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唐宋考生考後也會打卡“網紅景點”

發布時間:2023-06-26 15:31: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金陵小岱

  從(cong) 6月23日起,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苦苦煎熬了許久的考生們(men) 總算可以卸下心理負擔。不管最終考得怎麽(me) 樣,都努力過了,於(yu) 是網上出現了一堆“高考後現象”:打遊戲、吃喝、準備旅行……其實,古代考生考完試的生活也一樣豐(feng) 富多彩。

  玩到極致“一日看盡長安花”

  在走出考場後,唐代考生首選放鬆活動當是“本地自助遊”,這是因為(wei) 大唐的長安城(今陝西西安)非常繁華,不管哪個(ge) 階層的人,都能在長安城裏玩個(ge) 痛快。考生們(men) 可以在長安城遊覽名勝古跡,或是去酒肆喝喝小酒,還可以到私人宅院去做客。

  單是遊覽名勝古跡這件事,唐代考生就玩到了極致。與(yu) 現代人一樣,唐代考生也會(hui) 做個(ge) 攻略,長安城的“網紅景點”莫過於(yu) 東(dong) 南風景區,即北至青龍寺,南至芙蓉園,西至慈恩寺、杏園,東(dong) 至外郭城城牆。這條路線包含了多個(ge) 網紅景點,不僅(jin) 環境清幽雅靜,花卉古樹奇多,而且還是雁塔題名、杏園探花、月燈打球、曲江宴會(hui) 等科舉(ju) 宴集的舉(ju) 辦地。徐夤、鄭穀、楊知至、白居易等在長安城考試的時候,都曾到此處打卡遊玩,自然是人氣爆棚。

  說起“雁塔題名”,這個(ge) 聽起來非常高大上的活動,實際操作是新進士在慈恩寺遊玩之時,在雁塔壁上題名,跟寫(xie) “XXX到此一遊”類似,在唐宋時期,算是文人墨客的風流韻事。據載,雁塔題名的起源是在唐中宗神龍年間,新進士張莒遊覽慈恩寺時,一時興(xing) 起,就把自己的名字題在了大雁塔下。這個(ge) 舉(ju) 動一出,考生們(men) 心想:“還是他會(hui) 玩,我們(men) 也要!”於(yu) 是效仿的考生越來越多,尤其是新科進士,若是能在雁塔上題名,那絕對是莫大的榮耀。當然字寫(xie) 得醜(chou) 也沒關(guan) 係,古代考生還會(hui) 專(zhuan) 門推薦一個(ge) 字寫(xie) 得好看的人將他們(men) 的姓名、籍貫以及及第時間,都寫(xie) 在雁塔的牆壁上。

  關(guan) 於(yu) 雁塔題名,還有個(ge) 趣事。在貞元九年(793年),柳宗元與(yu) 劉禹錫等三十二人同登科第,一起題名於(yu) 慈恩寺塔,柳宗元起草,談元茂秉筆。進士們(men) 寫(xie) “XXX到此一遊”也是有規矩的,須在名字前加綴族望,榜中有個(ge) 人叫幸南容,大概比較社恐,沒人知道他的底細,而他又臨(lin) 時離開了題名現場。這個(ge) 時候,柳宗元篤定地說道:“幸君是東(dong) 海人。”談元茂心想這寫(xie) 上去了就不能塗改了,於(yu) 是問柳宗元為(wei) 何如此斷定,柳宗元又道:“東(dong) 海之大,無所不容。”等幸南容趕回來,大家都來問他的族望,果然被柳宗元猜中了,他是渤海人。可見這題名也有一定的格式與(yu) 講究。當然,上述行為(wei) 在現代可是要被罰款的,因為(wei) 這種行為(wei) 缺乏社會(hui) 公德。

