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發布時間:2023-07-03 14:36:00來源: 人民日報

  新平台 新空間 新示範 新高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原先的橫琴,大小兩(liang) 座島並不相連。為(wei) 了向海借田,父輩島民在‘中心溝’圍墾,海峽填平後剩下的河道,命名為(wei) ‘天沐河’。”從(cong) 濠江邊遷居天沐河畔一年半,澳門人張達明、潘妙嫦夫婦對這條橫琴百姓的母親(qin) 河如數家珍。

  如今的天沐河,被粵澳居民視為(wei) “美麗(li) 橫琴”的綠色“中軸線”。沿著這條碧水清波、草木繁盛的生態長廊,生態群落區、社區公園區等五大區塊各有千秋,橫臥河麵的景觀橋“一橋一景”,風格各異的現代建築群拔地而起,創業(ye) 穀、孵化中心、科創園區與(yu) 住宅小區、街道商圈錯落相嵌,一水之隔的是澳門旅遊塔等標誌性建築。

  2021年9月5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ti) 方案》(以下簡稱《總體(ti) 方案》)公布,賦予橫琴“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ye) 的新空間”“豐(feng) 富‘一國兩(liang) 製’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四大戰略定位。12天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委員會(hui)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hui) 、廣東(dong) 省委橫琴工委、廣東(dong) 省政府橫琴辦正式掛牌運作,合作區建設進入全麵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橫琴合作區立足粵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以明確的政策導向推動實體(ti) 經濟做大做強,拓展澳門居民在合作區生活就業(ye) 新空間,構建與(yu) 澳門一體(ti) 化開放新體(ti) 係,在探索中不斷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ti) 製。

  天沐河邊,橫琴正以新的旋律撥動琴弦,彈奏粵澳深度合作的新樂(le) 章。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

  借著橫琴合作區謀劃建設的東(dong) 風,蔡鵬東(dong) 和周粵生來到橫琴,成立分子態(珠海橫琴)中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蔡鵬東(dong) 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在植物提取及中醫藥領域鑽研多年的周粵生擔任董事長。

  “多年來,我在澳門從(cong) 事旅遊娛樂(le) 酒店相關(guan) 行業(ye) ,也在尋求企業(ye) 經營多元化方向。周粵生先生帶來了先進的中藥材提取技術,讓我看到了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廣闊前景。”蔡鵬東(dong) 說,橫琴合作區為(wei) 企業(ye) 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公司旗下各線產(chan) 品有數百種,熱門產(chan) 品有數十款,銷往歐美、東(dong) 南亞(ya) 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2018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chan) 業(ye) 園考察時強調:“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wei) 澳門產(chan) 業(ye) 多元發展創造條件。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you) 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feng) 富合作內(nei) 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貫徹落實《總體(ti) 方案》,橫琴合作區突出實體(ti) 經濟,謀劃布局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ye) ,穩步發展現代金融業(ye) ,協同拓展文旅會(hui) 展商貿產(chan) 業(ye) ,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部分澳資企業(ye) 初到橫琴,處於(yu) 起步階段,麵臨(lin) 內(nei) 地無房產(chan) 、資金流和營收增長較弱,以及內(nei) 地與(yu) 澳門的征信審核存在差異等情況,銀行傳(chuan) 統的授信難以解決(jue) 企業(ye) 的跨境融資問題。”中國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行長劉湘虹說,粵澳兩(liang) 地中行分支機構創新推出“粵澳共享貸”金融信貸產(chan) 品,為(wei) 在橫琴注冊(ce) 的澳門企業(ye) 量身定製普惠貸款產(chan) 品。“截至今年3月末,我們(men) 已為(wei) 約800家澳資企業(ye) 提供金融服務,涵蓋科技、中醫藥、生物醫藥等多領域和行業(ye) 。”

  2022年9月,12萬(wan) 瓶產(chan) 自澳門的張權破痛油,依托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chan) 業(ye) 園的平台支撐,迅速進入廣東(dong) 省內(nei) 各地的連鎖藥店銷售。作為(wei) 治療跌打腫痛的傳(chuan) 統外用中成藥,張權破痛油曾是內(nei) 地遊客港澳遊常買(mai) 的商品之一。

