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高發於小學低年級 專家建議每3個月篩查視力
“臨(lin) 床研究發現,6-8歲也就是孩子剛上小學時,是近視的高發期,小升初階段可能會(hui) 再次迎來近視的高發。女孩在13-14歲、男孩在14-15歲以後會(hui) 進入視力的生理性穩定期,此後注重防控的話,高度近視的發生概率會(hui) 明顯降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er) 童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餘(yu) 繼鋒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
6月6日是第28個(ge) 全國“愛眼日”。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兒(er) 童青少年總體(ti) 近視率為(wei) 53.6%,其中6歲兒(er) 童為(wei) 14.5%,小學生為(wei) 36%,初中生為(wei) 71.6%,高中生為(wei) 81%,近視已成為(wei) 當下人們(men) 遇到的比較普遍的眼健康問題。“眼睛對於(yu) 每個(ge) 人都非常重要,我們(men) 獲取的超過80%的信息都依靠眼睛。”中日友好醫院眼科主任陳宜說。那麽(me) 近視是如何發生的,在近視發生初期和高發期,如何發現孩子的視力出現了問題?怎麽(me) 做才能延緩孩子的近視進展?
剛上小學近距離用眼變多導致近視高發
近視是兒(er) 童常見的屈光不正。兒(er) 童的眼球會(hui) 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發育,開始呈現為(wei) 遠視。陳宜說,遠視階段的成像是落在視網膜後麵。隨著眼球不斷發育變大,兒(er) 童眼睛逐漸變成正視,成像正好落在視網膜上。“這是6-15歲兒(er) 童青少年眼球發育的正常情況,如果眼球過度發育,成像就會(hui) 落在視網膜前麵,就成了近視。”餘(yu) 繼鋒說。
餘(yu) 繼鋒表示,近視的誘發因素包括先天遺傳(chuan) 和後天的環境因素。對於(yu) 大部分近視的孩子而言,後天的環境因素,也就是近距離用眼變多,是誘發近視的主要原因。
在多年的臨(lin) 床工作以及和衛健部門、教育部門聯合開展的篩查、義(yi) 診工作中,餘(yu) 繼鋒發現,6-8歲的孩子,也就是一、二年級小學生的近視發病率比較高。陳宜也發現,剛上小學的孩子近視發生率會(hui) 相對高些。
關(guan) 於(yu) 成因,上述兩(liang) 位兒(er) 童眼科專(zhuan) 家均表示,是因為(wei) 剛上小學的孩子近距離用眼變多造成的。餘(yu) 繼鋒補充說,如果孩子的父母近視度數比較高,有一定的遺傳(chuan) 因素,孩子就更容易發生近視。
近視的第二個(ge) 高發階段是小升初階段。不過,餘(yu) 繼鋒表示,這些孩子如果有良好的防控措施,大多不易進展為(wei) 高度近視。
6-8歲就近視的孩子更易發展成高度近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6次就兒(er) 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呼籲全社會(hui) 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嗬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men) 擁有一個(ge) 光明的未來。
近視以後戴上眼鏡就可以擁有正常視力,那為(wei) 什麽(me) 還要如此重視近視防控?餘(yu) 繼鋒解釋說,從(cong) 醫學角度來說,近視防控其實主要是為(wei) 了避免高度近視的發生,因為(wei) 高度近視可能會(hui) 引起眼底病變等不可逆的視力損傷(shang) 。近視發生晚的孩子,隻要注意科學防控,出現高度近視的風險相對較低,但是像6-8歲或者年齡更小就出現近視的孩子,往往合並遺傳(chuan) 因素發生高度近視的風險更大。
餘(yu) 繼鋒表示,高度近視人群發生眼底病變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4倍左右,這些眼底病變包括:視網膜變性、脫離,青光眼,黃斑變性眼底出血等。
