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行業實現穩健轉型
2022年是全球資管市場的變局之年。在經曆了長期的持續增長之後,全球資管市場規模大幅回落,從(cong) 2021年的112萬(wan) 億(yi) 美元下降至98萬(wan) 億(yi) 美元,降幅達13%。相比之下,中國資管市場總規模仍然保持穩定,雖然相較2021年增速出現回落,但仍然實現正增長0.1萬(wan) 億(yi) 元,總規模達到133.8萬(wan) 億(yi) 元,創下曆史新高。“中國市場是全球資管行業(ye) 當中的一道微光。”談到逆境中的中國資管市場,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潘東(dong) 這樣形容。
中國資管市場發展方向在哪裏?還有哪些風險?在服務實體(ti) 時如何發揮出有別於(yu) 銀行信貸的積極作用?在光大理財近日舉(ju) 辦的資管行業(ye) 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專(zhuan) 家學者分析認為(wei) ,中國資管市場中長期仍然向好,市場總規模保持增長;同時也要看到,由於(yu) 行業(ye) 近期外部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居民財富保值增值和實體(ti) 經濟轉型也對資管行業(ye) 提出了更高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資管行業(ye) 唯一的破局之道。
挑戰與(yu) 機遇並存
2022年,全球資管市場遭遇了始料未及的挑戰。這到底是一個(ge) 階段性的變化波動,還是一個(ge) 周期的拐點?全球的資管市場和我國市場麵臨(lin) 的環境因素有什麽(me) 區別?
“全球市場可能麵臨(lin) 重置和洗牌風險,中國的市場中長期仍然向好。”波士頓谘詢公司全球合夥(huo) 人兼董事總經理劉冰冰認為(wei) ,首先,從(cong) 長期性因素看,即便我國GDP增速換擋,但未來仍然會(hui) 保持4%—5%的增速。其次,從(cong) 周期性因素看,在逆全球化趨勢下,本土資本回流,全球化紅利開始消退,對全球資管市場影響巨大;但由於(yu) 中國本身就是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的市場,所以逆全球化趨勢對中國影響相對不大。同時,海外市場的利率和通脹周期發生反轉,開始由貨幣寬鬆變成貨幣緊縮,而目前中國市場仍保持相對穩定。最後,從(cong) 資管行業(ye) 所處階段看,海外資管市場滲透率很高,大量資金已經被現有資產(chan) 管理機構所管理。而中國除了持續創造新的財富和資金以外,零售滲透率水平隻達到海外的一半,未來滲透率因素會(hui) 推動資管市場發展。
潘東(dong) 認為(wei) ,資產(chan) 價(jia) 值下跌是全球資管市場整體(ti) 規模承壓的最重要原因。股票和債(zhai) 券市場的低迷表現導致存量資產(chan) 管理價(jia) 值大幅縮水,全球資金淨流入也出現下滑。去年,我國資管市場總規模達到133.8萬(wan) 億(yi) 元,再創曆史新高,這無疑是最大的亮點。
據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分析,在去年全球股市下跌導致資產(chan) 價(jia) 值下跌的背景下,我國資管市場資金流入由多方麵構成。一方麵,零售資金去年仍舊維持主導地位,我國資管行業(ye) 約有54%的資金來自於(yu) 零售,但是受宏觀經濟放緩和市場波動影響,居民個(ge) 人金融資產(chan) 增配存款以加強防禦為(wei) 主,因此個(ge) 人資金出現小幅下滑。另一方麵,機構資金中,養(yang) 老金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第三支柱製度的正式落地更是帶來了長期增量資金;企業(ye) 資金在低利率時代下迎來結構性機遇,增配標準化資管產(chan) 品和財務性股權投資;銀行資金則受銀行理財規模下降影響,小幅下滑0.1%。
“理財投資者,尤其是零售和養(yang) 老客戶,主要增配資產(chan) 來源於(yu) 債(zhai) 券。而去年的中國債(zhai) 券市場是全球表現最好的債(zhai) 券市場。所以整體(ti) 來講,雖然我們(men) 資管市場的總量變化不明顯,但市場結構其實在平穩的水麵之下發生著劇烈的變化。”潘東(dong) 表示。
從(cong) 資產(chan) 端看,雖然隨著各國加息政策利率上漲,全球債(zhai) 券市場普遍承壓,但我國央行由於(yu) 未采取加息動作,債(zhai) 券市場受影響較小。作為(wei) 我國直接融資渠道的中流砥柱,債(zhai) 券市場在過去10年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我國債(zhai) 券市場餘(yu) 額達20.9萬(wan) 億(yi) 美元,已躋身全球第二大債(zhai) 券市場。同時,債(zhai) 券投資一般情況下波動不大,較為(wei) 穩健,是資產(chan) 配置中的“基石”,滿足了我國大量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以及養(yang) 老目標。在細分債(zhai) 券資產(chan) 類別中,部分債(zhai) 券類型的十年增長率甚至超過滬深300指數,例如企業(ye) 債(zhai) 、高等級信用債(zhai) 、中票等。
從(cong) 產(chan) 品端看,去年股市、債(zhai) 市波動,大量產(chan) 品規模均發生不同程度下跌,但主動型固收產(chan) 品、被動指數型基金、現金管理類產(chan) 品、QDII基金仍逆市增長,凸顯此類資產(chan) 優(you) 越的抗周期能力。此外,創新產(chan) 品持續擴容,在ESG和REITs產(chan) 品與(yu) 資產(chan) 進一步豐(feng) 富的同時,個(ge) 人養(yang) 老基金與(yu) 理財也隨著個(ge) 人養(yang) 老金政策落地大量發行。
助力財富保值增值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報告同時要求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zhong) 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
財富管理和資產(chan) 管理在增加和優(you) 化居民要素收入特別是財產(chan) 性收入方麵承擔著重要使命,有利於(yu) 逐步引導居民資產(chan) 配置從(cong) 過去的房地產(chan) 擴展到金融資產(chan) 、從(cong) 儲(chu) 蓄擴展到投資、從(cong) 單一資產(chan) 配置擴展到多元資產(chan) 配置。
