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廣州加速邁向“智車之城”
“我們(men) 不斷加大自主創新投入,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全力打造科技創新智能汽車,建設大灣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業(ye) 技術。”7月1日,在2023中國智能車大會(hui) 暨國家智能車發展論壇上,廣汽集團總經理馮(feng) 興(xing) 亞(ya) 介紹,目前廣汽集團的年研發強度為(wei) 6%,即將營收的6%用於(yu) 研發,累計研發投入已達420億(yi) 元。
創新推動自主可控,已成為(wei) 包括廣汽集團在內(nei) 的廣州汽車企業(ye) 的共識。
汽車產(chan) 業(ye) 是廣州的第一大產(chan) 業(ye) ,廣州以完整的汽車產(chan) 業(ye) 鏈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汽車之都”。
當前,數字化和綠色化兩(liang) 大轉型的交織融合,為(wei) 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換道超車”開辟了新賽道。麵對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換道超車”的關(guan) 鍵機遇期,廣州市科技局錨定“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chan) 業(ye) 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you) 化”全鏈條,加速推進汽車產(chan) 業(ye) 的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自主化、國際化變革,推動科技創新“變量”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增量”,支撐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
創新助力汽車企業(ye) 提質增量
自主掌控核心技術是我國汽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目前中國汽車業(ye) 正處於(yu) 快速發展的階段,以技術創新為(wei) 引領,不斷強化市場競爭(zheng) 力。
近年來,廣州先後出台《廣州市智能與(yu) 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廣州市智能網聯與(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等多項政策,加快了汽車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的自我革新速度。
迭代升級背後的重要推力,非科技創新莫屬。廣州市科技局依托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支持廣汽集團獨立承擔智能網聯汽車等重大專(zhuan) 項項目,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夯實。
同時,廣州市科技局以高新技術企業(ye) 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入庫等為(wei) 主要工作抓手,加大科技企業(ye) 培育力度,推動科技企業(ye) 持續做強做優(you) 做大,著力構建科技企業(ye) 梯次培育體(ti) 係,推動科技企業(ye) 在製造業(ye) 立市中發揮強勁帶動作用,走好“科學技術化、技術產(chan) 品化、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資本化”之路。
為(wei) 讓更多企業(ye) 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研發中,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撬動社會(hui) 資本,助力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ye) 創新發展,廣州汽車產(chan) 業(ye) 的技術創新突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廣汽集團自主研發並掌握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6C倍率版本的XFC極速電池榮獲全球“電動汽車最快充電技術”認證;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是我國首家實現燃料電池膜電極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的領軍(jun) 企業(ye) ……
從(cong) 2012到2022的十年間,廣州汽車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增長了兩(liang) 倍以上,擁有6家高新技術企業(ye) 、7家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20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以及近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這不僅(jin) 僅(jin) 是統計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廣州著力構建的企業(ye) 梯次培育體(ti) 係和全生命周期支持體(ti) 係的碩果。
多維平台引領集群融合發展
產(chan) 學研融合與(yu) 跨組織協作是打造未來技術和創新迭代的生態圈的重要基礎。廣州南沙位於(yu) 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資源走在全國前列。落戶在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結合學科優(you) 勢,從(cong) 建校起就規劃布局智能交通為(wei) 重點發展領域。
“我們(men) 非常關(guan) 注交通行為(wei) 分析、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通信等前沿科技,另外我們(men) 成立了全域互聯與(yu) 網聯智能研究中心、交通行為(wei) 與(yu) 心理安全實驗室、智能自動駕駛技術中心等一係列實驗室,鼓勵不同領域的老師學者組織跨領域的合作。”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表示。
這並非個(ge) 例。為(wei) 進一步引導創新資源向產(chan) 業(ye) 集聚,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廣州組建了一批汽車領域的高水平創新研發平台,包括2家國家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國家聯合工程實驗室、5家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等,有效支撐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
同時,圍繞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廣州市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自動駕駛產(chan) 業(ye) 聯盟等多個(ge) 產(chan) 學研聯盟,以及廣州市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促進會(hui) 等多家行業(ye) 協會(hui) ,集聚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優(you) 勢,合力開展關(guan) 鍵技術研發、聯合培育產(chan) 業(ye) 人才。
經過多年規劃,廣州汽車產(chan) 業(ye) 已形成北、東(dong) 、南三翼集群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目前,各區在全市戰略統籌下,以搭建產(chan) 業(ye) 平台為(wei) 抓手,聚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
北部花都區聚焦“2+5+N”汽車產(chan) 業(ye) 平台 ,以華南地區最大規模汽車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支撐,打造全國最大的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基地;東(dong) 部黃埔區依托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和中新廣州知識城三大科技創新走廊核心點,打造傳(chuan) 統汽車製造基地、5G自動駕駛應用示範島和智能製造園;南部番禺區高標準謀劃構建“一基地一帶兩(liang) 園”汽車產(chan) 業(ye) 生態空間新格局;南部南沙區推動形成以廣汽豐(feng) 田整車為(wei) 龍頭、新能源汽車與(yu) 智能網聯汽車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
“老賽道”優(you) 勢變“新賽道”勝勢
在廣州南沙,市民有機會(hui) 通過小馬智行出行軟件PonyPilot+呼叫到一台車內(nei) 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未來,小馬智行即將推出線上全無人預約係統,方便更多市民享受“無人出行”體(ti) 驗。
依托科技創新實力、本地汽車產(chan) 業(ye) 資源和人工智能技術優(you) 勢,以小馬智行為(wei) 代表的智能網聯汽車企業(ye) 迅速成長。小馬智行成為(wei) 全球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企業(ye) ;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累計自動駕駛裏程超1600萬(wan) 公裏,是世界第一自動駕駛穿越5公裏長隧道、中國第一家基於(yu) 5G的遠程自動駕駛企業(ye) 。
近年來,廣州率先構建智能網聯產(chan) 業(ye) 生態,積極向智能化、電氣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升級,把汽車產(chan) 業(ye) “老賽道”優(you) 勢轉化為(wei) “新賽道”勝勢。
2021年7月,廣州在全國率先推出自動駕駛示範運營試點政策,一年後,又首發啟動了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示範運營,領先建立起一套較為(wei) 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應用體(ti) 係。
目前,全市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433條,開通測試路段雙向裏程1668公裏,共有13家企業(ye) 25款車型共308台測試車輛開展道路測試,累計測試裏程超970萬(wan) 公裏,居全國前列。
與(yu) 5年前相比,廣州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增長十倍以上。以廣汽集團為(wei) 代表的本土企業(ye) 紛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疆拓土”,逐漸形成涵蓋鋰電池材料、電池製造、電控電機、底盤係統、車內(nei) 外飾、整車製造及配套市場等各環節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
廣州汽車產(chan) 業(ye) 已形成以12家整車製造企業(ye) 為(wei) 核心、1200多家零部件企業(ye) 聚集、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不斷湧現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2022年,廣州整車年產(chan) 量再創曆史新高,占全省汽車產(chan) 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連續4年居國內(nei) 城市之首。每9輛中國製造的汽車,就有一輛來自廣州。
如今的廣州汽車產(chan) 業(ye) ,正堅定自信地邁出產(chan) 業(ye) 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自主化、國際化的發展步伐,從(cong) 全國“汽車之都”走向世界級“智車之城”。(科技日報記者 葉 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