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市場亂象調查:動輒數萬元,有的還不如旅遊團
調查動機
近日,一位北京的家長朱女士向記者反映,多次接到研學項目的推銷電話,“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增長見識”“在旅行中學習(xi) 成長”等宣傳(chuan) 語讓她頗為(wei) 心動。“暑假快到了,想給孩子報個(ge) 研學團長見識,但又擔心花了大價(jia) 錢學不到真東(dong) 西,更怕安全問題”。
研學是一種基於(yu) 實踐的教育方式,指通過參觀、調查、實驗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和體(ti) 驗所學知識,並將理論知識與(yu) 實際應用相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近年來,研學旅行市場迅速發展。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2年研學旅行人數突破600萬(wan) 人次,創曆史新高。
與(yu) 此同時,研學機構魚龍混雜、研學團成旅遊團、貨不對板、安全難保障等問題屢見報端。暑假將至,研學旅行也即將進入旺季,針對學生、家長普遍關(guan) 心的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朋友圈”、短視頻平台、電梯間等充斥著各種研學項目的廣告,連小區樓下的幼兒(er) 園都貼出了研學夏令營廣告……看到研學市場“氛圍拉滿,搶人大戰即將上演”,來自浙江杭州的家長劉女士嗤之以鼻,她上初中的女兒(er) 曾參加過研學團,“還不如旅遊團,沒玩好也沒學好,錢還花了不少”。
近年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熱度漸起。相關(guan)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有超過5000家“研習(xi) 營”“夏令營”的相關(guan) 企業(ye) ,中國研學旅行市場總體(ti) 規模未來將超過千億(yi) 元。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研學市場繁榮的同時,隨著大量營利性機構介入,各類問題層出不窮,包括收費缺乏統一標準、研學課程質量不佳、研學機構資質欠缺、學生安全無法保證等。亂(luan) 象背後,是不少家長和學生的“乘興(xing) 而來,敗興(xing) 而歸”,也讓不少學生家長望而卻步。
研學市場逐漸走熱
定價(jia) 隨意收費不菲
沙漠徒步、北疆探秘、沉浸式學習(xi) 航空技術模擬直升機、童話王國丹麥奇妙體(ti) 驗……當下,自然生態、人文曆史、科技創新等成為(wei) 研學旅行的熱門主題,不少研學項目還延伸到了國外。
記者通過聯係多個(ge) 研學機構、對比大量研學項目發現,今年暑期,國內(nei) 研學項目大致分為(wei) 三類:城市周邊半日遊、一日遊,如戶外探險徒步、田園生活體(ti) 驗,以尋找自然、鍛煉孩子的實踐動手能力為(wei) 主要內(nei) 容;跨省市單周遊,主要以探索天文地理、感悟華夏文化、高校訪學教育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營地類研學夏令營,營地內(nei) 戶外活動設施、教室、食宿條件相對完善。
在調查中,記者注意到,這些研學團價(jia) 格不菲,且不同機構組織的相似研學活動,價(jia) 格差異巨大。以一日遊、半日遊為(wei) 主的研學項目價(jia) 格多為(wei) 數百元至上千元,多日國內(nei) 跨省市研學項目基本在數千元至上萬(wan) 元。
“行業(ye) 沒有統一標準,定價(jia) 很隨意。”湖北武漢的從(cong) 業(ye) 人員陳先生舉(ju) 例說,他所在的研學機構推出探索鄉(xiang) 村的研學團,很快就有其他機構複製了這一研學模式,去的鄉(xiang) 村差不多,活動內(nei) 容差不多,就多了一個(ge) 孩子種菜的項目,價(jia) 格直接貴了幾百元。
