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道路如砥 ——“千萬工程”二十年記(下)

發布時間:2023-06-02 12:10:00來源: 農民日報

  曆史的改變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

  當餘(yu) 村下決(jue) 心關(guan) 停“全縣規模最大的石灰石開采區”時,當金星村老百姓頭一回聽說“空氣也能賣錢”時,當雪水港村的村民第一次在村裏和省委書(shu) 記交流新農(nong) 村建設時,他們(men) 沒有想到,這就像一顆石子投入湖麵產(chan) 生綿延不絕的漣漪,無數村莊因此被照亮,無數農(nong) 民由此過上整潔而有尊嚴(yan) 的日子。一場從(cong) 生產(chan) 到生活、生態的根本性嬗變在浙江鄉(xiang) 村迤邐展開。

  他們(men) 更不曾想到,這種變革的力量在若幹年間,從(cong) 之江大地開始不斷生發、激蕩、延伸、拓展……不僅(jin) 重塑了中國的萬(wan) 千鄉(xiang) 村,更開啟了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美麗(li) 中國新的時代,成為(wei) 當代中國“三農(nong) ”史上的神來之筆。

  時至今日,已經不會(hui) 有人再把“千萬(wan) 工程”視為(wei) 一項簡單的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他是發展觀的重大革命,是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重要調整,是鄉(xiang) 村價(jia) 值的涅槃覺醒,是鄉(xiang) 土社會(hui) 的文明躍遷。

  “千萬(wan) ”也已不僅(jin) 是一個(ge) 具體(ti) 數字的度量,更成為(wei) 一個(ge) 萬(wan) 千世界、海納百川的抽象符號。以鄉(xiang) 土大地為(wei) 底,潑墨作畫,繪就萬(wan) 千繁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的道道風景,都蘊含在這“千萬(wan) ”的萬(wan) 千變化之中。

  在這塊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最大的鄉(xiang) 村試驗田上,“千萬(wan) 工程”用二十年的試驗摸索、二十年的久久為(wei) 功,不僅(jin) 生動勾勒出中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未來之路,也深刻詮釋了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建設鄉(xiang) 村、怎樣建設鄉(xiang) 村、要建成什麽(me) 樣的鄉(xiang) 村這一曆史課題。而他最終指向的,還是在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有著14億(yi) 人口、5億(yi) 多農(nong) 民的農(nong) 業(ye) 大國,如何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的根本性命題。

  一

  “千萬(wan) 工程”是基礎工程、龍頭工程、生態工程、民心工程;還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鄉(xiang) 村“探月”工程、民族築夢工程、時代共富工程;更是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men) 黨(dang) 探索如何處理與(yu) 農(nong) 民關(guan) 係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工程。他把我們(men) 黨(dang) 和農(nong) 民、鄉(xiang) 村的關(guan) 係帶入新的境界

  鄉(xiang) 村是什麽(me) ?在中國,他是一個(ge) 地域概念,千百年來,人們(men) 在此繁衍生息、耕讀漁獵;也是一個(ge) 文化符號,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農(nong) 耕文明的曆史記憶;同時,更是一個(ge) 夢想標尺,衡量著民族複興(xing) 大業(ye) 的高度和厚度。

  “千萬(wan) 工程”是什麽(me) ?他是推動農(nong) 村全麵小康建設的基礎工程、統籌城鄉(xiang) 發展的龍頭工程、優(you) 化農(nong) 村環境的生態工程、造福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民心工程;還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鄉(xiang) 村“探月”工程、民族築夢工程、時代共富工程;更是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men) 黨(dang) 探索如何處理與(yu) 農(nong) 民關(guan) 係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工程。

  ——習(xi) 近平同誌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二十年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任接著一任幹;

  ——“群眾(zhong) 要什麽(me) ,我們(men) 幹什麽(me) ”“把選擇權交給農(nong) 民,由農(nong) 民選擇而不是代替農(nong) 民選擇”。

  二十年來,在“千萬(wan) 工程”的迭代發展中,在美麗(li) 鄉(xiang) 村的華麗(li) 變身中,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浩浩征途中,是黨(dang) 和農(nong) 民攜手實現鄉(xiang) 村變革的偉(wei) 大創舉(ju) 。

