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紀事)海外華媒在蓉感受“大運之城”運動魅力
中新網成都6月12日電 (堯欣雨 王利文)“今天這個(ge) 公園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不僅(jin) 綠蔭環繞、清新宜人,而且還有綠道騎行、板式網球、籃球等多樣的運動場景,我覺得生活在成都真是太巴適了!”12日,美國華視總裁楊蓮花在參訪完成都環城生態公園的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公園後,如是感歎。
當日,由四川省僑(qiao) 辦、省政府新聞辦和中新社四川分社共同組織的“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ti) 看大運”活動在成都舉(ju) 行,來自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14個(ge) 國家的25家海外華文媒體(ti) 走進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先後參訪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公園,體(ti) 味“運動成都”魅力。
每天晚飯後在家門口散步運動、約上家人朋友在環城綠道騎行、周末假期在新打造的體(ti) 育空間裏運動……隨著成都大運會(hui) 的臨(lin) 近,賽事運動氛圍在大運場館、在體(ti) 育公園、在城市街頭持續升溫,運動已經成為(wei) 成都市民的生活日常,成為(wei) 城市新的時尚潮流與(yu) 文化內(nei) 涵。
成都環城生態公園“百公裏一級綠道”騎行線路跨經成都12個(ge) 區,跨越78座橋梁,串聯121個(ge) 特色公園的綠道,猶如給城市戴上了一條“翡翠項鏈”。近來,綠道騎行已經成為(wei) 成都市民最火的運動休閑方式之一,在位於(yu) 成都錦城湖公園旁的老車迷騎行學院,每到周末和假期,前往體(ti) 驗騎行的成都市民都絡繹不絕,運動與(yu) 賞景的有機結合掀起了新的綠色生活風尚。
在成都市民的家門口,利用城市“金角銀邊”新建、改造的運動空間也不斷湧現。老車迷騎行學院所處的錦城湖橋下空間保護性示範點,便正是由繞城高速橋下可利用的環境打造成的運動休閑場所,改造前曾是堆放建渣、傾(qing) 倒垃圾等亂(luan) 象的頻發地。“成都人民真的很幸福。”海外華文媒體(ti) 一行紛紛驚歎於(yu) 成都對堅持辦賽、營城、興(xing) 業(ye) 、惠民所作出的努力。
據錦城湖橋下空間保護性示範點運營方管理人員唐萍介紹,該項目占地56.61畝(mu) ,橋下空間長1080米,集籃球公園、羽毛球館、皮劃艇俱樂(le) 部、滑板館、騎行和兒(er) 童樂(le) 園、智能停車場等於(yu) 一體(ti) ,既滿足周邊居民的需求,也貼合公園城市的打造。無論年齡大小,大家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現下,各類傳(chuan) 統和新興(xing) 運動項目在成都蔚然成風,掀起了成都人運動的時尚風潮。坐落於(yu) 成都桂溪生態公園西區的潘逗國際板式網球中心是成都首家板式網球中心,於(yu) 2020年8月正式落成,擁有8片世界級標準的板式網球場和專(zhuan) 業(ye) 的教練團隊。“板式網球上手十分簡單,老少皆宜,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成都市民願意嚐試這樣新興(xing) 的運動項目。”潘逗國際板式網球中心教練謝宗楠向海外華文媒體(ti) 一行介紹道。
在埃及《中國周報》副社長尹傑看來,大運會(hui) 改變了許多成都人民的生活方式,他也表示實名羨慕成都市民。“這幾天我們(men) 在成都,不僅(jin) 探訪了世界級、高標準的大運會(hui) 場館,還體(ti) 驗了成都的社區運動空間。我很羨慕成都市民能夠擁有這樣好的一個(ge) 體(ti) 育環境,但更讓我覺得更貼心的是成都的惠民政策,為(wei) 成都市民提供了更多運動的選擇。”
據了解,到2022年底,成都擁有體(ti) 育場地設施6.41萬(wan) 個(ge) ,已建成5000多公裏天府綠道、植入體(ti) 育設施1700多處,全年舉(ju) 辦了全民健身活動6000場次。如今,成都正通過體(ti) 育的窗口,向世界展示經濟文化生活變遷的昂揚活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