海外研學團同樣火熱且價(jia) 格更高。記者在多個(ge) 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些機構發布的海外研學信息成為(wei) 熱門帖子,下麵有大量家長留言問詢,“想讓孩子出去開闊下眼界”成為(wei) 很多家長的心願。而一旦聯係機構詢問,大多會(hui) 得到這樣的答複:“即將滿團,隻剩最後2個(ge) 名額。”
記者谘詢了10個(ge) 海外研學項目,年齡下限為(wei) 6歲,時長7天到15天不等,價(jia) 格在2萬(wan) 元至6萬(wan) 元之間。如一個(ge) 價(jia) 格6萬(wan) 元的海外研學項目,包括名校訪學、名企參觀、曆史探索、文化體(ti) 驗、名校參觀的15天行程。
“世界的參差取決(jue) 於(yu) 觀念的參差,父母的眼界往往決(jue) 定了孩子成長的天花板。深度學術探訪+沉浸文化體(ti) 驗,讓孩子感受劍橋文化……”
偶然間看到這樣一條研學廣告,四川成都的陳女士心動不已,谘詢後立即被價(jia) 格勸退了:“收費5萬(wan) 多元,比我們(men) 一家三口一起旅行還貴。”
動輒數萬(wan) 元的價(jia) 格,在教育博主曉峰看來,一些項目溢價(jia) 太高、不值得,“有的海外研學項目,本身隻是國外某個(ge) 本土普通夏令營,被國內(nei) 一些機構換個(ge) ‘馬甲’,就包裝成‘高大上’遊學項目”。他舉(ju) 例說,比如英國某夏令營,當地報價(jia) 一周折合人民幣幾千元,到了國內(nei) 就賣五六萬(wan) 元。
曾在某知名教育機構負責研學旅行項目多年的吳躍告訴記者,有的家長會(hui) 認為(wei) 費用越高,研學機構就越規範、服務質量越好,孩子托付就更放心,但事實上並不一定,學生在研學團的飲食、住宿、出行成本都要比普通旅遊團低,高昂的費用有時就是個(ge) 噱頭。
出行服務偷工減料
名不副實遊而不學
相比價(jia) 格,讓家長們(men) “吐槽”更多的是,花了大價(jia) 錢,一些研學團卻名不副實,實際服務與(yu) 廣告承諾不符。
上述杭州的劉女士說,孩子有一次參加為(wei) 期三天的研學,一天半時間都在車上,所謂的研學和旅遊觀光差不多,走馬觀花看風景,“老師”還不如導遊,講解的不透徹,關(guan) 鍵是學員很多且各個(ge) 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老師”就一個(ge) ,整個(ge) 團都亂(luan) 糟糟的。
多位受訪者反映,剛開始之所以接受高昂的研學費用,除了希望孩子得到鍛煉之外,還看中了機構宣傳(chuan) 的出行、食宿條件好、安全有保障。但一些機構“偷工減料”,如宣傳(chuan) 中的住宿標準是準四星酒店,結果卻安排六人間宿舍;說好的“豪華自助餐”變成了“大巴上吃盒飯”。出國研學時,有的機構選擇價(jia) 格低廉的航空公司來獲得更多的利潤。
“跟當初宣傳(chuan) 的差距很大。孩子參加的是去美國的研學團,宣傳(chuan) 說有當地孩子結伴陪同學習(xi) ,結果機構租了一個(ge) 當地中學的會(hui) 議室,讓孩子們(men) 在會(hui) 議室裏交流了下;最期待的哈佛、耶魯大學之行,僅(jin) 僅(jin) 就是帶孩子到學校參觀了一圈。”上海市民馬女士告訴記者,她曾經花3萬(wan) 多元為(wei) 孩子報了趟美國研學,對效果很不滿意。
“遊大於(yu) 學”“遊而不學”並非個(ge) 例。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一些所謂研學團,在主要行程安排上,與(yu) 旅遊團路線高度一致,隻是中間穿插了一些夏令營課程,而一旦加上“研學”兩(liang) 字,費用往往要比旅遊團高出不少。這在低齡段的研學項目中表現得尤為(wei) 明顯。
“目前市麵上有的一些所謂研學團,交著高額的報名費,實則和旅遊團沒有太大差別。參與(yu) 研學的孩子年齡參差不齊,大大小小一起聽,學習(xi) 效果並不好。”從(cong) 事研學教育十年的孫啟樂(le) 說。