  回顧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鄉(xiang) 村是根、是魂、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在百年鄉(xiang) 建過程中,我們(men) 黨(dang) 積累了豐(feng) 富的智慧和經驗,不僅(jin) 指導了“三農(nong) ”這一航船破浪前行,也為(wei) 整個(ge) 中國全局的建設發展貢獻了重要的價(jia) 值觀和方法論。而“千萬(wan) 工程”正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農(nong) 民開展百年鄉(xiang) 建的經驗集成,是我們(men) 黨(dang) “三農(nong) ”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新飛躍。

  他催生了民族複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戰略,孵化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探索了城鄉(xiang) 融合科學聚變的新路徑,啟迪了中國之治“和美”之道的新內(nei) 涵,創造了鄉(xiang) 村文化自信的新高地。“千萬(wan) 工程”把我們(men) 黨(dang) 和農(nong) 民、鄉(xiang) 村的關(guan) 係帶入新的境界。

  正如被習(xi) 近平同誌稱為(wei) “省級農(nong) 民”的顧益康所言:在浙江,改革開放以來,除了土地承包,還從(cong) 來沒有一項工作像“千萬(wan) 工程”這樣,讓農(nong) 民如此發自肺腑地認同。

  與(yu) 曆史上那些特殊的時刻相比,“千萬(wan) 工程”或許談不上轟轟烈烈、翻天覆地,但正是這種潤物無聲的力量,更能深入到鄉(xiang) 村建設的每一個(ge) 細胞裏、肌體(ti) 中,帶來潛移默化的改變;

  與(yu) 一些重大的改革相比,他也沒有那種勢如破竹、短時間席卷全國的氣勢。但正是這樣一步步由點到麵,由表及裏,由內(nei) 至外的自我更迭、自我發展,更能帶來厚積薄發的力量,催動著“千萬(wan) 工程”不斷地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千萬(wan) 工程”不是用磚瓦建設出來的,他是黨(dang) 心和民心的鑄就,他是曆史的選擇。

  二

  “千萬(wan) 工程”從(cong) 人居環境整治入手,由環境變革觸發生態變革,催發產(chan) 業(ye) 變革,激發文化和社會(hui) 變革,從(cong) 而形成一場鄉(xiang) 土重整、鄉(xiang) 村重塑、城鄉(xiang) 重構的社會(hui) 革命,堪稱中國式現代化的“三農(nong) ”先聲

  如果說“鄉(xiang) 村”是我們(men) 探尋回答中國發展中一係列問題的重要鑰匙,那為(wei) 什麽(me) 打開“鄉(xiang) 村”的正確方式是“千萬(wan) 工程”,而不是別的?為(wei) 什麽(me) 是從(cong) 人居環境整治切入,而不是那些更宏大的主題?二十年間,不斷有人在對這個(ge) 問題的探索中,試圖去找尋曆史發展的某種偶然性和必然性。

  從(cong) 結果的角度往前回望,邏輯其實異常清晰,答案也一目了然。但是隻有真正站到曆史的起點,麵對紛繁複雜的現實和諸多的改革難題,我們(men) 才能明白這一落子的構思精妙、氣象萬(wan) 千。

  在2003年1月浙江省委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同誌就明確指出:要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增加農(nong) 民收入的任務最迫切,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任務最艱巨,改變農(nong) 村麵貌的任務最繁重。

  三個(ge) “最”字,盡顯發展任務之重、統籌兼顧之難。

  直觀來看,彼時的浙江,經濟多年高歌猛進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但也帶來了不少發展的後遺症,尤其是農(nong) 村地區,環境“髒亂(luan) 差”問題尤為(wei) 突出,成為(wei) 群眾(zhong) 反映最強烈的現實問題之一,亟需改變——這也正是“千萬(wan) 工程”實施的重要初衷。

  但若換個(ge) 角度審視,生態環境問題當然重要,但農(nong) 民增收也是一個(ge) 永恒的民生課題。盡管浙江經濟發展水平和農(nong) 民收入在全國位居前列,可依然麵臨(lin) 著迫切的發展訴求。兩(liang) 權相較之下,孰輕孰重、如何平衡?

