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衣食住行如何保障?航天員“大總管”吳大蔚全麵揭秘空間站生活
麵對麵|太空衣食住行如何保障?航天員“大總管”吳大蔚全麵揭秘空間站生活
本周,神十五、神十六乘組會(hui) 師太空,他們(men) 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如何展開?科學實驗怎麽(me) 有條不紊地進行?《麵對麵》專(zhuan) 訪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統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總體(ti) 室主任吳大蔚。
“讓航天員容光煥發地回到地麵“
記者:等待他們(men) 的過程裏麵你的內(nei) 心在想什麽(me) ?
吳大蔚:其實我想的是怎麽(me) 樣保證他們(men) 安全很健康容光煥發地回到地麵,以一個(ge) 良好的形態為(wei) 我們(men) 建設期最後一次任務做一個(ge) 漂亮的收官,所以我們(men) 把所有努力都放在這了。
記者:如何保障他們(men) 容光煥發?
吳大蔚:這個(ge) 是靠一個(ge) 體(ti) 係來保證的,無論是從(cong) 他們(men) 身體(ti) 的健康、體(ti) 能,心理狀態,還有他們(men) 對於(yu) 飛行返回整個(ge) 任務全過程的準備,以及他們(men) 對整個(ge) 的180天一個(ge) 過程,完整的各種科學試(實)驗收官任務良好的總結,所以這是一個(ge) 動態的持續的過程,這個(ge) 過程做好了才能有一個(ge) 完美的結局,所以這個(ge) 是需要一段時間來做的。
記者:他們(men) 返回之前需要做什麽(me) 樣的準備?
吳大蔚:180天他們(men) 完全適應了天上失重的這種飛行環境,所以回到地麵重力的作用下,他們(men) 肯定會(hui) 有一個(ge) 再適應的過程。為(wei) 了保證他們(men) 很好地回來,他們(men) 在身體(ti) 上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前庭係統這些都要一係列的準備。
記者:要鍛煉到什麽(me) 程度才具備了返回的能力?
吳大蔚:比如說針對他的年齡,針對他日常的體(ti) 能狀態定下來他每天跑步要怎麽(me) 個(ge) 跑法,自行車要怎麽(me) 個(ge) 蹬法,核心肌肉的鍛煉要鍛煉到什麽(me) 程度,做多少下,心率要達到什麽(me) 水準才可以停止,所以這是一個(ge) 完整的小係統。
記者:返回之前這種心理壓力會(hui) 出現什麽(me) 變化嗎?
吳大蔚:通常大家都會(hui) 覺得回來了很高興(xing) ,不會(hui) 有問題,其實不是的,首先返回是載人航天當中比較危險的環節,什麽(me) 時候脫主傘(san) ,什麽(me) 時候發指令這些都有要求,所以所有這些其實這個(ge) 壓力是比飛行當中要更大一些。
記者:我們(men) 看到過太空日記,劉洋就說我本來是想好好睡一覺早點起,沒想到很難睡著,很興(xing) 奮。
吳大蔚:這種比較正向的一定程度上是好的,但是也會(hui) 幹擾他工作注意力,他體(ti) 能的休息,所以在這個(ge) 方麵我們(men) 也會(hui) 給他們(men) 做一些調試,比如說通過日常的交流讓他鎮靜下來。
建設自己的“太空廚房”
吳大蔚:實際上針對航天飛行,營養(yang) 素的標準跟地麵是有區別的,不是所有的地麵標準都適用於(yu) 天上,在天上是骨質處於(yu) 脫鈣的狀態,所以在鈣劑的應用上我們(men) 要特別小心。
記者:意思是鈣流失會(hui) 特別快?
吳大蔚:對,鈣流失會(hui) 比地麵增加,這個(ge) 情況下如果大量補鈣就會(hui) 導致結石的形成,但是不補鈣又會(hui) 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所以膳食的標準,鈣的攝入在什麽(me) 範圍要確定,其他還有類似於(yu) 鐵劑、鈉,一些維生素的葉酸,這些水平都會(hui) 有變化。
記者:要專(zhuan) 門吃有針對性的維生素的片劑嗎?
吳大蔚:會(hui) 吃一些膳食營養(yang) 素片來補充,重點還是靠食品,研發出相應的食品後,首先在廣泛的地麵人群當中去品嚐,收集大量的數據,好吃還是不好吃,優(you) 選完這些品種去組成一個(ge) 食譜,但不是每一個(ge) 單品好吃,組成一個(ge) 食譜就一定好吃。組這個(ge) 單品你要讓他不能能量過高過低,也不可以一頓饑一頓飽,要平衡。
記者:我們(men) 看到天舟又上去了,就在想新鮮水果上去了嗎?
吳大蔚:是的,現在新鮮的果蔬是從(cong) 地上直接帶上去的,這次我們(men) 會(hui) 有新鮮果蔬在軌的植物栽培,另外我們(men) 還會(hui) 做一些太空食品的加工製備,這個(ge) 技術我們(men) 也在發展。
記者:舉(ju) 個(ge) 例子能加工成什麽(me) 樣?