在研學項目中,高校研學內(nei) 容深受學生家長歡迎,家長們(men) 希望孩子通過名校研學,感受大學學習(xi) 氛圍,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但其中不少也就是走馬觀花。”曾經在暑期兼職機構研學工作的北京大學生小濤告訴記者,暑假大學生基本都離校了,在空蕩的大學裏,要真正感受學習(xi) 氛圍很難,更多的是瀏覽參觀,主要給孩子講解學校的曆史文化,偶爾也會(hui) 說一下學習(xi) 方法等,但時間有限,效果難料。
“有的出國研學項目主打名校牌,號稱深入感受名校校園文化,與(yu) 名校學生乃至教授深入互動交流,費用直線上升,而實際上,美國很多名校任何人都可以進去參觀,機構在校園租個(ge) 教室搞聯誼拍幾張和老外照片就算深度交流了。”吳躍說。
有業(ye) 內(nei) 人士直言,快速發展的研學旅行市場,存在大量粗放型、體(ti) 驗差的產(chan) 品,由於(yu) 旅遊公司開發研學產(chan) 品的人絕大多數非教育類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出身,導致研學產(chan) 品缺少應有的教育意蘊,從(cong) 而出現了“規劃時隨心所欲、毫無章法,營銷廣告倒是吹得天花亂(luan) 墜”的行業(ye) 亂(luan) 象。
不少都是外包項目
實際質量參差不齊
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研學有淡旺季之分,寒暑假是旺季,所以有些機構不會(hui) 自己配備“帶隊老師”,而是直接采用“外包”或者合作的方式進行,有的跨省市的國內(nei) 研學項目的實際課程設計和執行方並非家長報名的機構。
“在這個(ge) 過程中,當地合作機構的資質、環境、公司實力等各方麵情況就非常重要了。”孫啟樂(le) 說,如果報名機構有派員去不同城市踩線,研學項目就可能比較靠譜,如果研學課程完全交給第三方對接方來完成,項目質量就難說了,但這樣的消息家長們(men) 不掌握,也難以辨別。
“有個(ge) 別機構,要麽(me) 招生之後找個(ge) 有經驗的戶外機構把孩子托付過去,要麽(me) 就是旺季快到時,以兼職方式招募學生、自由職業(ye) 來帶研學團,費用按照天算、次結。”上述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說,這些戶外機構從(cong) 事人員或招聘的兼職人員,往往缺乏照顧未成年人的經驗,帶團效果不好,也容易出事。
而這種外包的形式在國外研學項目中更為(wei) 常見和突出。
據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目前很多國外研學機構會(hui) 將合作學校活動行程、遊玩景點行程等分段外包給當地的教育機構和旅行社,這也導致研學的內(nei) 容和質量難以保證。
因為(wei) 很多項目要求孩子“單飛”(不支持家長同遊),家長給孩子報名時能接觸到的隻有國內(nei) 的研學機構。實踐中,一些機構將國外研學項目全部或分段外包,之後負責接待學生的和與(yu) 家長溝通的是截然不同的兩(liang) 批甚至多批人。
“有的研學機構在整個(ge) 行程中隻負責兩(liang) 件事。第一件,在國內(nei) 把學生送上飛機,然後從(cong) 國外機場把學生交給當地負責人;第二件,從(cong) 國外機場把學生帶回國內(nei) 。”吳躍說,市場上,曾經有個(ge) 別遊學團領隊甚至連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都不具備,就帶領著整個(ge) 團隊的學生出國。“據我所知,就曾發生過領隊到達國外機場後不知道該在哪裏領取行李、怎麽(me) 帶領學生出機場等情況。”
在記者調查的10個(ge) 海外遊學項目中,有5個(ge) 項目的工作人員表示,項目合同中會(hui) 明確標注由報名機構老師全程24小時陪護,有的是當地教務老師全程陪同,課程老師均為(wei) 當地地接方學校老師或官方機構專(zhuan) 職老師授課,有的是國內(nei) 老師全程帶隊,到目的地由公司駐地辦事處的國內(nei) 老師和國外老師共同管理。