  “千萬(wan) 工程”不做選擇題,他要的是必答題,他更是一招破題。

  從(cong) 人居環境整治入手,由環境變革觸發生態變革,催發產(chan) 業(ye) 變革,激發文化和社會(hui) 變革,從(cong) 而形成一場鄉(xiang) 土重整、鄉(xiang) 村重塑、城鄉(xiang) 重構的社會(hui) 革命。

  二十年來,“千萬(wan) 工程”不斷升級拓展,他就像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生命體(ti) ,開啟了自我的更迭生長。這得益於(yu) 時代陽光雨露的滋養(yang) ,但其實,在播下種子的那一刻,思想的領航、理論的創新已經為(wei) 其培植了豐(feng) 厚的土壤,為(wei) 我們(men) 解答發展中的一係列問題打開了總開關(guan)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最深刻的道理,往往都蘊含在最簡單、最質樸的話語中。

  這不僅(jin) 在於(yu) 其堅持了我們(men) 黨(dang) “一切為(wei) 了人民”最崇高的初心和使命,更有現實針對意義(yi) 的是,他從(cong) 發展觀上回答了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如何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如何共贏的問題,從(cong) 世界觀上回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多重需要,從(cong) 方法論上找到了一條破解中國現代化發展中兩(liang) 難、多難的有效路徑,為(wei) 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提供了實踐樣本和思想之源。

  “以前賣橘子要自己拉進城裏去,價(jia) 格隻能賣一兩(liang) 元一斤。現在連摘都不需要,遊客喜歡親(qin) 手采摘,價(jia) 錢也給得高。”嘉興(xing) 嘉善縣江家港莊打造村莊“IP”江小橘,建起了親(qin) 子樂(le) 園,改造了民宿產(chan) 品“村民宿集”,吸引大批遊客,農(nong) 民也過上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受益的何止是鄉(xiang) 村,何止是浙江:在內(nei) 蒙古大興(xing) 安嶺的北岸林場,人們(men) 圍繞“林”字做文章,通過發展森林旅遊、林下經濟,實現了“不砍一棵樹,照樣能致富”;在山西右玉,經過多年發展,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生態牧場、特色旅遊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在貴州、在四川、在江西,受益於(yu) 一片小小的白茶,3省5縣的農(nong) 民分享了“安吉白茶”的品牌效益,“一片葉子再富四方百姓”的故事成為(wei) 佳話。

  又何止是中國!“‘千萬(wan) 工程’表明,在農(nong) 村大幅改善環境同時實現快速經濟發展是可行的。”英國愛丁堡大學基礎設施與(yu) 環境研究所負責人阿利斯泰爾·博思威克教授說,“我相信‘千萬(wan) 工程’的經驗將能傳(chuan) 授給其他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千萬(wan) 工程”是我們(men) 黨(dang) 生態文明理論最大眾(zhong) 的傳(chuan) 播者,也是全球可持續發展要求最生動的實踐者。他用這片土地上千萬(wan) 農(nong) 民真誠的笑臉,給世界講述了一個(ge) 美麗(li) 中國的故事,再次為(wei) 世界多樣化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yu) “中國方案”。

  三

  如果說生態文明是“千萬(wan) 工程”的魂,城鄉(xiang) 統籌發展就是“千萬(wan) 工程”的骨。沒有城市的支持,沒有城鄉(xiang) 統籌的力度,“千萬(wan) 工程”無法達到如今的高度,鄉(xiang) 村也難以獨自美麗(li)

  二十年前,一些到過浙江考察的人士,曾形象地將彼時的情形概括為(wei) :“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了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nong) 村。”

  農(nong) 村的“髒亂(luan) 差”,既是村莊規劃問題、環境治理問題,又是發展模式、產(chan) 業(ye) 結構、農(nong) 民生活消費習(xi) 慣等一係列問題。究其背後的實質,還是長期重工輕農(nong) 、城鄉(xiang) 分割的二元經濟發展模式所形成的“病灶”。

  “千萬(wan) 工程”盛開在浙江這片土地上並非偶然。一方麵,經過改革開放後20多年農(nong) 村工業(ye) 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到2002年,浙江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1.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2.8個(ge) 百分點,總體(ti) 上形成了城鄉(xiang) 協調發展的優(you) 勢。但同時,浙江的城市化水平質量不高,功能不全,亟待提升。這是一個(ge) 現實邏輯。