吳大蔚:比如說做個(ge) 燒雞腿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做一些烤麵包主食類的,烤個(ge) 花生、烤紅薯、主食類的、肉食類的,這些都是能夠實現的。隨著咱們(men) 整個(ge) 載人航天工程的進步,冷鏈具備了之後,這些冷凍的原材料上去之後,天上就可以自動加工製備,我們(men) 會(hui) 做一個(ge) 比較好的廚房,讓他去製備這些東(dong) 西,這是我們(men) 未來的設想。
太空也講究垃圾分類
有人計算過,航天員吃六個(ge) 月航天食品剩下的包裝袋,按照每人每餐吃兩(liang) 包食品,就會(hui) 產(chan) 生3000多個(ge) 包裝袋。此外,航天員在軌生活產(chan) 生的廢物還有廢氣、排泄物等,這些廢物相對於(yu) 空間站的特殊環境以及空間大小來說,其體(ti) 量是巨大的。
吳大蔚:它是一個(ge) 密閉的環境,我不可能打開窗戶把垃圾扔出去,這裏麵每一針每一線,一包垃圾怎麽(me) 收拾都有文章,不同的垃圾處理方式都可能會(hui) 不同,電池、刀片、化學品、生物製品和日常的生活垃圾,服裝都不一樣。
記者:在空間站的垃圾分類是幾個(ge) 桶?
吳大蔚:在空間站有很多個(ge) 桶,幹的濕的要分開,大小便垃圾和生活垃圾、實驗垃圾還有一些廢棄物的,比如說壞了的一些設備組件這些都要單獨處理,目的就是一個(ge) 保證環境安全,比如說不能讓微生物到處滋生,影響了整站環境。
當三位航天員完成六個(ge) 月的空間站任務之後,會(hui) 搭載返回艙返回地球,而這些固體(ti) 垃圾就會(hui) 跟著返回艙一並返回。這些垃圾在返回艙進入大氣層之後被拋掉,在大氣摩擦燃燒的作用下,最終在大氣層裏煙消雲(yun) 散。
太空中如何應對長個(ge) 、味覺嗅覺變化?
在失重狀態下生活長達半年之久,航天員的身體(ti) 機能會(hui) 發生很多變化,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有一個(ge) 專(zhuan) 門的團隊,研究失重生理效應的防護。
記者:在軌時間如果按照180天來算,人的身高包括骨骼都會(hui) 發生一些變化吧?
吳大蔚:是的,從(cong) 本能上來講,我們(men) 在地麵上給他設計衣服這個(ge) 尺寸就要預留好。
記者:上天之後會(hui) 變高,是嗎?
吳大蔚:是的。按照目前國內(nei) 外載人航天報道的數據高3到5個(ge) 公分。
記者:這還會(hui) 在回來的時候縮回去嗎?
吳大蔚:會(hui) 的,脊柱在重力的作用下會(hui) 壓縮椎間盤,到天上就會(hui) 伸長了,腿不會(hui) 變長,但是所有這些縫會(hui) 變大了,所以人整個(ge) 就會(hui) 長了,回到地麵在重力作用下慢慢就會(hui) 回去了,我們(men) 也會(hui) 把身高的變化骨骼的變化都記錄下來,目的是為(wei) 我們(men) 工程後續的研製能夠更精準做一些相應的工作輔助。
記者:所有的女航天員回來我們(men) 可能都會(hui) 問說好像比上去時候顯得胖了一些,這些能夠反映出來什麽(me) 問題,你們(men) 會(hui) 探索和捕捉到什麽(me) ?
吳大蔚:臉變得圓一些了,看著更豐(feng) 潤了,這種是因為(wei) 在失重狀態下體(ti) 液向頭部分布,跟你倒立的狀態是一樣,長期這種狀態下看著臉就會(hui) 更豐(feng) 滿一些,但是跟她真正的胖實際上是兩(liang) 個(ge) 概念,所以這個(ge) 就是從(cong) 表象到科學本質之間的差別,我們(men) 要做的就是從(cong) 它的表象來看它的本質,等我回到地球的時候你看著我變胖了,實際上我血容量比原來少了,我要快速把它補回來,如何才能補回來,這就是醫學家們(men) 科學家們(men) 去研究的一個(ge) 問題,發現這些相應的措施來改進人的健康,其實做好從(cong) 長遠來看,對於(yu) 整個(ge) 地麵的整個(ge) 社會(hui) 大眾(zhong) 醫療健康也是有幫助的。
研究小組發現,航天員回到地麵後,味覺和嗅覺都會(hui) 發生變化。
吳大蔚:比如說有人感覺食物酸度比以前增加了,原來覺得不酸的現在覺得酸了。
記者:鹹淡會(hui) 有變化嗎?