其中一個(ge) 赴丹麥的研學項目,記者與(yu) 該研學機構的許老師就外包問題進行了溝通。通過反複、仔細詢問,對方才告訴記者,帶領團隊遊覽各地的並非該機構雇傭(yong) 工作人員,而是境外向導。對於(yu) 二者的關(guan) 係,許老師的解釋是“合作關(guan) 係”,至於(yu) 怎麽(me) 個(ge) “合作”法,許老師也沒說出個(ge) 所以然。
機構當“甩手掌櫃”
安全問題難以保障
12歲少年參加研學旅行過程中,在江蘇宿遷一景區被石製燈具砸中身亡;16歲學生暑期參加一場沙漠探險研學旅行,團隊老師未能及時發現其身體(ti) 狀態異常,最終中暑身亡……
近年來,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發生意外導致學生受傷(shang) 甚至身亡的事故時有發生。研學旅行的安全問題也成了廣大家長最關(guan) 注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市麵上,很少有研學機構會(hui) 配備專(zhuan) 門的隨從(cong) 醫護人員。不少機構對參與(yu) 者的安全保障僅(jin) 限於(yu) 購買(mai) 旅行意外險,發生意外提供事後保障,而提到旅行過程中的安全措施時,機構往往介紹得含糊其詞。
當問及如果孩子在研學過程中出現身體(ti) 不舒服的情況怎麽(me) 辦時,某研學機構工作人員這樣回複:“研學出發前會(hui) 配備一些日常用藥,能夠解決(jue) 大部分的小疾病。如果孩子有重大疾病,是不接受其報名的。”
另一家研學機構工作人員稱,所有產(chan) 品路線均經過工作人員踩線、安全風險排查等,同時,帶隊教練和助理會(hui) 全程保證孩子安全,“為(wei) 了讓家長放心,每個(ge) 團都會(hui) 配備專(zhuan) 門的攝影師,每天負責拍照在家長群內(nei) 分享孩子的日常”。
來自安徽的黃敏是一名三年級學生的母親(qin) ,曾動心給孩子報名研學“單飛營”,但看過相關(guan) 合同後還是放棄了:“合同裏說,如果出現財務、人身意外傷(shang) 害,乙方不負責。把責任都推給不在場的家長,那怎麽(me) 敢參加?”
記者查閱幾家研學機構提供的相關(guan) 合同也發現,麵對安全問題,一些機構確實存在當“甩手掌櫃”的情況,在格式合同中約定“作為(wei) 交費參與(yu) 研學的甲方,需要為(wei) 自身的財務損失、人身傷(shang) 害負全責。”
對於(yu) 距離更遠的海外研學項目,學生安全更是家長們(men) 關(guan) 心的首要問題。記者調查10個(ge) 海外研學項目後發現,機構提到的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措施包括:購買(mai) 駐外意外險等保險、安保門禁24小時值班、封閉住宿、AirTag定位器以及寄宿家庭通過政府部門考核、為(wei) 每個(ge) 學員設置緊急聯絡工作人員、7天24小時在線醫生服務等。
然而,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由於(yu) 中國學生在國外無法享受醫療福利,有的遊學團會(hui) 為(wei) 學生購買(mai) 境外醫療保險,一旦出事故會(hui) 將責任更多推卸給學生個(ge) 人或保險公司,機構逃避責任。
行業(ye) 缺乏專(zhuan) 業(ye) 人才
隨意考證就可從(cong) 業(ye)
去年9月,在人社部發布的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增加了研學旅行指導師這個(ge) 職業(ye) 。這意味著,研學旅行指導師有了官方認可的“身份證”。
在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研學市場之所以存在各種亂(luan) 象,與(yu) 整個(ge) 行業(ye) 缺少規範、缺少專(zhuan) 業(ye) 人才息息相關(guan) 。
一家研學機構從(cong) 業(ye) 者莉莉告訴記者,專(zhuan) 業(ye) 的研學旅行指導師非常缺失,她所接觸到的大部分都是景區講解員,“一些人對外宣傳(chuan) ‘研學旅行指導師’,實際上並不是旅遊專(zhuan) 業(ye) 或者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很多人的專(zhuan) 業(ye) 幾乎和研學沒有關(guan) 係”。
