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多受訪青年覺得有必要加強青少年健康教育
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確定1075所學校為(wei) 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建設周期為(wei) 兩(liang) 年,希望通過此舉(ju) ,貫徹實施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180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0%的受訪青年覺得有必要對青少年加強健康教育。75.7%的受訪青年建議在日常生活、學習(xi) 中注重健康生活習(xi) 慣的養(yang) 成。
91.0%受訪青年覺得有必要對青少年加強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為(wei) 我們(men) 提供一個(ge) 向上發展的基礎。現在的孩子生理發育在提前,心理問題可能又在增多,所以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晨說,健康是個(ge) 人成長發展的基礎,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應該是一項基礎教育內(nei) 容。
調查中,91.0%的受訪青年覺得有必要對青少年加強健康教育。
陳晨認為(wei) ,對青少年進行健康教育,不應該是從(cong) 上到下或由成人向青少年單向傳(chuan) 輸,而應該是一種平等的、浸潤式的教育,應該把青少年健康教育融入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乃至整個(ge) 社會(hui) 生活之中。“想要讓青少年真正養(yang) 成健康的生活習(xi) 慣,需要家長、學校與(yu) 他們(men) 一起行動起來,成年人不能隻做旁觀者。”
調查中,92.1%的受訪青年支持學校給青少年開設健康教育課程。
“現在有些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因為(wei) 他們(men) 從(cong) 小到大很少經曆人生挫折,一旦突然麵臨(lin) 重大挫折時,就會(hui) 有很強的挫敗感,心理壓力很大,甚至不能承受這類打擊,抗壓能力和抗挫能力比較弱。”陳晨說,身體(ti) 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體(ti) 兩(liang) 麵,任何一方麵有問題,都不能說這個(ge) 人是健康的,而我們(men) 平時可能更多地關(guan) 注孩子生理上有沒有生病,對心理健康關(guan) 注較少,加之心理問題比較隱蔽,不容易察覺,等到發現,往往就已經是很大的問題了。“經曆了比較隱蔽的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的兒(er) 童或者留守兒(er) 童等都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陳晨建議,家長要在孩子小時候就關(guan) 注他們(men) 的心理健康,做一些有意識的引導。
75.7%受訪青年建議在日常生活、學習(xi) 中注重健康生活習(xi) 慣的養(yang) 成
“我們(men) 學校會(hui) 定期展開心理疏導活動,有專(zhuan) 業(ye) 的心理谘詢室和老師。還會(hui) 不定期發送心理問卷進行抽查,了解同學的心理狀況。”西南交通大學法學專(zhuan) 業(ye) 大三學生呂瑩說。
加強青少年健康教育,75.7%的受訪青年建議在日常生活、學習(xi) 中注重健康生活習(xi) 慣的養(yang) 成,69.2%的青年建議加強勞動教育,逐步掌握各項生活自理能力,60.8%的青年認為(wei) 要儲(chu) 備科學的健康知識,59.8%的青年建議加強心理疏導、注重心理健康,46.2%的青年認為(wei) 要注重培養(yang) 勤勞自律等美德,42.4%的青年建議給予青少年足夠的時間空間進行體(ti) 育鍛煉。
“我們(men) 學校開設了很多心理課堂和講座。”天津理工大學環境科學專(zhuan) 業(ye) 大三學生肖芷怡介紹,學校為(wei) 了加強學生健康教育,開展了跑團活動,為(wei) 期7天的活動中,不僅(jin) 包括晨跑,還包括體(ti) 能適應訓練、仰臥起坐、跳繩、拉伸等運動課程,同學們(men) 運動後充滿活力。
陳晨認為(wei) ,對於(yu) 中小學生來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優(you) 勢、弱勢,隻有家長才最了解。家庭在健康教育方麵,更多是要做好陪伴。比如孩子很胖,需要經常鍛煉,如果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成為(wei) 鍛煉的同伴,那麽(me) 孩子也就更願意堅持下去。
呂瑩則認為(wei) ,對於(yu) 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社會(hui) 、學校和家長要一起發力,營造良好的氛圍,引導大家一起關(guan) 注,同時家長和學校要及時跟孩子溝通,早發現早預防。”
陳晨說,當孩子沒有辦法靠自己解決(jue) 某個(ge) 問題時,就會(hui) 在心理上形成一個(ge) 難以逾越的坎兒(er) ,時間一長就會(hui) 積壓在內(nei) 心成為(wei) 一種負擔,這時家長或其他身邊的人就要特別關(guan) 注孩子的行為(wei) ,一旦出現異常,盡早介入。比如孩子非常沉溺於(yu) 遊戲,或者很依賴某個(ge) 人,這些可能都是一種警示,他們(men) 可能依賴遊戲或者某個(ge) 人來緩解他的焦慮情緒,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wei) 。
受訪青年中,00後占16.4%,90後占56.6%,80後占27.0%。
(應采訪對象要求,呂瑩、肖芷怡為(wei) 化名,王九龍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