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高考、成功保研 當年的留守兒童走進聯合國機構
當年的留守兒(er) 童走進聯合國機構
從(cong) 江西的山村小學走出,考上南京大學,赴美國、意大利交流,拿到聯合國實習(xi) offer來到聯合國日內(nei) 瓦辦事處……近日,一位前額有一縷白發的女孩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多年來的求學軌跡。不少網友被這段勵誌經曆感動,讚歎她實在是“太酷了”。這位女孩名叫莫敏,小時候是一名“留守兒(er) 童”,額前天生有一縷白發,曾讓她有些自卑。為(wei) 了獲得更多認可,她努力學習(xi) ,“二戰”高考考上南大,又被保研,讀研期間拿到了去聯合國實習(xi) 的offer。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她說:“在聯合國實習(xi) 時被各國人士誇獎中國學生很聰明,那一刻我感到特別自豪!”
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A 山村留守女孩“二戰”高考 考上南大後又成功保研
莫敏1998年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漫江鄉(xiang) 。她的父母常年在廣東(dong) 佛山打工,因為(wei) 薪水微薄,距家又遠,他們(men) 一年隻回家一次。她說:“父母每次回來隻住五六天,平時就寫(xie) 寫(xie) 信或者去電話亭打電話,我童年大部分時間就是這麽(me) 和父母聯係的。”莫敏在鄉(xiang) 裏學校念完了小學和初中,當時每個(ge) 年級隻有一個(ge) 班,最終全鄉(xiang) 參加中考的隻有二十多個(ge) 人。她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考上了縣裏的高中。
莫敏回憶,自己進入高中後開始發現學習(xi) 有點跟不上。“那時候從(cong) 鄉(xiang) 村到了縣城,學習(xi) 確實跟不上,但我非常努力,經常學到淩晨一點,然後早上六點又起床繼續看書(shu) 。”對於(yu) 她來說,最重要的轉折是第一次高考,考完語文和同學交流才發現,作文的要求是寫(xie) 書(shu) 信體(ti) ,而她寫(xie) 成了議論文。她流著淚考完了數學,最後因為(wei) 語文作文的失誤,隻考上了一個(ge) 普通一本大學。“這所大學其實還算不錯,身邊也沒有多少同齡人能考上,但我還是不滿意,我知道這不是我的真實水平。”莫敏說:“我父母沒有上完初中,對大學更沒有概念,他們(men) 是無法在選擇時指導我的,但我自己堅持要複讀。”
困了就用冷水洗臉,去食堂的路上也在背單詞……複讀期間,莫敏加倍努力學習(xi) 。她告訴記者,自己往往隻花10分鍾吃一頓飯,再多學一會(hui) 兒(er) 。第二年,她順利考入南京大學,四年後又成功保研,“高考留給我的是夙興(xing) 夜寐拚搏的感受。”
B 拿到了去聯合國實習(xi) 的offer 被讚中國學生很聰明時特自豪
大二的時候,莫敏參加的社團AIESEC(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hui) )接到一個(ge) 項目,要安排13個(ge) 外國學生到中國支教,由於(yu) 合作方爽約,她想到了自己老家的縣城。春節過後,她帶著外國青年們(men) 來到縣城。為(wei) 了讓他們(men) 更好地體(ti) 驗中國的生活,莫敏找到兒(er) 時的朋友們(men) 提供了寄宿,這也是她第一次在跨文化交流中結識到朋友。大學期間,莫敏通過學校、國家留學基金委(CSC)等拿到獎學金,去美國交流、意大利交換。回國後,她又參加了2018年南大舉(ju) 辦的國際組織人才暑期訓練營,在這裏她結識了一對一語伴——一位聯合國紐約總部的雇員,這位朋友常常分享工作中的軼事趣聞,莫敏第一次觸碰到了聯合國,開始有了自己的憧憬,也想到國際舞台上鍛煉自己,學習(xi) 到更多的東(dong) 西。2020年,莫敏拿到了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紐約總部和非洲辦事處的實習(xi) offer。“當時我選擇了非洲,而非紐約,我已經看夠了光怪陸離的城市,想體(ti) 驗非洲大陸的神奇魅力,然而當時因為(wei) 疫情,沒有成行。”