  至於(yu) 曲江宴會(hui) ,那更是盛大,這不是吃一頓飯的事情,宴會(hui) 舉(ju) 辦起來有時長達數月,甚至延長到仲夏。其中杏園探花、月燈打球這些活動也都包含在曲江宴會(hui) 中,活動可謂是無比豐(feng) 富。不管是一次考中的,還是迭經數舉(ju) 方得折桂,都能在這個(ge) 時候獲得精神上的釋放與(yu) 快樂(le) 。畢竟考試這麽(me) 辛苦,終於(yu) 考中了,不瘋狂地大吃大喝一把,怎麽(me) 甘心!這種心理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莫過於(yu) 孟郊《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若是讓唐代考生剪一條旅行視頻,那內(nei) 容絕對比現代考生的“特種兵式旅遊”要豐(feng) 富得多。

  榜下捉婿“紅裙爭(zheng) 看綠衣郎”

  到了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考生們(men) 的狂歡就變為(wei) 了全民狂歡。在考試前,宋代的商人們(men) 就準備了狀元糕、定勝糕、粽子、大豬蹄子、狀元考具、三場名筆……種種考試周邊促銷活動,莫名給人一種節日的喜慶。

  當考完試,放榜之時,皇帝親(qin) 自宣讀考試成績,即“唱名”,考中的進士能被皇帝親(qin) 自念名字,那自然是無上榮耀,大概能興(xing) 奮一輩子。每到唱名放榜日,除了跟考試相關(guan) 的考試官等人要在殿門祗候外,還有皇親(qin) 、管軍(jun) 臣僚、使相、節度使等一眾(zhong) 宗室及朝廷要員也一同參加或觀摩,可見這唱名賜第儀(yi) 式規格有多麽(me) 高。隻是到後來,進士的人數變多了,皇帝念完,大概要喘死,於(yu) 是就隻念前三名狀元、榜眼和探花的名字,剩下的就由官員代為(wei) 宣布名次,即“傳(chuan) 臚”。

  唱名的場麵極為(wei) 熱鬧,也極為(wei) 刺激。誰能想到剛考完試,考中了就能迅速脫單,被人榜下捉婿?這堪稱是宋代考試後的一大奇觀。每到唱名之時,就有很多達官顯貴圍觀擇婿,對此王安石有詩雲(yun) :“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zheng) 看綠衣郎。”

  據宋人彭乘《墨客揮犀》卷一《臠婿》載,有一進士初次及第,人長得也是相貌堂堂,談吐不凡,被一個(ge) 貴族人家看上了。這家人派了十多個(ge) 壯丁將進士簇擁至其家中,並對他說道:“我有一個(ge) 女兒(er) ,相貌不醜(chou) ,你可願娶其為(wei) 妻?”這位進士說道:“那我要回家跟我的妻子商量一下。”這句話一說出來,惹得吃瓜群眾(zhong) 大笑不止,貴族人家隻好作罷。

  而北宋富弼的女婿馮(feng) 京就是在榜下被捉去的,他可是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的狀元,年輕未婚,一表人才。最開始,捉他去當女婿的不是富弼,而是仁宗張皇後的伯父張堯佐,這位老兄居然假傳(chuan) 聖旨:“欲妻以女。擁至其家,束之以金帶曰:此上意也。傾(qing) 之,宮中持酒肴來,直出奩具目示之。京笑不視,力辭。”說這是皇帝的意思,當然馮(feng) 京拒絕了。後來他又被張耆看上了,張耆也讓十來個(ge) 壯漢家丁將他簇擁至家,馮(feng) 京也不同意。最後,馮(feng) 京成為(wei) 了宰相富弼的女婿。

  當然,宋代人榜下捉婿是要花大價(jia) 錢的,女方必須給男方“係捉錢”,以供未來進士女婿在京城的吃穿用度。為(wei) 了能捉到進士女婿,有的人家甚至成倍付“係捉錢”,可見進士在當時是多麽(me) 吃香。而作為(wei) 考生來說,若是金榜題名與(yu) 洞房花燭同時發生,還有一筆可觀的“係捉錢”拿,這考完試的日子得多麽(me) 瀟灑。

  落第是常態考生“改行”也快樂(le)

