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累計突破20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行穩致遠
日前,伴隨著一輛純電動轎車駛下生產(chan) 線,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累計突破2000萬(wan) 輛。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標誌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產(chan) 業(ye) 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行穩致遠?
上半年產(chan) 銷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378.8萬(wan) 輛和374.7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8.3%。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率先確立了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接續製定麵向2020年和2035年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國務院批複建立產(chan) 業(ye) 發展頂層設計和推進機製,各部門先後推出70餘(yu) 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舉(ju) 措,各地方結合自身實際出台配套政策,行業(ye) 企業(ye) 加快創新步伐,共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
“經過堅持不懈努力,我國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與(yu) 相關(guan) 行業(ye) 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麵。”辛國斌說。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付炳鋒介紹,2020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累計突破500萬(wan) 輛,2022年2月突破1000萬(wan) 輛,而實現第二個(ge) 1000萬(wan) 輛,僅(jin) 用1年零5個(ge) 月。
與(yu) 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競爭(zheng) 力大幅提升。據統計,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國內(nei) 市場銷售占比達到79.9%,同比提升5.4個(ge) 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wan) 輛,同比增長1.6倍。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經過近十年來的高速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引領全球,產(chan) 量和保有量穩居世界第一,並實現大規模出口,成為(wei) 我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在“三電”技術領域逐步建立起競爭(zheng) 優(you) 勢
技術創新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持續突破。比如,量產(chan) 動力電池單體(ti) 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公斤,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新型成組技術、高鎳無鈷電池等實現突破應用;驅動電機峰值功率密度超過4.8千瓦/公斤,最高轉速達到16000轉/分鍾;純電動乘用車百公裏平均電耗下降到12.35千瓦時。
“我國已在‘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技術領域逐步建立起競爭(zheng) 優(you) 勢。”付炳鋒說,近段時間,激發消費潛力、加強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建設等方麵政策密集推出,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推動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當然,也要看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仍存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供給不足、支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
“建立汽車芯片、應用軟件和操作係統等多領域協同並進的模式是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李邵華認為(wei) ,主機廠商、軟件企業(ye) 、科研院所等要共建共享共性技術平台,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
辛國斌指出,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將支持中國企業(ye) 與(yu) 各國企業(ye) 在新體(ti) 係電池、自動駕駛等領域開展技術合作,以技術創新提升品牌生命力。引導企業(ye) 樹立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強化數字化、網絡化能力建設,以優(you) 質服務提升品牌親(qin) 和力。
此外,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仍存在鋰、鎳、鈷等原材料依賴進口的現象,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也要警惕產(chan) 能過剩和結構性矛盾等風險。要著眼長遠,補齊短板,維護好良性的行業(ye) 秩序,讓產(chan) 業(ye) 發展行穩致遠。
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ti) 係
“今年端午節假期,我們(men) 一家人自駕出遊,中途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由於(yu) 車多樁少,排隊等待時間長,而且充電功率偏低、耗時較長,很影響出行體(ti) 驗。”家住北京市大興(xing) 區的新能源車主王永濤說。
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中遠途出行需求不斷增長,高速公路服務區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充電的重要場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介紹,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具備充電條件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達到4289個(ge) ,約占服務區總量的65%。但據統計,高速公路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約為(wei) 1.8萬(wan) 台,僅(jin) 占我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的0.8%。與(yu) 發展需求相比,充電基礎設施總量不夠、密度不高、覆蓋麵不足等問題仍較為(wei) 突出。
除了“公路充電難”之外,“找樁難”“進小區難”也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用戶反映強烈的問題。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秘書(shu) 長王耀說,老舊小區由於(yu) 停車位緊張、電力容量不足等問題無法按需配建私人充電樁,部分小區還存在物業(ye) 不配合提供證明材料等情況,導致用戶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此外,公共充電樁位置查找難、充電樁故障率高、充電車位被占用等問題尤為(wei) 突出。
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充電基礎設施體(ti) 係。“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國內(nei) 車樁比為(wei) 2.5∶1。”歐陽明高說,預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持續快速增長,必須加快發展充電基礎設施。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ti) 係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優(you) 化完善網絡布局、加快重點區域建設、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五方麵任務。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歐鴻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將會(hui) 同各有關(guan) 方麵,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強化對各地指導監督,確保各項措施盡快落地見效。
(本報記者 劉 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