對於(yu) 成人來說,600度以上的近視屬於(yu) 高度近視,但對於(yu) 未成年人來說,不同年齡階段高度近視的度數是不一樣的。餘(yu) 繼鋒舉(ju) 例說,國內(nei) 外的研究發現,8歲的孩子如果近視度數超過200度就屬於(yu) 高度近視高危人群,6歲的孩子如果近視達150度,也屬於(yu) 比較高的。
人的視力從(cong) 出生到發育完成需要一個(ge) 過程。陳宜說,嬰兒(er) 剛出生時大概隻能看清20厘米以內(nei) 的東(dong) 西,慢慢地才能發育到可以分辨顏色和動態;4-8歲時,孩子視力才能發育到1.0以上。
8歲之前,孩子的眼睛正處於(yu) 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這個(ge) 時期不注意用眼衛生,近視的發展速度會(hui) 比較快、也會(hui) 比較嚴(yan) 重。餘(yu) 繼鋒說,一般而言,如果近視一年增加75度或以上,就屬於(yu) 快速增長,需要臨(lin) 床醫生積極幹預。年齡越小,這種快速增長的風險越高。
陳宜補充說,視力發育到1.0以前的孩子,對環境因素的改變更為(wei) 敏感,同樣強度的近距離用眼,這個(ge) 階段的孩子比大孩子更容易發展成近視。
理想狀態:學齡孩子每3個(ge) 月篩查一次視力
孩子視力的下降是逐漸發生的。6-8歲年齡段的孩子對自己的視力下降可能不敏感。此外,人的眼睛還有調節功能,這也進一步導致了孩子不易發現自己近視。“等孩子告訴家長看不清東(dong) 西了,一般近視已經在100度-150度了。”餘(yu) 繼鋒說。
及時發現近視需要進行專(zhuan) 業(ye) 的篩查。2022年1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要求,推進兒(er) 童青少年近視及危險因素監測與(yu) 幹預,通過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係統開展近視專(zhuan) 項監測,力爭(zheng) “十四五”期間實現全國縣(區)近視監測100%全覆蓋,動態掌握全國兒(er) 童青少年近視率及危險因素變化情況。逐步擴大中小學生視力篩查人群,加強視力監測網絡建設,針對性開展專(zhuan) 家進校園行動、中小學生健康月活動等幹預措施。
餘(yu) 繼鋒認為(wei) ,學齡階段的孩子理想的篩查頻率是3個(ge) 月一次。如果孩子發生近視,按快速進展估算,一般3個(ge) 月增加25度左右,這個(ge) 程度的近視通過專(zhuan) 業(ye) 的幹預多數可以恢複。如果3個(ge) 月篩查一次負擔比較重的話,至少要保證每年兩(liang) 次,不過這個(ge) 時候的近視可能就無法恢複了。
除了專(zhuan) 業(ye) 的篩查,孩子在近視早期會(hui) 有一些蛛絲(si) 馬跡需要引起家長重視。餘(yu) 繼鋒說,孩子如果喜歡揉眼睛、眨眼睛變得頻繁、皺眉頭變多、看東(dong) 西愛往前湊,這些都是視力出現異常的早期表現。
投影儀(yi) 用不好也會(hui) 損傷(shang) 孩子視力
使用電子屏幕不利於(yu) 孩子眼睛健康,這已經成為(wei) 大部分家長的共識。近些年,有不少家長選擇用投影儀(yi) 代替電子屏幕,以期達到保護孩子視力的效果。
陳宜表示,孩子觀看投影儀(yi) 時,離屏幕的距離通常要比使用手機、Pad時距離遠,因此,使用投影儀(yi) 更有利於(yu) 孩子的眼睛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時間觀看投影儀(yi) ,也會(hui) 因為(wei) 視疲勞引發近視。
餘(yu) 繼鋒指出,使用電子產(chan) 品的時候更要注意距離和使用時長,一般建議孩子離屏幕的距離保持屏幕對角線距離的3-4倍。無論投影儀(yi) 還是電子屏幕,都要保證足夠的對比敏感度。也就是說,投影儀(yi) 的投屏並不是越大越好,足夠的觀看距離和清晰度更為(wei) 重要。
此外,不論使用什麽(me) 屏幕,餘(yu) 繼鋒都建議遵從(cong) “3個(ge) 20”法則:使用電子產(chan) 品20分鍾,遠眺20英尺(6米)以外處至少20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