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綠色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在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shu) 處高級主管馬塞蘭(lan) ·薩努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希望學習(xi) 借鑒中國荒漠化治理的經驗和技術,推動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助力可持續發展。
今年6月,薩努來到中國新疆參加第二屆非洲“綠色長城”建設技術培訓班,並出席第三屆塔克拉瑪幹沙漠論壇。在新疆,薩努與(yu) 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國家的專(zhuan) 家們(men) 一同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了解當地防治荒漠化的最新技術和舉(ju) 措。
“中國的機械防沙和生物固沙措施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薩努表示,“沙漠公路兩(liang) 旁的生態防護林工程建立起牢固的綠色屏障;光伏滴灌設施既減少碳排放,又能涵養(yang) 水源;人們(men) 使用可降解的混紡尼龍製作阻沙障,有效遏製流沙;種植梭梭樹與(yu) 采挖肉蓯蓉相結合,實現生態效益與(yu) 經濟效益雙贏……這些舉(ju) 措對非洲國家很有借鑒意義(yi) ,值得在非洲薩赫勒地區推廣。”
薩努所說的“薩赫勒地區”,是指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向草原過渡的地區,該地區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問題嚴(yan) 重,生態環境脆弱。2007年,在非盟倡導下,埃塞俄比亞(ya) 、毛裏塔尼亞(ya) 、尼日利亞(ya) 等11個(ge) 區域國家發起“綠色長城”計劃,希望通過跨國合作,建造一條橫跨非洲的防護林帶,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薩努表示,建設非洲“綠色長城”的靈感,就來自中國東(dong) 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三北”防護林工程。
薩努高度讚賞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北’防護林彰顯出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jue) 心。10年來,中國累計造林10.2億(yi) 畝(mu) ,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人工林保存麵積達到13.14億(yi) 畝(mu) ,穩居世界第一。”從(cong) 2017年開始,泛非“綠色長城”組織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聯合共建泛非“綠色長城”研究中心,在生態係統監測、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人才培養(yang) 、技術轉讓等領域開展合作,增強非洲國家防沙治沙能力。
在毛裏塔尼亞(ya) 首都努瓦克肖特,雙方合作建成流沙快速固定、節水灌溉試驗示範區;在尼日利亞(ya) 卡諾州,雙方建成“經濟林保育”試驗示範區;針對埃塞俄比亞(ya) 低海拔區灌叢(cong) 化草地生態修複與(yu) 重建問題,雙方攜手構建“清灌育草、封育輪牧、牧養(yang) 結合”的灌叢(cong) 化草地生態修複與(yu) 生計可持續發展模式……
“近年來,中方專(zhuan) 家多次來到薩赫勒地區實地探訪,因地製宜確定治沙方案,針對不同國家的荒漠化問題提出針對性舉(ju) 措,推動‘綠色長城’建設取得進步。”薩努表示,中國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yu) 全球荒漠化環境治理,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非中綠色合作前景廣闊,中國荒漠化治理經驗將助力全球綠色發展”。
“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和引領者,非中攜手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意義(yi) 重大,將為(wei) 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重要動力。”薩努說。
(本報約翰內(nei) 斯堡電)
本報記者 閆韞明(來源:人民日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