  “澳門與(yu) 內(nei) 地的注冊(ce) 管理製度不同,多虧(kui) 產(chan) 業(ye) 園提供專(zhuan) 人谘詢服務,讓這款產(chan) 品成為(wei) 澳門地區首個(ge) 獲批內(nei) 地注冊(ce) 上市的中成藥。”張權破痛油中藥廠技術主管張樂(le) 祈說,不僅(jin) 是進入內(nei) 地,產(chan) 業(ye) 園還幫助張權破痛油在莫桑比克上市銷售,成為(wei) 澳門本土製藥品牌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批產(chan) 品。

  廣東(dong) 智能科學與(yu) 技術研究院、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chan) 業(ye) 園等平台落地,出台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政策,實施上市掛牌扶持、企業(ye) 赴澳發債(zhai) 及促進中小微企業(ye) 融資等四類專(zhuan) 項政策,對接澳門編製文旅、會(hui) 展、商貿產(chan) 業(ye) 三年行動計劃……合作區促進澳門產(chan) 業(ye) 多元發展和推動琴澳一體(ti) 化取得積極成效,成為(wei) 澳人澳企發展的新舞台。

  80後澳門青年吳鴻祺,在橫琴合作區創立了博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得益於(yu) 內(nei) 地的人才資源以及合作區政策紅利,博維公司通過產(chan) 學研合作,開發了一項科技產(chan) 業(ye) 化成果,成為(wei) 琴澳兩(liang) 地知名的科技創新品牌。“我們(men) 的團隊從(cong) 剛開始的七八個(ge) 人,發展到了如今的80多人。”吳鴻祺說。

  今年2月8日,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珠海淩煙閣芯片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實驗室揭牌,將持續賦能生物醫學工程應用和智慧城市平台建設,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健康與(yu) 智慧城市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珠海淩煙閣芯片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李宏俊表示,橫琴合作區環境好、政策好,具備企業(ye) 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要素。

  截至今年6月初,橫琴合作區實有澳資企業(ye) 超過5600戶,較合作區掛牌前增長22.3%,注冊(ce) 資本超1480億(yi) 元。

  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ye) 的新空間

  2021年9月17日,橫琴合作區揭牌運作第一天,澳門泌尿外科醫生趙雲(yun) 橋與(yu) 骨科醫生林冠群等人一起,成為(wei) 橫琴首批拿到內(nei) 地短期行醫執照的澳門醫生。自此,他的工作中也多了一項行程:到橫琴出診。截至今年4月,在橫琴執業(ye) 的港澳短期行醫醫師累計有67名。

  “這意味著,在橫琴定居不僅(jin) 能就地參保,享受和珠海市民同等的醫保待遇,還能足不出島看到我們(men) 往常熟悉的澳門醫生。”澳門居民吳麗(li) 卿說。這幾天,她又從(cong) 新聞關(guan) 注到,新頒布的相關(guan) 法規,允許符合條件的15類澳門有效職業(ye) 資格醫療人員在合作區執業(ye) 。

  北覽小橫琴山,南望天沐河,總占地麵積約19萬(wan) 平方米的“澳門新街坊”拔地而起,在橫琴合作區打造出一個(ge) 全方位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ye) 的新空間。

  作為(wei) 內(nei) 地首個(ge) 為(wei) 澳門居民打造的綜合性民生工程,“澳門新街坊”項目集居住、教育、社區服務、醫療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可為(wei) 澳門居民提供4000套住房。

  “很期待這個(ge) 項目早日竣工。”7年前,因參與(yu) 一次交流活動,在北京讀大學的澳門青年梁家星初識橫琴建設情況。畢業(ye) 後,他便直接來到橫琴工作,親(qin) 身見證這片沃土上的嬗變,“公共服務越來越完善,生活越來越舒適,交通越來越便利。”

  突出均衡性可及性,橫琴合作區圍繞澳門居民“所需所想”深入謀劃。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項目海底隧道順利貫通,澳門大學橫琴口岸連接橋項目加快推進。“一線”橫琴口岸二期工程、“二線”海關(guan) 監管作業(ye) 場所主體(ti) 工程完工。跨境免費通勤專(zhuan) 線巴士線路增至14條,每日往返43班次,累計運送20.18萬(wan) 人次。