“目前,研學並沒有對個(ge) 人資質的硬性要求,大部分隻要做過相關(guan) 拓展訓練,或者有幼兒(er) 園、教培機構、旅行社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經驗即可。市麵上的研學導師培訓證書(shu) 為(wei) 參差不齊的狀態,除了能夠證明上過此類課程以外,其他的什麽(me) 都證明不了。”一位研學科普主播告訴記者。
在各大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上,記者查詢到許多關(guan) 於(yu) 研學旅行指導師證件考取的廣告信息,證件的具體(ti) 名稱往往存在細微差別,發證單位也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根據廣告,記者聯係上聲稱可以輔導研學行業(ye) 求職者考取相關(guan) 證書(shu) 的培訓機構。對方表示,他們(men) 提供的研學旅行導師證對報考者的學曆沒有要求,考試時間根據報考人數而定,人數夠了就會(hui) 組織一場考試。對於(yu) 如何備考,對方表示以自主學習(xi) 為(wei) 主,除了能提供教材外並沒有培訓課程或專(zhuan) 業(ye) 老師指導,“考前會(hui) 給您發押題題庫”。同時商家表示,不需要擔心考不過,“隻要報名交錢就能拿證”。
另一家培訓機構告訴記者,研學旅行指導師證書(shu) 國家目前尚未統一規範和考試,個(ge) 體(ti) 沒有辦法直接報名,必須通過機構或代理。拿證流程大致是,選擇機構報名、填報個(ge) 人信息和資料、培訓學習(xi) 、參加考試(理論+實踐),成績達到60分即可頒發證書(shu) ,成為(wei) 研學旅行指導師。“旅行方麵的基礎客觀知識,選擇題+判斷題,整體(ti) 難度不大,通過率高。”工作人員說,機構提供題庫和答案,保證15天內(nei) 可拿證。
資質問題,還涉及和孩子們(men) “親(qin) 密接觸”的帶隊老師們(men) 。
對於(yu) 這個(ge) 問題,某研學機構工作人員說:“這個(ge) 行業(ye) 目前沒有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證,但帶隊的導遊有導遊證,領隊會(hui) 經過考核和培訓。”
對此,浙江旅遊職業(ye) 學院教授鄧德智曾指出,一般從(cong) 事研學行業(ye) 最主要的是旅遊專(zhuan) 業(ye) 和教育專(zhuan) 業(ye) 的,但問題是“旅遊(專(zhuan) 業(ye) )的不懂得教育,教育(專(zhuan) 業(ye) )的不懂得旅遊”,未來還需要針對研學旅行行業(ye) 培養(yang) 更有針對性的專(zhuan) 業(ye) 人才。
(文中當事人均為(wei) 化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創貸”來了 應屆畢業生最高可貸20萬元
- 統穩“耕”基 融出“豐”景 應城市聚力打造“升級版”高標準農田
- 江鐵聯運,一票直達—— 荊沙鐵路貨運量 實現六連增
-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傳承好塞罕壩精神 築牢京津生態屏障
- 襄陽“瞪羚” 奮力奔跑:高新區93家瞪羚企業去年合計完成研發投入4.5億元,同比增長31.7%
- 鄧蘭舟駕駛“民主早班車”義務服務山裏人報道在專家學者中引發熱議—— “一個中國式民主基層創新實踐的鮮活案例”
- 【地評線】東湖評論:練好調查研究的基本功
- 【地評線】東湖評論:“村BA”走向全國,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 【楚天評】東湖評論:科技賦能“甜蜜”產業,農民增收信心更足
- 【楚天評】東湖評論:弘揚工匠精神,以“匠心”酬“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