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技術飯” 變身新市民
本報訊 (記者陳華 通訊員李光明)“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兩(liang) 年就換個(ge) 地方;現在有了一技之長,晉升空間變大了,能夠紮下根來長期發展了。”近日,在安徽無為(wei) 比亞(ya) 迪(弗迪電池)公司工作了兩(liang) 年的檢驗員費潤誠說,得益於(yu) 工會(hui) 組織的技能培訓,自己吃上了“技術飯”,從(cong) 農(nong) 民工變身新市民。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無為(wei) 市陸續有10多萬(wan) 名農(nong) 民工回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為(wei) 服務好該群體(ti) ,無為(wei) 市各級工會(hui) 從(cong) 提素質、強信心、給保障3方麵出實招,助力農(nong) 民工群體(ti) 向新市民轉變。
據無為(wei) 市總工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錢玉滿介紹,自2022年以來,無為(wei) 市總工會(hui) 圍繞全市主導產(chan) 業(ye) ,聯合人社部門開展農(nong) 民工技能培訓46場次,培訓農(nong) 民工6106人,其中370人通過技術培訓提升技術等級。此外,全市工會(hui) 每年都要主辦、承辦各類競賽活動30場次以上,有效提升了農(nong) 民工素質。
無為(wei) 市總工會(hui) 還通過“給榮譽”增強農(nong) 民工發展信心。在無為(wei) 市勞動模範、市五一勞動獎章等各類評選中,農(nong) 民工占比達31%。全市220多名獲得各項先進稱號的農(nong) 民工先後自主創業(ye) 。徽氏新材料董事長李俊生、紫約藍莓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蔣洪洲就是其中的代表。
此外,各級工會(hui) 大力保障農(nong) 民工合法權益。無為(wei) 市2023年全市工資集體(ti) 協商合同簽訂企業(ye) 有1362家,企業(ye) 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8.5%,集體(ti) 合同簽訂率達85%以上。“公司不但為(wei) 農(nong) 民工購買(mai) 社保,還提供體(ti) 檢等福利。”安徽太平洋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工會(hui) 主席汪珺生說。
無為(wei) 市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市總工會(hui) 主席朱本芳表示,隨著這些舉(ju) 措的深入推進,大批農(nong) 民工正向“技術工”“先進模範”“單位人”轉變,更好地融入了城市生活。
陳華 (來源:工人日報)
陳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