  而另外一個(ge) 重要的曆史邏輯是,在經曆了長期的農(nong) 業(ye) 支撐工業(ye) 化進程,農(nong) 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犧牲之後,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已經走到了一個(ge) 新的路口。統籌城鄉(xiang) ,從(cong) 哪兒(er) 統,怎麽(me) 統?需要有地區率先垂範、作出探索。

  經濟發展的必要,生態保護的必須,城鄉(xiang) 統籌的必然……形成了一個(ge) 重要的交匯點。這個(ge) 點就是“千萬(wan) 工程”。

  “新土改”“新金改”“新戶改”“新社保”,各項改革措施不斷出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現代文明,不斷向鄉(xiang) 村延伸、覆蓋、輻射;人才下鄉(xiang) 、技術下鄉(xiang) 、資金下鄉(xiang) ,各種要素向鄉(xiang) 村不斷流動……鄉(xiang) 村之變,更是城鄉(xiang) 之變。

  走進溫州永嘉縣源頭村,清流淙淙的溪邊停靠著一艘艘兩(liang) 頭尖尖、造型優(you) 美的小船,相傳(chuan) 這就是李清照千古名句“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中的“舴艋舟”。隻不過歲易時移,舴艋舟的功能已從(cong) 載人、運貨轉變為(wei) 觀光、拍照。

  舴艋舟功能的轉變,實質是村莊生存發展道路的轉變。幾年前在外經商的陳小靜放棄上海生意,回鄉(xiang) 擔任了村委會(hui) 主任,短短幾年時間,村莊就走出一條“旅遊+電商”的發展道路。

  如今的源頭村已經成為(wei) AAA級景區,以“源頭陳小靜”為(wei) 商標的各種農(nong) 副產(chan) 品更是在網上熱賣。

  縱觀“千萬(wan) 工程”二十年的發展之路,實際上也正是浙江對於(yu) 城鄉(xiang) 統籌的認識不斷加深、領域不斷拓展、層次不斷提升、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

  這種統籌,不是簡單的公共資源、公共財政向農(nong) 村傾(qing) 斜覆蓋,也不是單向的以城帶鄉(xiang) 、以城統鄉(xiang) ,他更強調的是體(ti) 製機製壁壘的打破,把城市和鄉(xiang) 村真正當做一個(ge) 整體(ti) 來一並設計、一並規劃、一並推進。

  如果說生態文明是“千萬(wan) 工程”的魂,城鄉(xiang) 統籌發展就是“千萬(wan) 工程”的骨。沒有城市的支持,沒有城鄉(xiang) 統籌的力度,“千萬(wan) 工程”無法達到如今的高度,鄉(xiang) 村也難以獨自美麗(li) 。

  這其中蘊含的不正是我們(men) 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的根本之道嗎?——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浙江工作時所指出,既要高度重視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工作,又不能“就農(nong) 業(ye) 論農(nong) 業(ye) ,就農(nong) 村抓農(nong) 村”,必須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全局高度,統籌城鄉(xia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

  而反過來看,“千萬(wan) 工程”的實施,鄉(xiang) 村的快速發展,與(yu) 城市日漸深度的融合,也為(wei) 城市日新月異拓展了新空間、提供了新動力。

  這種促進,不是簡單地給城市的產(chan) 業(ye) 轉移提供了多少土地,給市民的休閑提供了多少清新的空氣、給遊子承載了多少鄉(xiang) 愁的寄托;而是從(cong) 發展戰略層麵認識升華,鄉(xiang) 村越來越成為(wei) 一些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重要的戰略後院,越來越成為(wei) 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戰略空間。

  在采訪中,我們(men) 明顯感覺到,浙江的幹部無論來自城或鄉(xiang) 哪個(ge) 部門,無論是謀劃城市的發展還是鄉(xiang) 村的建設,都習(xi) 慣用城鄉(xiang) 統籌的思維來開展工作、調配要素、統籌資源、規劃空間、設計製度……城與(yu) 鄉(xiang) 有形的邊界在模糊,無形的藩籬也在拆除,從(cong) 而於(yu) 整體(ti) 上推動了浙江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

  而“千萬(wan) 工程”,讓這一切成為(wei) 可能,更讓這些可能成為(wei) 現實。

  四

  沒有鄉(xiang) 村自信,就不會(hui) 有中國人真正的文化自信。“千萬(wan) 工程”所喚醒的正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我們(men)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基石所在、底蘊所在、精神所在

  “鄉(xiang) 村,讓城市更向往!”

