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如何“碳”索綠色新動能?第十四屆“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主旨論壇舉辦
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陳溯)9日,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生態環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的第十四屆“綠色發展低碳生活”主旨論壇在京舉(ju) 辦。本屆論壇主題為(wei) “‘碳’索綠色新動能”,政產(chan) 學研各界嘉賓為(wei) 積極有序推進綠色轉型群策群力。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張明新在主辦方致辭中表示,綠色低碳的生產(chan) 生活,正是重啟增長、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引擎”。“碳”索綠色新動能,要鍛造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要積極擁抱新技術,要推動生活新風尚。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願同社會(hui) 各界攜手共進,通過多元創新的傳(chuan) 播,帶動更多人參與(yu) 到綠色低碳變革中來。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中國用實踐證明,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非但不會(hui) 阻礙經濟發展,還能培育新的增長動能,提高發展質量。
“綠色消費將為(wei) 綠色發展、低碳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新動能。”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shu) 長蘇偉(wei) 在致辭中表示,綠色消費推動經濟社會(hui) 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與(yu) 此同時,綠色消費可以帶動綠色投資、綠色生產(chan) 、綠色貿易。從(cong) 衣食住行到家居文旅,無處不在的綠色消費都在促進綠色低碳生活。他強調,綠色消費的廣泛推廣,也離不開製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進而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製。
“氣候變化是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對我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分享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的一係列積極進展。2022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50.8%,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態勢。煤炭消費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5%,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與(yu) 此同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有序運行,適應氣候變化、氣候投融資工作也在不斷推進,並積極發揮影響力和引導力,深入參與(yu) 全球氣候治理。
“通過實施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ti) 協同減排,PM2.5年均濃度連續兩(liang) 年達到國家標準,空氣質量改善成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wei) ‘北京奇跡’,萬(wan) 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you) 水平。”北京市政府副秘書(shu) 長程建華表示,北京市大力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紮實推進減量發展和“五子”聯動,實施大規模煤改清潔能源工程,大力推廣新能源車和建設軌道交通,建立試點碳市場並推進重點行業(ye) 碳減排,奮力譜寫(xi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北京新篇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提出,發展綠氫既是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you) 化的重要因素。綠氫生產(chan) 與(yu) 應用在一些地區和相關(guan) 行業(ye) 的突破性發展,如通過區域水網體(ti) 係的完善,滿足綠氫生產(chan) 對水資源的需求,甚至可以對我國傳(chuan) 統的胡煥庸線做出一定的改變。他表示,隨著經濟不斷增長、民眾(zhong)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源消耗總量和碳排放總量還會(hui) 保持一定的高位。開源節流,因地製宜地大力發展以綠氫為(wei) 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
“以化石能源為(wei) 主的能源體(ti) 係‘倒三角’會(hui) 帶來能源供需安全、環境安全、氣候安全等問題,甚至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經濟社會(hui) 係統變革就是要把“倒三角”正過來,變成以新型能源體(ti) 係+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為(wei) 支撐的“正三角”。他表示,新型能源體(ti) 係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能夠實現綠色、安全、經濟三者之間的平衡。其中,電力綠色化是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利器。
“每完成一單閑置手機交易可減少碳排量約25千克。在轉轉平台每年有超千萬(wan) 用戶賣出商品,而這些商品通過二手交易都會(hui) 對應不同的減碳數字。”在主題演講中,轉轉集團CEO黃煒表示,滿足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時,減少環境汙染,讓二手閑置物品循環起來是一個(ge) 不錯的解決(jue) 方案。2023年,轉轉將為(wei) 成都大運會(hui) 提供賽事電子設備出借服務,並為(wei) 賽後剩餘(yu) 物資循環利用提供平台支持,進一步促進“循環成就綠色”理念成為(wei) 共識。
中國新聞周刊持續記錄和報道中國綠色低碳發展進程中的積極行動,關(guan) 注各行各業(ye) 在清潔生產(chan) 、綠色運營、技術創新、環保公益等方麵的創新實踐。基於(yu) 此,活動現場發布了“2023年度低碳榜樣”案例,他們(men) 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騰訊、興(xing) 業(ye)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業(ye) 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台達集團、合生創展集團、特步集團、蒙娜麗(li) 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轉轉集團。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榜樣的力量,更需要廣泛的傳(chuan) 播。活動現場,中國新聞周刊正式向生態環境部宣傳(chuan) 教育中心原主任、首席專(zhuan) 家賈峰頒發了“首席低碳傳(chuan) 播官”聘書(shu) 。
活動上,中國新聞周刊宣布推出首個(ge) 體(ti) 驗式低碳主題係列視頻節目《“碳”索行動派》。節目聚焦綠色低碳領域最熱門的話題,特邀相關(guan) 嘉賓,走進產(chan) 業(ye) 前沿、深入真實生活,通過調研、探訪和對話的形式,倡導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理念。論壇現場發布了節目預告片,正式節目將於(yu) 近期在全網上線。
2010年,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普及綠色發展理念,展示中國低碳綠色行動,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舉(ju) 辦了首屆“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公益展係列活動。十四年來,係列活動通過論壇會(hui) 議、公益影像展和整合傳(chuan) 播等方式吸引了數億(yi) 關(guan) 注,已經成為(wei) 傳(chuan) 遞中國綠色低碳進程的重要窗口和建言獻策的思想平台。
作為(wei) 係列活動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第十四屆“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公益展將於(yu) 7月亮相2023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屆時將通過影像等形式,向公眾(zhong) 展示中國低碳崛起之路和發展成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