xie) 兒(er) 童罪(既遂)。2018年至2022年9月,全國範圍內(nei) 有1130人因為(wei) 利用網絡“隔空猥褻(xie) ”未成年人被檢察機關(guan) 提起公訴。
保護未成年人免遭非法侵害,是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上述典型案例,提醒廣大未成年人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更提醒家長、學校和社會(hui) 重視對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性教育和使用網絡行為(wei) 的引導和監督,共同為(wei) 未成年人撐起保護傘(san) 。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群策群力為(wei) 他們(men) 築起堅固的防火牆,是成年人的責任所在,也對相關(guan) 職能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欣紅 (來源:工人日報)
胡欣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