  2010年4月的上海世博會(hui) ,浙江寧波滕頭村的“鄉(xiang) 村案例館”在主題為(wei)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展會(hui) 上,表達了自己獨到的理解,大聲喊出了這一句話。

  隔著13年的時空,我們(men) 依然能看得到村民們(men) 臉上洋溢的驕傲,以及這句話在當時所產(chan) 生的影響和思考。

  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從(cong) 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hui) 是鄉(xiang) 土性的。”但在中國由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社會(hui) 進入工業(ye) 社會(hui) 的過程中,人們(men) 更多還是用城市文明、工業(ye) 文明的視角來解讀鄉(xiang) 村的價(jia) 值,這也導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三農(nong) ”“被處於(yu) ”一種邊緣的位置,不僅(jin) 村莊在物理層麵麵臨(lin) 著衰敗與(yu) 凋敝的風險,而且農(nong) 民在精神層麵也呈現一定程度的迷茫、壓抑和不自信。

  現在我們(men) 看到全國各地都在學習(xi) 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廁所革命和人居環境整治成為(wei) 熱詞,但在二十年前,這無異於(yu) 打破了人們(men) 的習(xi) 慣認知和路徑依賴。某中部省份一位鄉(xiang) 鎮書(shu) 記的觀點有一定的代表性:“城市都沒有做好垃圾分類,農(nong) 村怎麽(me) 做得成?”

  這也許是當時的現實,也是一種無奈。在目睹了“千萬(wan) 工程”帶來的美麗(li) 嬗變之後,我們(men) 深刻地感受到,那個(ge) 發軔於(yu) 農(nong) 家房前屋後、村頭門頭的環境整治,已在二十年前伏下了草蛇灰線,點燃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鄉(xiang) 村傳(chuan) 奇,也就像鹵水點豆腐一樣,把鄉(xiang) 村的一切點化為(wei) 我們(men) 一直夢寐以求的樣子。“千萬(wan) 工程”對於(yu) 這塊土地最根本的重塑,不隻是環境的改變、顏值的提升、經濟的帶動……而是來自於(yu) 全社會(hui) 對於(yu) 新時代中國鄉(xiang) 村價(jia) 值的再認識,以及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們(men) 對於(yu) 鄉(xiang) 村日益堅定的文化自信、發展自信,和對於(yu) 農(nong) 民這一身份發自內(nei) 心的真正認同。

  浙江的幹部說,浙江不和人家比GDP,浙江要和人家比鄉(xiang) 村,比誰的鄉(xiang) 村更漂亮、更富裕、更文明;浙江的農(nong) 民說,以前大家都努力往城市跑,現在周末城裏人都非要到鄉(xiang) 村來;來到浙江的外地人都說,浙江農(nong) 民真有福氣……這是福氣,也是底氣,更是勇氣和誌氣。

  鄉(xiang) 村不是城市的附庸,也不隻是城市的“背麵”,而是具有獨特價(jia) 值的生命體(ti) ,在重大曆史的變革時期,中國鄉(xiang) 村還會(hui) 肩負起引領時代的使命;

  農(nong) 民更不是“愚昧無知”的群像,他們(men) 可以是鄉(xiang) 村的藝術家,生活的哲學家,理性的經濟學家……隻要一點陽光,就能從(cong) 大地深處開出美麗(li) 的花。

  當然,隨著工業(ye) 化、城鎮化的加快推進,鄉(xiang) 村的千年之變勢不可擋。中國有幾十萬(wan) 個(ge) 村莊,不是所有的村莊都能建成美麗(li) 鄉(xiang) 村,有些村莊還將不可避免地逐漸消亡。即便是在浙江,也麵臨(lin) 著鄉(xiang) 村人口流失的現實。但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鄉(xiang) 村生活、就業(ye) 、休閑、康養(yang) ,有越來越多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在這裏萌生,有越來越多的村莊煥發了新的生機。