  就業(ye) 創業(ye) 空間不斷拓展。在合作區建築、旅遊、醫療等領域跨境執業(ye) 的澳門專(zhuan) 業(ye) 人士超過1200人;搭建“橫琴·澳門居民招聘專(zhuan) 區”,提供超過800個(ge) 就業(ye) 崗位;開展2022“澳門青年實習(xi) 計劃”,吸引890名澳門大學生報名;粵澳職業(ye) 技能“一試多證”專(zhuan) 項合作落地,首批36名粵澳旅遊服務從(cong) 業(ye) 人員經考核獲兩(liang) 地認可執業(ye) 技能證書(shu) 。

  配套公共服務漸趨完善。橫琴伯牙小學、子期小學等4所公辦學校與(yu) 澳門培正中學結為(wei) “姊妹學校”。琴澳醫療衛生培訓基地已經啟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正加快建設;琴澳親(qin) 子活動中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hui) 廣東(dong) 辦事處、“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示範站已經揭牌運作。

  澳門街坊會(hui) 聯合總會(hui) 2019年進駐橫琴。平時,通過組建專(zhuan) 業(ye) 的工作坊與(yu) 小組,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加速琴澳兩(liang) 地居民共融。“我們(men) 在橫琴的服務中心已發展到4個(ge) ,服務琴澳居民超過50萬(wan) 人次。”澳門街坊會(hui) 聯合總會(hui) 會(hui) 長吳小麗(li) 說,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入快車道,“相信澳門同胞將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澳門新街坊”項目力爭(zheng) 同步配套各項澳門標準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福利;落實在合作區就讀的澳門學生同等享受澳門本地學生的學費書(shu) 簿津貼等教育福利待遇;推動在合作區創新創業(ye) 就業(ye) 的澳門青年同步享受粵澳兩(liang) 地的扶持政策……從(cong) “路相連”“關(guan) 相通”到“心相親(qin) ”,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在橫琴安居樂(le) 業(ye) 。截至今年3月,在合作區生活就業(ye) 的澳門居民超過7400人。

  “我們(men) 努力打造一個(ge) 便利的生活區,讓在這裏入住的澳門居民盡快融入,有家的感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副局長馮(feng) 方丹說。

  豐(feng) 富“一國兩(liang) 製”實踐的新示範

  “拿到施工許可證,我們(men) 的心就落定了,馬上著手規劃後續工作。”東(dong) 西匯(橫琴)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誌達說。

  東(dong) 西匯項目是澳門特區政府首批推薦進駐橫琴粵澳合作產(chan) 業(ye) 園區的33個(ge) 重點合作項目之一,也是合作區掛牌成立後發出首個(ge) 施工許可證的項目。得益於(yu) 合作區的一係列改革創新舉(ju) 措,這一項目比常規審批模式提前10個(ge) 月獲得施工許可批準。

  圍繞“琴澳一體(ti) 化”,橫琴合作區以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ti) 製,勇涉規則銜接“軟聯通”的改革“深水區”,2022年已完成首批43項改革創新與(yu) 規則銜接、機製對接任務。

  《總體(ti) 方案》提出的“分線管理”、加工增值30%進內(nei) 地免關(guan) 稅、製定合作區市場準入清單等極具突破性的創新政策,目前處於(yu) 相繼落地過程中。

  “規則銜接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雙方工作方式的磨合也需要一個(ge) 過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事務局局長鍾頴儀(yi) 原先就職於(yu) 澳門政府,來到橫琴之後,發現合作區出現的都是新問題,也是用小切口、以問題為(wei) 導向的方式來解決(jue) ,“經過互相了解、適應,我們(men) 和內(nei) 地公職人員的磨合、共事已漸入佳境,相信接下來的工作會(hui) 更加快速推進。”

  今年2月以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海關(guan) 總署《支持和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若幹措施》、《關(guan) 於(yu) 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等一係列重磅政策密集出台,進一步推動琴澳兩(liang) 地規則銜接、機製對接和要素互聯互通,為(wei) 合作區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4月28日,橫琴國際仲裁中心、橫琴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正式揭牌。橫琴國際仲裁中心主任王瑞森說,積極探索民商事法律製度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具體(ti) 措施,為(wei) 當事人在合作區自主選擇橫琴或澳門的仲裁機構解決(jue) 糾紛提供便利。6月2日揭開麵紗的琴澳國際法務集聚區,集結入駐商事調解、商事仲裁等九大公共法律服務機構,為(wei) 合作區企業(ye) 和居民尤其是澳資企業(ye) 和澳門居民提供調解、仲裁、公證等公共法律服務。

