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科女生的浪漫 利用小孔成像將天空“搬”進臥室
將臥室改裝成“暗室”,利用小孔成像、凸透鏡成像原理將窗外風景“搬”到屋裏,躺在床上就能欣賞來自大自然的“投影”,仿佛在看一場超高幀率電影……近日,博主@皮卡悠發布的短視頻讓網友見識了“理科生的浪漫”,視頻播放量破百萬(wan) ,有網友感歎:“我的寶藏博主要藏不住啦!”@皮卡悠名叫趙琦,曾是一名能源工程師。近年來,她化身科普博主,以演示實驗的方式講解硬核的數理化知識,“幹貨”滿滿又生動有趣,製作的視頻常被初中物理老師當成課件播放。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趙琦表示:“我希望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包裝成好吃的糖漿,讓大家能甜甜地‘吃’下去。”
短視頻博主教你一招 將天空“搬”進臥室,效果驚豔
把窗外景色實時“搬”進房間,共分幾步?最近,抖音博主@皮卡悠給出了一份參考答案:第一步,先測量窗戶到牆壁的距離,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選擇焦距3000毫米的凸透鏡;第二步,選擇合適的位置,將凸透鏡貼在窗戶上;第三步,在窗戶上貼滿錫紙,將臥室改裝成一個(ge) “暗室”。
然後等待一個(ge) 天氣晴朗的日子,靜靜地欣賞來自大自然的“投影”:淡水河在她的屋頂緩緩流淌,雲(yun) 朵在牆壁上“舞動”,對麵樓上晾曬的床單隨風飄蕩,“藍衣小哥”載著她的外賣即將送達……就像在看一場超高幀率無比真實的電影。
這段視頻播放量超過390萬(wan) ,有網友留言稱“太酷了,這是實時監控吧”“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有網友調侃“建議大家不要這樣弄,太多人弄,地球會(hui) 卡bug的”,還有不少行動力強的網友紛紛學著視頻裏的方法,DIY做起這個(ge) 實驗,有的表示自己的實驗效果並不如@皮卡悠,清晰度不夠,也有的稱畫麵太暗……
趙琦告訴記者,靈感來源於(yu) 有天早上醒來,看到一些光從(cong) 窗簾的縫隙中透進臥室,在天花板上映出一點點像樹的影子,影影綽綽,看不真切。“我知道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於(yu) 是我想用這個(ge) 原理做點有意思的東(dong) 西,把外麵的景色整個(ge) 投進屋子裏來。”
這對她來說並不難,操作很簡單,但前期準備工作很耗時,前前後後大概花了一個(ge) 月時間。她試過用遮光窗簾、黑色塑料布來製作“暗室”,效果都不佳,最後用了錫紙才達到想要的效果。起初,她用一個(ge) 帶有小孔的紙板貼在窗戶上,“孔開小了,屋子裏非常暗,最後成像也暗,孔開大了成像模糊,不清楚”,換成凸透鏡就好多了。隨後,連續兩(liang) 周陰雨天氣讓她不得不中斷拍攝計劃。
“有一些知識,我們(men) 本以為(wei) 沒什麽(me) 用,但其實在生活中可以用這些知識做出非常有趣的事情。”對於(yu) 最後呈現的效果,趙琦表示,其實有一點驚訝,沒想到畫麵這麽(me) 清晰,這麽(me) 好看,“整個(ge) 房間都鋪滿了外麵的景象,那種震撼的感覺,是視頻裏拍不出來的。”
工程師辭職做專(zhuan) 職博主 “雖然不夠理智,但我願一往無前”
趙琦的外表溫婉柔和,內(nei) 心卻是個(ge) “女漢子”,癡迷機械結構、搖滾樂(le) 、架子鼓和科幻小說。
她謙虛地稱,讀書(shu) 期間的自己並不算“學霸”,甚至還有點偏科,“像數理化,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學得好一些,但我也需要很努力才可以有好成績。”趙琦是資深的科幻小說迷,從(cong) 高中時開始看《科幻世界》,“每個(ge) 月最期待的事就是去雜誌攤買(mai) 一本《科幻世界》,早在《三體(ti) 》獲獎前的許多年,我就是在這本雜誌上看它的連載。”
趙琦畢業(ye) 於(yu)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學的是機械設計。大二時,她和同學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做的管道機器人獲得三等獎。“可能哈工大的學生都自帶工程師基因吧,我瘋狂地喜歡DIY,自己能做的東(dong) 西絕不買(mai) 現成的,自己能修的絕不花錢找別人。鼠標按鍵、車載點火器,修過的東(dong) 西太多了。”
