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現中國鱷類蛋化石碎片 助力三水盆地古生物學研究
中新網廣州7月2日電 (王堅 王子傑)多塊恐龍蛋化石碎片、一比一還原的恐龍化石模型、栩栩如生的恐龍雕塑……廣州恐龍蛋化石新紀錄發布會(hui) 暨“恐龍搗蛋計劃”暑期企劃活動開幕儀(yi) 式1日在穗舉(ju) 行。
活動現場,恐龍蛋化石發現者倪子傑分享了此次化石碎片的發現過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公布了新研究成果。
“這些化石碎片都捐贈予廣州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並交予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課題組進行係統研究。”倪子傑介紹,6塊恐龍蛋化石碎片編號為(wei) HS00468至HS00473,發現地點分別為(wei) 廣州番禺區、天河區以及荔灣區。
通過地層對比發現,天河區發現的化石碎片年代較晚,屬於(yu) 白堊統大塱山組,其餘(yu) 化石碎片均屬上白堊統三水組。
據了解,恐龍蛋化石作為(wei) 恐龍繁殖研究的重要材料,是恐龍蛋埋藏於(yu) 陸源碎屑物質並隨其他碎屑物質沉積成岩的產(chan) 物。
“這一批恐龍蛋化石研究帶來了許多令人驚喜的發現。廣州發現的恐龍蛋化石表明,恐龍曾在距今約9000萬(wan) 至7000萬(wan) 年的白堊紀晚期的廣州市區生存。”邢立達介紹,編號為(wei) HS00470的恐龍蛋化石碎片與(yu) 鱷類蛋化石的顯微結構一致,這是中國首次發現鱷類蛋化石,此前發現的鱷類蛋化石主要分布於(yu) 歐洲和北美洲,亞(ya) 洲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僅(jin) 有少量發現。
據介紹,廣州在地質曆史上屬於(yu) 三水盆地沉積區。本次恐龍蛋化石的發現表明,三水盆地存在恐龍類的傷(shang) 齒龍類——竊蛋龍類——鴨嘴龍類以及鱷類的四足類動物組合,這是該組合在廣州乃至三水盆地的首次發現,彌補了該地區古脊椎動物記錄的空白,有利於(yu) 進一步研究三水盆地晚白堊世脊椎動物組合的多樣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