中國光大銀行行長王誌恒表示,要堅持“投資者利益優(you) 先”原則,助力居民增加財產(chan) 性收入和財富保值增值。“銀行理財子公司某種程度上是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新供給和新業(ye) 態,其脫胎於(yu) 商業(ye) 銀行,從(cong) 起步階段開始就堅持‘普惠財富、服務大眾(zhong) ’的基因和企業(ye) 文化。理財子公司要做好財富管家,一方麵要持續提升綜合能力,提供合適、合身、合眾(zhong) 的好產(chan) 品,真正為(wei) 廣大基層老百姓理好財、服好務,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另一方麵要持續開展投資者教育和客戶陪伴,幫助廣大老百姓培養(yang) 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jia) 值投資等健康投資理念,幫助群眾(zhong) 提高風險防範意識。”王誌恒說。
財富管理和資產(chan) 管理的高質量發展,不僅(jin) 有利於(yu) 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而且還能夠穩定居民收入預期,提升消費意願。王誌恒認為(wei) ,資管行業(ye) 一端連著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另一端則連著實體(ti) 經濟和產(chan) 業(ye) 的投融資需求,因此,資管產(chan) 品包括理財產(chan) 品,是有效連接財富管理需求與(yu) 產(chan) 業(ye) 投融資需求的循環管道。資管行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有助於(yu) 提升內(nei) 需中消費、投資兩(liang) 駕馬車的活力和效率。
“信托行業(ye) 在發展過程中花了大量精力關(guan) 注大型實體(ti) 企業(ye) 經營需求,包括融資需求和權益性需求,起到了很好居民財富增值以及實體(ti) 經濟發展紐帶作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總經理衛濛濛認為(wei) ,信托行業(ye) 重在打造特色資產(chan) 管理的能力,未來要更關(guan) 注兩(liang) 方麵趨勢:一是關(guan) 注在產(chan) 業(ye) 鏈當中核心企業(ye) 自身的金融服務需求。從(cong) 過去三年在零售類資產(chan) 中的服務實踐來看,小微企業(ye) 以及個(ge) 人居民對金融綜合服務需求越來越旺盛。二是關(guan) 注農(nong) 民、農(nong) 戶、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金融服務需求。過去5年,公司通過累計給50萬(wan) 農(nong) 戶提供金融服務,發現其對金融服務品類、方式的需求跟城鎮居民有非常大的區別,是一塊廣袤卻未被廣泛開發的重要市場。
堅持價(jia) 值投資導向
光大理財與(yu) 波士頓谘詢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資產(chan) 管理市場報告(2022—2023)》顯示,2022年中國各資管子行業(ye) 在逆境中砥礪前行。銀行理財中的理財公司規模同比增長29%,是同期所有機構增速最高的一類,但較其前一年158%的增速水平放緩。公募基金規模增速較上一年水平大幅度放緩,同比增長3%。私募規模整體(ti) 微增。同時,券商資管、期貨資管、基金子公司仍處於(yu) 深度轉型期,同比降幅為(wei) 16%、11%和17%,在整個(ge) 行業(ye) 中的占比保持下降趨勢。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托行業(ye) 經曆了新規後的持續轉型,第一次實現了正增長。
“提升負債(zhai) 端的久期,有利於(yu) 提高資產(chan) 負債(zhai) 質量,能夠使得投資者更好實現跨周期的風險回報。”王誌恒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和發展,將銀行集團的客戶服務範圍從(cong) 債(zhai) 權類融資擴展到支持基礎設施和跟民生聯係緊密的REITs、優(you) 先股、永續債(zhai) 、股票、一級股權等多個(ge) 資產(chan) 領域。理財子公司通過投資客戶發行的這些權益類資產(chan) 、中長期債(zhai) 券,或者直接為(wei) 企業(ye) 提供融資,能夠為(wei) 我國金融市場和實體(ti) 經濟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和資本。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彌補金融體(ti) 係過去短期資金多長期資本少、流動性資金多穩定性資金少、債(zhai) 務融資多權益融資少等短板,有助於(yu) 優(you) 化金融市場結構,同時還有助於(yu) 控製債(zhai) 務和宏觀杠杆率增長速度,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提升金融體(ti) 係的穩定性,提高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
另外,保險資管規模同比增長10%,並長期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暉表示,保險資管機構具有鮮明特色,這源於(yu) 保險的資金特性,壽險產(chan) 品和銀行存款相比期限更長,整個(ge) 壽險行業(ye) 久期約為(wei) 13年,跟表外資產(chan) 相比提供保證利率,因此保險資金更加注重從(cong) 長期視角來開展資產(chan) 配置,形成了大類資產(chan) 的配置能力、中長期固收產(chan) 品投資能力和另類資產(chan) 的投資能力等特色能力。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建議,資管行業(ye) 要堅持價(jia) 值導向,完成從(cong) 產(chan) 品與(yu) 銷售導向轉為(wei) 客戶導向、從(cong) 短期導向轉為(wei) 長期導向、從(cong) 規模導向轉為(wei) 專(zhuan) 業(ye) 導向、從(cong) 跟隨導向轉為(wei) 創新導向的轉變。同時,提升防守能力,提高財務韌性、風險韌性和組織韌性,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 楊 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