從(cong)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碩士畢業(ye) 後,趙琦進入深圳一家為(wei) 石油公司提供服務的外企工作,當時她的工作是坐著直升機去海上平台給油井安裝電泵。四年後,她被調動到英國工作,後來又去了加蓬(非洲)、美國工作。“這期間我的工作一直是與(yu) 技術相關(guan) 的。”工作閑暇之餘(yu) ,她喜歡看科普類視頻,“有時候在國外網站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東(dong) 西,特別想用中文分享給大家。”
2020年,趙琦嚐試在抖音上做科普類短視頻,取名@皮卡悠。最初,她發布的是一些數學博弈小遊戲,在“玩尼姆遊戲如何一直贏”中,@皮卡悠告訴你玩尼姆遊戲的必勝策略是通過二進製找到平衡點(尼姆遊戲是一種兩(liang) 個(ge) 人玩的回合製數學戰略遊戲,遊戲者輪流從(cong) 一堆物品中取走一個(ge) 或者多個(ge) ,最後不能再取的就是輸家)。
隨後,@皮卡悠又用數學公式告訴大家“玩拋硬幣遊戲時如何一直贏”“用一盒火柴玩一個(ge) 不會(hui) 輸的小遊戲”。有些網友看完直呼“好燒腦,看不懂”,也有網友在評論區表示“看起來很好玩”“和妹妹一起玩,贏了杯奶茶,真的挺有意思。”
網友的正向反饋給了她動力,趙琦決(jue) 定在短視頻領域深耕。於(yu) 是2021年,她辭掉收入不錯的工作,變賣所有家當回國,做起了專(zhuan) 職博主。“那段時間工作壓力比較大,我始終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這個(ge) 決(jue) 定沒有遭到父母、丈夫的反對,她很感謝家人的理解。“我知道辭職去做短視頻,收入肯定會(hui) 比之前少很多,甚至可能沒有收入。這個(ge) 決(jue) 定確實不太理智,但我覺得人生那麽(me) 短,我要用有限的時間多去體(ti) 驗,也要為(wei) 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多努力。”
科普視頻被當成課件 希望激發大家的好奇心和熱愛
回國後,受生活成本等因素影響,趙琦和丈夫選擇在廣東(dong) 惠州定居。
成為(wei) 專(zhuan) 職短視頻博主後,趙琦一門心思都撲在了怎麽(me) 拍出優(you) 質視頻上,內(nei) 容不再局限於(yu) 數學博弈小遊戲。她用光學原理做出亮閃閃的彩色糖葫蘆,不加一滴色素;用洗潔精、瓜爾豆膠、泡打粉等材料吹出超大的泡泡;用聚乙二醇溶液作為(wei) 介質,花了14天時間在魚缸裏打造出“海市蜃樓”。
@皮卡悠成為(wei) 網友口中的“寶藏博主”,在抖音上吸引了由初高中生及物理老師組成的忠實粉絲(si) 群。有一些老師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發私信給她,詢問是否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她的視頻,這讓趙琦覺得很有成就感。“我的視頻非常適合青少年看,如果能對他們(men) 產(chan) 生一些積極的影響,那就太好了。”
趙琦坦言,最初做的幾期視頻還有進步空間,“確實有很多人反饋說看不懂,現在回頭看,我覺得語速太快了,後來我講到比較複雜的理論時,會(hui) 特意把語速放慢,多做一些比喻,讓它更好懂一點。”她並不擔心靈感會(hui) 枯竭,她認為(wei) 科學界的知識太豐(feng) 厚了,隻要有好奇心,選題是無盡的。她有自己的選題清單,遇到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會(hui) 及時記錄在冊(ce) ,等待合適的時機購買(mai) 所需材料,完成創作。
趙琦告訴記者,視頻創作全由自己一人完成。為(wei) 此,她還自學了攝影、剪輯、MG動畫、繪畫、木工等技術。
對於(yu) 一個(ge) 一年隻出10期視頻的“佛係”博主來講,趙琦對於(yu) 漲粉的態度是:隨緣。“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製作的每一個(ge) 視頻都能讓觀眾(zhong) 體(ti) 會(hui) 靈光乍現的快感,就好像從(cong) 原本糾纏不清的謎題中發現了重要線索,於(yu) 是一切順理成章,解開謎題。我希望將理論知識包裝成好吃的糖漿,讓大家能甜甜地‘吃’下去。” 她認為(wei) ,科普的意義(yi) 不在於(yu) 提供知識,而是激發大家的熱愛及好奇心,從(cong) 而擁有探索和學習(xi) 的動力。
趙琦表示:“我是一個(ge) 物質欲望比較低的人,我覺得可以犧牲一部分生活成本,去實現我心裏想做的事情。”趙琦告訴記者,未來會(hui) 繼續做好視頻,希望有一天能創建自己的工作室,實現更多想法。“發布一個(ge) 科普視頻,就像往信息汪洋裏投擲一塊小石頭,可能不會(hui) 有太大的水花,但是那些蕩起的漣漪已足夠美好。所以我相信付出的所有努力,最後都不會(hui) 辜負我。”(紫牛新聞記者 萬(wan) 惠娟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