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在邏輯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共建“一帶一路”成為(wei) 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國際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是推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的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實踐平台。如何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的內(nei) 在邏輯?本報記者專(zhuan) 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yi) 桅。
由內(nei) 而外:從(cong) 中國式現代化到推動人類共同現代化
記者:“一帶一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實踐,幫助更多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道路上找到新的模式、新的樣本和新的合作夥(huo) 伴。從(cong) 推動人類共同現代化的角度,如何把握“一帶一路”?
王義(yi) 桅:“一帶一路”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yi) ,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實踐,是中國打造的共同發展合作平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其中的邏輯是立己達人,即在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基礎上發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助力世界共同現代化事業(ye) 。中國式現代化不同於(yu) 西方的殖民掠奪,中國經驗是可分享的,不是修建孤零零的公路、鐵路,而是天上、地上、海上、網上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規模效應,打造產(chan) 業(ye) 集群,建立統一大市場,實現人民幸福。這也是“一帶一路”深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由古及今:從(cong) 海洋型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互聯互通,實現與(yu) 其他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讓中國的發展惠及沿線國家和人民。從(cong) 全球化的角度怎麽(me) 理解“一帶一路”?
王義(yi) 桅:“一帶一路”正克服種種全球化悖論。
第一,單向度全球化。全球化的命運與(yu) 絲(si) 綢之路的興(xing) 衰分不開。曆史上的絲(si) 綢之路非常輝煌,歐洲傳(chuan) 教士蓋群英在漫長的絲(si) 綢之路旅程中記述:“寬而深的車轍分分合合,猶如江麵上的渦流。在這條路上,無數人走過了幾千年,形成了一條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1453年,奧斯曼帝國崛起,把東(dong) 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橋梁切斷了,歐洲人被迫走向海洋,從(cong) 而改變了整個(ge) 世界格局,變成了西方中心的時代,海洋主導的世界,開創海洋型全球化。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當今世界產(chan) 出的八成來自沿海地區的一百公裏的地帶,地球71%麵積被海洋覆蓋,90%貿易通過海洋進行。而這種西方中心的海洋型全球化隻是部分全球化。
第二,中心-邊緣模型分工體(ti) 係。從(cong) 殖民時代開始,人類社會(hui) 發展總是以部分國家的犧牲為(wei) 代價(jia) 的,其根本原因是資源有限性和分配不公,傳(chuan) 統全球化模型中由於(yu) 發達國家掌握了資本和核心技術,在中心-邊緣模型分工體(ti) 係下,它們(men) 攫取了大量的非對稱利益。傳(chuan) 統全球化形成了一套“世界分工體(ti) 係”,這種分工體(ti) 係基本上是跨國公司的全球市場配置形成的。跨國公司發展促進了生產(chan) 、資本、貿易、技術的全球化,而在傳(chuan) 統全球化下的跨國公司絕大多數是西方的。
第三,文明等級秩序。全球化由西方發達國家引導,主體(ti) 文明是基督教文明,傳(chuan) 統貿易、資本的全球化也帶來了西方中心主義(yi) 價(jia) 值觀的全球化,其表征就是推廣“普世價(jia) 值”和輸出“民主革命”。這推動了文明等級秩序的產(chan) 生,而基於(yu) 宗教價(jia) 值觀的矛盾在現有製度安排下幾乎是不可調和的。
第四,區域化與(yu) 全球化悖論。傳(chuan) 統全球化理論認為(wei) ,區域一體(ti) 化是全球化的初級階段,全球化是區域一體(ti) 化的終極階段。但在實際操作中,凡是區域一體(ti) 化程度高的超國家組織會(hui) 自然出現一種“圈子化”的內(nei) 化性,從(cong) 而抵觸進一步全球化,這種“自閉”不利於(yu) 全球化的發展。
克服上述全球化悖論,打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全球化,正是“一帶一路”的使命。
由表及裏:從(cong) “五通”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記者:如何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之間的內(nei) 在聯係?
王義(yi) 桅:如何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si) 路精神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cong) 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紮實推進,從(cong) “大寫(xie) 意”到“工筆畫”,根植於(yu) 曆史厚土、被譽為(wei) 21世紀偉(wei) 大新故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走深走實。未來的世界怎麽(me) 樣,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一帶一路”建設得怎麽(me) 樣。“一帶一路”建設秉持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理念,致力於(yu) 推動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huo) 伴網絡。
共建“一帶一路”搭建了廣泛參與(yu) 的國際合作平台,為(wei) 全球治理體(ti) 係改革提供了中國方案,成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生動實踐,受到國際社會(hui) 普遍歡迎。世界銀行預計,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wan) 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wan) 人擺脫中度貧困,並將使參與(yu) 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長0.7%至2.9%。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可以從(cong) 三個(ge) 維度理解:一是曆史維度,消除西方殖民主義(yi) 流毒,幫助非洲等地區脫貧致富、命運自主;二是現實維度,消除西方中心的海洋型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打造開放、包容、平衡、普惠、共贏的新型全球化;三是未來維度,助推後發國家實現彎道超車,實現地區一體(ti) 化的全球互聯互通,引領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中國紀檢監察報 記者 楊雅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