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湧現,應用領域拓寬——多地競逐氫能賽道
在能源加速變革、“雙碳”目標背景下,清潔低碳的氫能發展備受關(guan) 注。近年來,我國多地積極搶占氫能發展賽道,一批產(chan) 業(ye) 集群加速湧現,應用領域不斷延展。
專(zhuan) 家表示,各地要加強協同發展,集中突破氫能產(chan) 業(ye) 技術瓶頸,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因地製宜拓展應用場景,推進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
地方規劃密集出台
近日,《廣東(dong) 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發布,提出將加快培育從(cong) 氫氣製備、儲(chu) 運、燃料電池電堆到關(guan) 鍵零部件和動力係統集成的全產(chan) 業(ye) 鏈,多渠道增加氫氣供給能力,適度超前建設氫氣儲(chu) 運加基礎設施,利用低溫氫燃料電池產(chan) 業(ye) 先發優(you) 勢,打造萬(wan) 億(yi) 元級新能源產(chan) 業(ye) 集群。
去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氫能是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重點發展方向。目前,大多數省份都將氫能寫(xie) 入當地“十四五”發展規劃。
山東(dong) 省圍繞建設國家氫能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的發展目標,在《山東(dong) 省氫能產(chan) 業(ye) 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中明確了“構築兩(liang) 大高地、布局兩(liang) 大集群、培育壯大魯氫經濟帶(青島—濰坊—淄博—濟南—聊城—濟寧)”的發展布局。
氫動力公交車已經在上海嘉定、奉賢、金山、臨(lin) 港4個(ge) 區域的公路上飛馳;上海最大的70兆帕供氫能力加氫站日前完成結構封頂,預計今年下半年竣工……去年5月,上海正式印發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3年內(nei) 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1000億(yi) 元。
天津市積極完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條,目前已初步形成氫氣製取、儲(chu) 運、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及示範應用產(chan) 業(ye) 鏈布局。臨(lin) 港海洋集團董事長趙月介紹,3月份,天津臨(lin) 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啟動智能裝備園轉型升級,推進天津市氫能示範產(chan) 業(ye) 園全麵轉型。新成立的臨(lin) 港海洋集團正是為(wei) 了重點布局氫能產(chan) 業(ye) ,推進“天津市氫能產(chan) 業(ye) 示範區項目”建設。
應用場景日漸豐(feng) 富
示範應用方麵,我國開展了氫能典型場景示範應用,初步打通了氫能“製—儲(chu) —輸—用”全產(chan) 業(ye) 鏈。
廣東(dong) 是國內(nei) 發展氫能產(chan) 業(ye) 的大省,已匯集氫能企業(ye) 超400家,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超100億(yi) 元,企業(ye) 涵蓋氫能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業(ye) 集群效應顯著,燃料電池汽車產(chan) 業(ye) 處於(yu) 國內(nei) 領先水平。當前,廣州、佛山、深圳、雲(yun) 浮、東(dong) 莞等各市正在不斷錘煉“氫”功,壯大產(chan) 業(ye) 。
加氫站是連接氫能產(chan) 業(ye) 上下遊的中間環節,具有重要的樞紐作用。山東(dong) 製定出台標準,全麵規範加氫站建設,截至去年底,累計建成加氫站30座。山東(dong) 高速服務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梅俊峰介紹,“‘十四五’時期,山東(dong) 高速集團在青銀高速規劃布局6座加氫站,在濟青中線規劃布局2座‘油氣氫’綜合站,力爭(zheng) 打造全國氫能應用領域標杆工程”。
5月20日,天津港集團發布自主研發製造的全球首台氫電混合動力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通過氫燃料發動機進一步增加續航,該機器人運行時長可達13小時,較純電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提升25%以上。
目前,上海在製氫、儲(chu) 氫和商用等方麵已形成了產(chan) 業(ye) 集群,並持續探索創新氫能應用場景。
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委員管清平介紹,汽車城高度關(guan) 注氫能產(chan) 業(ye) 和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後續將在快遞運輸、生鮮冷鏈、汽車零配件運輸、渣土環衛等領域爭(zheng) 取更多的示範運營任務。
加快突破技術製約
目前,我國氫能產(chan) 業(ye) 仍處於(yu) 發展初期,麵臨(lin) 成本較高、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等挑戰。
佛山市氫能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林俊峰表示,佛山在氫能下遊應用較為(wei) 成功,但仍存在製氫、運氫成本較高的問題。
佛山仙湖實驗室副主任盧熾華介紹,仙湖實驗室氨氫融合新能源理念將助力解決(jue) 氫能高安全、低成本、跨區域儲(chu) 運難題和氫源供需錯配問題。
“應加大科研和金融投入,降低成本,促進大規模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尹海濤表示,應加大可再生能源製氫技術研發和分布式氫能利用商業(ye) 模式突破。
“氫能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主席萬(wan) 鋼在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hui) 上表示,要完善氫能與(yu) 燃料電池產(chan) 業(ye) 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建設,為(wei) 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的項目建設、管理提供基礎,同時也為(wei) 規模化應用做好準備,支撐產(chan) 業(ye) 高效快速發展。
文/本報記者 張建軍(jun) 王金虎 李治國 周 琳 王軼辰
張建軍(jun) 王金虎 李治國 周 琳 王軼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