  今年,橫琴合作區將重點實施“要素跨境流動工程”。全麵建成“分線管理”軟硬件設施,推動合作區海關(guan) 監管辦法、“分線管理”配套稅收政策落地實施;試點過關(guan) 人員“非接觸”高效便捷通關(guan) ,爭(zheng) 取對經橫琴口岸出入境的符合條件人士實行隨車驗放;配合建設資金“電子圍網”係統,積極推進跨境理財通試點,穩步提升貿易融資跨境資產(chan) 轉讓規模;積極探索信息跨境交互,探索固網接入國際互聯網綠色通道。

  “實施‘分線管理’是當前合作區最緊迫、最急需的大事,也是彰顯合作區獨特開放優(you) 勢、推動琴澳一體(ti) 化發展的關(guan) 鍵性舉(ju) 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hui) 副主任聶新平說,將全力衝(chong) 刺全島封關(guan) 運作,“努力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動,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琴澳一體(ti) 化帶來的廣闊發展機遇。”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對澳門大學模擬與(yu) 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麥沛然來說,往返穿梭粵港澳三地是工作常態。他和團隊在橫琴設立了實驗室分部,又牽頭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澳門大學集成電路微電子研究院。以橫琴為(wei) 銜接點,麥沛然團隊突破澳門的地域局限,努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完成“0到100”的技術研發和轉化。

  “深圳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珠海、東(dong) 莞等地製造業(ye) 非常發達,應用創新和產(chan) 業(ye) 化能力強。‘澳門研發+橫琴平台+灣區資源+X’,整合成了技術成果轉化的完整鏈條。”麥沛然說,立足琴澳一體(ti) 化,充分用好三地資源,科創空間無限廣闊。

  《總體(ti) 方案》提出,充分挖掘粵港澳大灣區製度創新潛力,用足用好澳門自由港和珠海經濟特區的有利因素,加快提升合作區綜合實力和競爭(zheng) 力,有力支撐澳門—珠海極點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珠江西岸地區加快發展。

  在粵港澳三地分工攜手、協同發展中,橫琴的角色定位日益分明。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wei) 例,依托橫琴合作區改革創新和高水平開放的製度設計,澳門連接全球人才、信息資源的創新能力,與(yu) 橫琴協同珠三角產(chan) 業(ye) 轉化的能力,優(you) 勢互補,塑造著又一個(ge) 全球高端創新要素的集聚地。

  在地圖上,從(cong) 廣東(dong) 佛山市畫一條箭頭一直往南,依次經過中山市、珠海市。短短150多公裏,工廠車間鱗次櫛比,貨車川流不息,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帶”的重要使命。這條產(chan) 業(ye) 帶南端與(yu) 伶仃洋的連接點,便是琴澳。

  佛山將全麵支持參與(yu) 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設寫(xie) 入當地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加強與(yu) 港澳在科技、貿易、金融、文化、中醫藥等領域合作;中山搶抓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機遇,加快“南聯”步伐,謀劃萬(wan) 畝(mu) 級現代產(chan) 業(ye) 園,努力發展高端製造業(ye) ;近水樓台的珠海,更是不斷探索“橫琴政策+珠海空間”合作新機製,與(yu) 澳門一道打造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的“芯”支點……以珠江西岸地區為(wei) 縮影,“橫琴+”正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政策紅利、人才資源、金融活水。

  橫琴合作區高起點規劃“三片、十區”城市功能格局,從(cong) 旅遊區到產(chan) 業(ye) 區再到教學區、居住區,緊密關(guan) 聯、緊湊發展;澳門輕軌延伸至合作區,與(yu) 珠海城市軌道線網聯通,橫琴口岸“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效果明顯,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有序推進……琴澳相擁互融,努力在粵港澳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中發揮更大作用。

  “當下,合作區發展勢頭正盛、政策紅利正足、投資環境正優(you) 、創新氛圍正濃,是極具潛力的投資沃土,幹事創業(ye) 的熱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you) 質企業(ye) 落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hui) 主任李偉(wei) 農(nong) 說,“今年內(nei) ,合作區將全力衝(chong) 刺封關(guan) 運作,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屆時,橫琴的未來更加可期、大有可為(wei) 。”(人民日報 記者 陳偉(wei) 光 賀林平 薑曉丹)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