  城鎮越發展、越繁榮,現代化越往前走、物質生活越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越喜歡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農(nong) 業(ye) 的多種功能、鄉(xiang) 村的多元價(jia) 值就越發重要。

  從(cong) 曆史更深層麵來看,鄉(xiang) 村是我們(men) 邁向民族複興(xing) 的大後方,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可以說,沒有鄉(xiang) 村自信,就不會(hui) 有中國人真正的文化自信。

  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千萬(wan) 工程”就是一場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的革命,以此為(wei) 契機,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實現升級,鄉(xiang) 村治理走向善治,鄉(xiang) 村文化開始自信,鄉(xiang) 村社會(hui) 更加祥和,鄉(xiang) 村生態日益友好,更重要的是,他讓曾經“灰頭土臉”的農(nong) 民揚眉吐氣,讓曾經是落後代名詞的鄉(xiang) 村翻轉了命運,他清掃的不僅(jin) 是鄉(xiang) 村環境的“髒亂(luan) 差”,也把中國鄉(xiang) 村文化的不自信一起扔進了垃圾箱。

  “千萬(wan) 工程”所喚醒的正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我們(men)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基石所在、底蘊所在、精神所在。

  五

  說到底,“千萬(wan) 工程”最寶貴的經驗和財富,還是“人”,是人的精神、人的品格、人的素質,是這片之江大地上千百年來孕育出的生生不息的奮鬥之誌、創新之力、實幹之氣

  近年來,大家都在學習(xi) 浙江經驗,但有人也不乏“疑慮”。

  安吉是“兩(liang) 山”理念的誕生地,每天都有絡繹不絕從(cong) 全國各地來此參觀考察的團隊,大家問的最多的一個(ge) 問題是:安吉每個(ge) 村莊都建設得這麽(me) 好,花了多少錢?

  有些來自中西部地區的幹部則自己下了結論:“我們(men) 學不了安吉,我們(men) 沒有那麽(me) 多錢。”

  在很多人看來,浙江“千萬(wan) 工程”一個(ge) 很重要的經驗是因為(wei) 他們(men) 經濟發達,所以有錢投入。

  其實這裏麵包含著三重邏輯。

  首先,這不僅(jin) 是有沒有錢投的問題,更是願不願意投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對“三農(nong) ”是不是真重視的問題;

  其次,有錢投、願意投,還要把錢用出效率、花出成效,這就是經驗、能力問題;

  最重要的是,有錢的地方有有錢的幹法,沒錢的地方有沒錢的幹法,這就是因地製宜的問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多次強調,農(nong) 村環境整治這個(ge) 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標準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碼要給農(nong) 民一個(ge) 幹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以安吉為(wei) 例,2008年它也是剛脫掉貧困縣帽子不久,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從(cong) 當年不到6億(yi) 元的地方財政收入中拿出1億(yi) 元,步步為(wei) 計、量力而行,以最小的投入得到了最大的回報。

  當然,經濟基礎隻是一個(ge) 方麵。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極大,不同的地理區位、風土人情、資源稟賦、文化傳(chuan) 統等,都有“橘生淮南則為(wei) 橘,生於(yu) 淮北則為(wei) 枳”的擔憂。

  但經驗不是刻板教條,學習(xi) 也不是生搬硬套。浙江造就千萬(wan) 美麗(li) 村莊,其中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就是強調要“因地製宜、精準施策”。大美中國、各有其美,不能不顧體(ti) 型、一個(ge) 尺碼裁衣。隻有立足各地的實際情況,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2018年12月,中辦、國辦轉發了中央農(nong) 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guan) 於(yu) 深入學習(xi) 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的報告,報告總結歸納出七個(ge) 方麵的經驗。縱觀這些經驗: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始終堅持黨(dang) 政“一把手”親(qin) 自抓,始終堅持因地製宜分類指導,始終堅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後難,始終堅持係統治理久久為(wei) 功,始終堅持真金白銀投入,始終堅持強化政府引導,調動農(nong) 民主體(ti) 和市場主體(ti) 力量……其實每一條都是很基本、很質樸的道理,並不存在什麽(me) 特殊的門檻,哪裏都能學得來、學得好。