研究生階段,莫敏又遇到了一個(ge) 能去聯合國實習(xi) 的機會(hui) ,當時南大與(yu) 世界氣象組織有一個(ge) 合作,每年都有幾位南大學生前往實習(xi) ,於(yu) 是她積極申請,過五關(guan) 斬六將後爭(zheng) 取到了這個(ge) 名額。“世界氣象組織是屬於(yu) 聯合國的一個(ge) 機構,我在這裏實習(xi) 了一年,然後從(cong) 2022年到現在,是在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實習(xi) 。”
於(yu) 是,莫敏去了聯合國日內(nei) 瓦辦事處,開始了“半工半網課”的生活。除了在財務主任辦公室處理審計建議、跟進進度之外,她還在信息係統處工作,負責收集數據,合成圖表,並對網站狀態作出預警。瑞士使用的網站與(yu) 數據工具和莫敏之前接觸的差別很大,有的使用方法甚至不兼容,這讓她頭疼了很長一段時間,好在慢慢熟練後就開始上手了。大學期間不停出國交流給了莫敏豐(feng) 富的經驗,工作中她常要和一些外國相關(guan) 機構的領導打交道。“小時候我會(hui) 對這些‘大人物’有些敬畏和露怯,但是長大後就覺得完全沒什麽(me) 。同時,在和這些‘大人物’打交道的過程裏,我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國青年的形象,所以我會(hui) 更細致嚴(yan) 謹地完成本職工作,向世界展示中國學子對待工作與(yu) 生活的積極態度。”莫敏說,“實習(xi) 的過程中我被各國人士誇獎做事很高效,中國學生很聰明,我覺得特別自豪。”
去瑞士實習(xi) 時,莫敏正在讀研二,由於(yu) 研一已經上完了大部分課程,研二隻有一門課程。“那門課的老師也比較開明,說我可以在線上上這個(ge) 課,最後參加考試,考試的內(nei) 容是寫(xie) 論文。”於(yu) 是,研二、研三的兩(liang) 年時間她幾乎都在聯合國實習(xi) ,“研二我發了期刊,研三寫(xie) 了論文,就這麽(me) 順利畢業(ye) 了,課程和實習(xi) 工作平衡得還算不錯。”
曾經
因天生白發被嘲笑 她學會(hui) 接受身體(ti) 每個(ge) 部分
近日,莫敏把自己多年來的學習(xi) 經曆發到了網上,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guan) 注,大家紛紛被她的勵誌經曆所感動,有人評價(jia) 她:“太酷了”,也有人被她照片裏那一縷顯眼的額前白發所吸引,詢問道:“小姐姐為(wei) 什麽(me) 要挑染這樣的發色呀?”
莫敏說,這一縷天生的白發,從(cong) 小時候起就常常讓她引來關(guan) 注,“平時走在路上,不了解的人會(hui) 投來異樣的眼光。”小時候,她經常被不懂事的同齡人嘲笑“白頭翁”。上初中後,她也因此變得有些叛逆,媽媽為(wei) 了管教她,專(zhuan) 門辭掉外地的工作,回家開了一個(ge) 餐館。
莫敏覺得,自己天生要強的性格,可能也與(yu) 這縷白發有關(guan) 。“因為(wei) 受到的異樣眼光比較多,我就想如果成績好的話,大家可能會(hui) 誇我,所以一路努力學習(xi) ,考上了南大。”讀大學後,莫敏不斷剪發、染發試圖掩蓋天生的白發,但是頻繁的染發給身體(ti) 帶來了傷(shang) 害,一度頭皮出血,後來她接受了自己的發色,再也沒有染過頭發,“現在的我,接受了這個(ge) 頭發,我覺得這是我天生擁有的東(dong) 西,不管怎麽(me) 樣都要去接受,之後的想法就是要愛身體(ti) 的每一個(ge) 部分,所以現在心情平靜且非常熱愛。”
如今
實習(xi) 的同時也在找工作 準備回國開啟職業(ye) 生涯
莫敏告訴記者,自己在聯合國實習(xi) 有一段時間了,也在考慮將來去哪裏工作的問題,“去年十月,我爸爸重病,我急急忙忙趕回國看望他,想不到病情發展得很快,他沒過多久就去世了。”莫敏說,這件事給她帶來不小的打擊,她因此沒有參加國內(nei) 的秋招。此後,莫敏一邊在國外實習(xi) ,一邊找國內(nei) 的工作。她說,還好實習(xi) 工作並不算累,但是兩(liang) 邊兼顧還是讓她非常忙碌。
如今,她已經找到一份互聯網公司產(chan) 品經理的工作,準備回國開啟職業(ye) 生涯。她也在自己的社交媒體(ti) 上分享聯合國實習(xi) 的經曆,給更多學子以鼓勵。回想童年的時光,她覺得雖然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但並不缺少愛,爺爺奶奶給予了她很多的溫暖,“現在回想起來隻是後悔沒在父親(qin) 在世時好好陪伴他。”
莫敏認為(wei) ,南京大學給了她更大的平台和開闊的視野,“從(cong) 漫江鄉(xiang) 到南京再到日內(nei) 瓦,我眼中世界的厚度在不斷增加,我想繼續看看更大的世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