吳大蔚:認為(wei) 他們(men) 的口味比在地麵變得更重了,更喜歡口味重的食物,我們(men) 現在也開始用一些新的先進技術做營養(yang) 代謝相關(guan) 研究。
記者:在這個(ge) 研究的過程裏麵我們(men) 能發現什麽(me) ?
吳大蔚:單純的一個(ge) 調整食品的構成,這隻是一個(ge) 表象,實際上類似於(yu) 細胞分子生物的相應變化,行為(wei) 學背後隱含的機製,心理的情緒穩定性、決(jue) 策能力等等,最後總結起來要歸根到底在不同的飛行時段,人的生物學、生理學、細胞到器官組織層麵上的所有變化的原因在哪兒(er) 。
在天上航天員的睡眠竟然比地麵還要好
記者:現在在地麵上好多人困擾說我睡不著我失眠,在太空上睡覺會(hui) 是難事嗎?
吳大蔚:從(cong) 我親(qin) 身來做咱們(men) 空間站還有前麵的各次任務來看,航天員整體(ti) 上睡眠還是不錯的,他們(men) 在天上的睡眠效率比地麵還要好一些。因為(wei) 一個(ge) 是在飛行之前,他們(men) 是以全力以赴的狀態在準備。到了天上以後,他們(men) 很快就適應環境了,更踏實了,睡眠效率比地麵還要高,我們(men) 覺得確實是他們(men) 心理素質非常好,也確實是證明了我們(men) 載人航天在不斷進步,這也是一個(ge) 非常好的,非常有意思的數據。
記者:作息表是每一天都更新的嗎?
吳大蔚:大的作息製度是一個(ge) 規範性的製度,但是所有的這些製度要根據你任務的需要做必要的調整,比如說你要半夜出艙,他三點才能睡覺,我不可能第二天讓他六點起床幹活。
“曙光”撐起了航天員生命的保護傘(san)
記者:航天員在空間站回來以後都會(hui) 跟媒體(ti) 記者說,其實我們(men) 特別依賴地麵給我們(men) 的所有指令,“曙光”永遠在線,當我們(men) 聽到“曙光”明白的時候,你也是“曙光”的一員。
吳大蔚:我們(men) 應該說所有的航天員中心的崗位人員都是“曙光”的一分子,“曙光”隻是一個(ge) 代號,它代表的是一個(ge) 團隊,是一個(ge) 集體(ti) ,是航天員中心,是航天員支持中心。
記者:作為(wei) “曙光”,你跟航天員說的最多的話是什麽(me) ?
吳大蔚:好好吃飯,好好鍛煉。
記者:你這話我覺得對於(yu) 所有航天員來說都是像親(qin) 人一樣貼心。
吳大蔚:再不想吃也要好好吃,好好吃好了才能有勁兒(er) 好好幹活。所以航天員支持中心跟其他支持中心不太一樣,它對的是一個(ge) 生命,我不是對著一台機器,看它的指標就可以了,遠遠不是,是要投入大量的感情,把他當成親(qin) 人一樣,真正用心去做,才能把人的工作做好。
記者:比如逢年過節會(hui) 想家,會(hui) 想娃,他們(men) 會(hui) 跟你說嗎?
吳大蔚:會(hui) ,因為(wei) 我們(men) 不用等到他們(men) 去說,我們(men) 會(hui) 定期給他安排心理的支持,他們(men) 可以跟孩子天地視頻通話聊天,會(hui) 給他上行家裏孩子小的視頻,日常生活的記錄。
記者:生活是具體(ti) 的,他們(men) 在軌的生活也是特別具體(ti) 的。
吳大蔚:是瑣碎的,是具體(ti) 的,但是又是實實在在的。
新一批航天員采用這樣的訓練方案
如今,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將常態化實施乘組輪換和貨運補給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也表示,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的計劃,為(wei) 了滿足載人航天工程後續任務需要,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於(yu) 2022年全麵啟動,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截至2023年3月已完成初選階段選拔工作,共有一百多名候選對象進入複選階段,其中航天駕駛員來自陸海空三軍(jun) 現役飛行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zhuan) 家主要來自工業(ye) 部門和高等院校,有10餘(yu) 名來自香港和澳門地區候選對象進入複選。
記者:現在新一批的航天員在長成,你的每一個(ge) 任務都是新的嗎?
吳大蔚:經過這麽(me) 多年的實踐,實際上比較成熟了,我們(men) 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ge) 方向更多去努力,但是新一批航天員隊伍他們(men) 出身背景不同,你是工程師,你是載荷專(zhuan) 家,還是你是駕駛員,你來自空軍(jun) ,你還是來自科技人員,你到底是什麽(me) 出身,我們(men) 對你的方案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在給他定訓練方案時候,一定是在大的規則、原則、規範的基礎之上,結合他任務的要求,結合他自身的特點製定更有效的一個(ge) 訓練方案,而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是一個(ge) 模子刻出來的。我們(men) 做培養(yang) 人的工作,就是以人為(wei) 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根據任務的要求,個(ge) 體(ti) 的特點具體(ti) 製定。(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