  再仔細想想,這些經驗又何止於(yu) “千萬(wan) 工程”呢?對於(yu) 做好全局性的“三農(nong) ”工作,都是應該秉持的基本原則,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法寶。任何地區,都應該學、必須學。

  說到底,“千萬(wan) 工程”最寶貴的經驗和財富,還是“人”,是人的精神、人的品格、人的素質,是每個(ge) 地方從(cong) 上到下的主政者乃至千千萬(wan) 萬(wan) 的普通百姓,他們(men) 在曆史節點的關(guan) 鍵抉擇,於(yu) 波浪洶湧中的政治定力,遇困頓挫折時的敢闖敢試,在舒適圈裏的居安思危……是這片之江大地上千百年來孕育出的生生不息的奮鬥之誌、創新之力、實幹之氣。

  而這,不也正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民族氣質嗎?所以,我們(men) 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戰勝一次又一次挑戰,從(cong) 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六

  務必執政為(wei) 民重“三農(nong) ”、務必以人為(wei) 本謀“三農(nong) ”、務必統籌城鄉(xiang) 興(xing) “三農(nong) ”、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nong) ”、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nong) ”——真理的力量往往在時間的流逝中更見清晰。“千萬(wan) 工程”的曆程,更加印證了這五個(ge) “務必”的真理性、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就是為(wei) 了人民,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使命就是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曾經為(wei) 革命、建設、改革作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理所應當、天經地義(yi) 、於(yu) 情於(yu) 理都應該過上幹幹淨淨、舒舒服服、和和美美的生活。

  怎麽(me) 才能讓億(yi) 萬(wan) 農(nong) 民過上這樣的美好生活呢?時代在出卷,農(nong) 民在出卷。

  路徑有很多,但最關(guan) 鍵的一條還是要到我們(men) 黨(dang) 的初心使命裏找線索,從(cong) 我們(men) 出發的源頭找答案。

  2005年5月21日,習(xi) 近平同誌在《農(nong) 民日報》專(zhuan) 訪《習(xi) 近平的“新‘三農(nong) ’”說》中,深刻論述了他對“三農(nong) ”工作的認識,即:務必執政為(wei) 民重“三農(nong) ”、務必以人為(wei) 本謀“三農(nong) ”、務必統籌城鄉(xiang) 興(xing) “三農(nong) ”、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nong) ”、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nong) ”。

  真理的力量往往在時間的流逝中更見清晰。“千萬(wan) 工程”的曆程,更加印證了這五個(ge) “務必”的真理性、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

  務必執政為(wei) 民重“三農(nong) ”。就是要從(cong) 全局的戰略高度看待“三農(nong) ”的重要意義(yi) ,對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的認識不能模糊,對農(nong) 業(ye) 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不能動搖,對扶持“三農(nong) ”的各項工作力度不能減弱。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堅持重中之重戰略不動搖。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時,親(qin) 自抓“千萬(wan) 工程”的部署落實和示範引領,每年召開全省現場會(hui) 作現場指導。連續好幾年,習(xi) 近平同誌新年調研的首站都是農(nong) 村,新年度省委召開的第一次全省性重要會(hui) 議就是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這樣的“為(wei) ”、如此的“重”,體(ti) 現在施政方針、政策舉(ju) 措,也體(ti) 現在細節上。

  務必以人為(wei) 本謀“三農(nong) ”。就是要把我們(men) 黨(dang) 的群眾(zhong) 工作路線貫穿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方方麵麵,始終堅持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農(nong) 民而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農(nong) 民而興(xing) 。“千萬(wan) 工程”為(wei) 什麽(me) 能二十年久久為(wei) 功,取得巨大的成績?我們(me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帶領人民,100多年步履鏗鏘走到今天?一切的密碼都大不過這四個(ge) 字:“以人為(wei) 本”。既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nong) 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還要不斷增強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自我發展能力,充分調動他們(men) 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尊重民意、維護民利、強化民管。不要懷疑農(nong) 民生活的智慧,更不用擔憂他們(men) 改造世界的力量,隻有真正走進農(nong) 民、相信農(nong) 民、依靠農(nong) 民,我們(men) 才能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