  古代考生的“錄取率”可比現代高考低多了,考中的隻是少部分,落第才是人生中的尋常。舉(ju) 國勝遊、曲江宴集、雁塔題名、榜下捉婿,這些都是與(yu) 落第考生們(men) 無關(guan) 的狂歡,但這不代表落第的考生就不配擁有快樂(le) 。

  如果說大唐的東(dong) 南風景區是考中進士的狂歡地,那麽(me) 長安城的東(dong) 郊則是落第考生的心靈慰藉。長安城東(dong) 郊的長樂(le) 驛、灞橋等地,是長安城的延伸地帶。通化門、春明門是唐代東(dong) 邊考生們(men) 進出長安城最主要的通道。考生考試前進入此門躊躇滿誌,而出了此門,這裏便成為(wei) 了失意落魄之地。不少落第考生都在此寫(xie) 過東(dong) 郊灞橋的詩文,比如十年累舉(ju) 不第的高蟾,他在《下第出春明門》中寫(xie) 道:“曾和秋雨驅愁入,卻向春風領恨回。深謝灞陵堤畔柳,與(yu) 人頭上拂塵埃。”

  唐代有的落第考生幹脆先出去玩些日子,然後留在京城裏度夏,找一個(ge) 僻靜的地方讀書(shu) 學習(xi) ,將希望寄托於(yu) 下一次考試。此外,落第的考生還會(hui) 去別處遊曆,祈求地方大員或王公貴人的資助和引薦。沒考中,無論是出去看風景散心,還是出去另找機會(hui) ,都是一種疏解。

  而到了宋代,商業(ye) 經濟發達,不少落第考生不願意隻在科考這件事上糾結,於(yu) 是有人選擇放棄考試,直接經商。如袁燮妻子的叔叔邊友誠,以及邊友誠的幼弟,兄弟倆(lia) 都是多次應考失利,然後改而經商,並且還發了財。當然,就算是放棄了科舉(ju) 考試,他們(men) 還是有讀書(shu) 寫(xie) 文的習(xi) 慣,反倒是給經商生活帶來了點風雅。

  除了經商,宋代還有考生進軍(jun) 娛樂(le) 圈的,從(cong) 事伎藝之業(ye) 。在宋代進軍(jun) 娛樂(le) 圈,需要有一些學識,比如為(wei) 說話編話本,為(wei) 戲劇編劇本。如北宋元祐年間的教坊伶人丁石,他就是鄉(xiang) 貢進士出身,和當時宰相劉摯同鄉(xiang) ,同年發貢,劉摯名列第一,丁石排名第四。而丁石並不是個(ge) 例,可想而知當時伎藝業(ye) 中也有不少類似丁石的出身。

  不當編劇,還可以當律師。畢竟訴訟需要有法律相關(guan) 知識,還要能跟官府打交道,經過科考的考生先天有這方麵的優(you) 勢。也有考生去當書(shu) 手,抄寫(xie) 書(shu) 文。或者去民間的私學教書(shu) ,繼續將自己的所學發揚光大,將科考的夢想寄托給學生。

  落第的考生們(men) 若是不想跟文字打交道,還可以選擇去算命,即“賣卜”。也有學醫的,範仲淹曾經就想過,將來如果不得為(wei) 宰相,願為(wei) 良醫。在北宋還真有這樣的例子,如著有《虞庶注難經》的虞庶,著有《旅舍備要方》《小兒(er) 斑疹備急方論》的董汲。到了南宋,棄考習(xi) 醫的考生越來越多,這一群體(ti) 被稱為(wei) “儒醫”。至明代,朝廷甚至還有一套科舉(ju) 落第政策,如舉(ju) 人稱為(wei) 終身功名、可入監肄業(ye) 、考試就教職等。

  可見,不管考中沒考中,都不影響古代考生的快樂(le) ,畢竟考中的狂歡是一時,落第的失落也是一時。人生的路那麽(me) 長,不管是再戰考場,還是另尋出路,樂(le) 觀向上才能走得更遠。 據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