  務必統籌城鄉(xiang) 興(xing) “三農(nong) ”。鄉(xiang) 村當然是獨立的存在,不是城市的附庸。但是,如果離開了城市的支持,它也難以獲得充足的現代化資源和要素保障,沒有城市的參照、城市的需求,鄉(xiang) 村的存在就沒有那麽(me) 珍貴。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城鄉(xiang) 之間亦是如此。務必統籌城鄉(xiang) 興(xing) “三農(nong) ”,就是要把農(nong) 業(ye) 的發展、農(nong) 村的繁榮、農(nong) 民的增收放到整個(ge) 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中統籌考慮、規劃、安排,把城市和農(nong) 村作為(wei) 一個(ge) 統一的有機整體(ti) 係統謀劃、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城市對農(nong) 村的帶動作用和農(nong) 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如此,“三農(nong) ”才有出路,城市也才能繼續“讓生活更美好”。

  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nong) ”。從(cong) 曆史的角度,這個(ge) 世界上可能不會(hui) 有哪個(ge) 群體(ti) 像中國農(nong) 民一樣,對“改革”這兩(liang) 個(ge) 字如此感同身受,他們(men) 也是最具有改革精神和改革基因的。從(cong) 未來的發展,無論是重中之重戰略的持續落實,以人為(wei) 本理念的深入貫徹,還是城鄉(xiang) 統籌機製的不斷完善,其背後都必然是一連串的體(ti) 製機製的改革在起作用。沒有改革,不會(hui) 有“千萬(wan) 工程”的成就,也不會(hui) 有“三農(nong) ”的未來。事實上,“千萬(wan) 工程”就是改革精神、改革動力、改革舉(ju) 措推動的一場大改革。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nong) ”,就是要始終以與(yu) 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不斷為(wei) “三農(nong) ”發展添活力、強動力、增後勁。發展不停步,改革不止步。

  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no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直接麵向的是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涉及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的根本利益,來不得半點虛假。農(nong) 民最講究實際,是蓋一座漂亮的牌樓好,還是為(wei) 農(nong) 民修建100個(ge) 衛生廁所好,他們(men) 心中自有計較。但是這種工作成績,往往是“潛績”而不是“顯績”,因此抓“三農(nong) ”工作必須要有科學的精神和求實的作風。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nong) ”,既要求得“真”,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尊重規律、尊重民意,從(cong) 實際出發做決(jue) 策、想問題、辦事情;更要務得“實”,一旦確立了目標,必須穩紮穩打、循序漸進走下去,既要保持曆史耐心,一任接著一任幹,也要努力創新突破、與(yu) 時俱進,積小勝為(wei) 大勝,帶領農(nong) 民群眾(zhong) 不斷奔赴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在浙江金華花園村,坐落著一座“千萬(wan) 工程”展示館,這裏記錄了“千萬(wan) 工程”的思想軌跡、發展脈絡、實踐成效。那也是包括花園村在內(nei) 的無數鄉(xiang) 村的感恩和情懷所係。正是受益於(yu) “千萬(wan) 工程”的鄉(xiang) 村革命,萬(wan) 千鄉(xiang) 村變得更加和美、更有活力,他們(men) 也在這場革命中蓄積了通向未來的強勁動力。

  風已起,未來已來。今天,我們(men) 正站在曆史的路口。一個(ge) 人類曆史上人口體(ti) 量巨大的國家正在邁向他的現代化之路,這也是一個(ge) 最古老的民族、一片最古老的土地的現代化之路。中國千千萬(wan) 萬(wan) 的鄉(xiang) 村,他們(men) 的未來也將迎來更為(wei) 巨大的改寫(xie) 。誠然,這必定是一個(ge) 艱難而又痛苦的過程,但中國鄉(xiang) 村的希望正在這裏,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契機正在這裏,中國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美好未來正孕育在這裏。

  “千萬(wan) 工程”源自浙江,“千萬(wan) 工程”屬於(yu) 中國,“千萬(wan) 工程”的智慧也一定屬於(yu) 一切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們(men) 。

  初心如磐,

  使命如山;

  道路如砥,

  行者無疆。

  農(nong) 民日報·中國農(nong) 網記者 何蘭(lan) 生 江娜 施維 孟德才 朱海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