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脫鉤”到“去風險”:看美國戰略意圖的本質

發布時間:2023-07-26 16:32:00來源: 光明日報

  【鳴 鏑】

  中美經貿關(guan) 係是建立在中美之間具有經濟相互依賴關(guan) 係的基礎之上的,但是,自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發生以來,中美經貿關(guan) 係開始趨勢性“脫鉤”。“脫鉤”是一種人為(wei) 地打破兩(liang) 國間經濟相互依賴、依存的關(guan) 係,部分減少甚至完全切斷之前的經濟聯係的戰略。“脫鉤”的戰略內(nei) 容十分複雜:有人為(wei) 限製中美關(guan) 係使之不那麽(me) 緊密的意圖;有刻意拆解全球供應鏈的做法;更有限製中國的技術發展,不讓中國在高端產(chan) 業(ye) 獲得技術優(you) 勢的政策操作。

  “脫鉤”提出的重要背景是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要超越美國,而且中國的創新能力也威脅到美國的全球技術領導者地位。以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為(wei) 代表的部分美國人士認為(wei) ,如果中國在自身有比較優(you) 勢的產(chan) 業(ye) 上取得技術進步,如在相對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產(chan) 業(ye) 方麵保持比較優(you) 勢,那對美國是有利的;而如果中國在美國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產(chan) 業(ye) 上,特別是在高端產(chan) 業(ye) 上取得進步,那麽(me) 美國就會(hui) 受到損害。在美國一些人看來,中美經貿關(guan) 係正處於(yu) 後者這樣的階段,即陷入了“薩繆爾森陷阱”。

  美國妄圖以“脫鉤”方式擺脫“薩繆爾森陷阱”,實際上麵臨(lin) 著兩(liang) 難困境。美國想通過人為(wei) 操控全球分工來排擠中國,但是卻無法無視相互依賴的世界經濟發展規律,更無法忽視中國市場。早在19世紀,馬克思在《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中就描述了第一次工業(ye) 革命所形成的世界經濟現象:新的工業(ye) 的建立已經成為(wei) 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guan) 的問題,這些工業(ye) 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men) 的產(chan) 品不僅(jin) 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過去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關(guan) 閉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麵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麵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如今,相互依賴仍是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征,各國利益交融,已經被織成一張複雜多變的全球網絡。在此背景下,美國提出“脫鉤”,企圖按照自己的意誌支配世界經濟,必然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脫鉤論”的破產(chan) 迫使美國不得不推出新話語——“去風險”。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去風險”意味著“共同抵製經濟脅迫,打擊傷(shang) 害我們(men) 工人的有害做法”,以及“保護對我們(men) 國家安全至關(guan) 重要的一小部分先進技術”。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我們(men) 是為(wei) 了降低風險,而不是脫鉤。”可見,美方妄圖用“去風險”解決(jue) “脫鉤”所麵臨(lin) 的兩(liang) 難困境,從(cong) “一刀切”對華封鎖轉向精準打擊,既要保持中美在低端領域的合作,又要遏製中國的技術進步。“去風險”的本質就是打造針對中國的“小院高牆”,是更加精細化的“脫鉤”,意在遏製中國發展,將中國鎖定在產(chan) 業(ye) 鏈低端,保持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領導地位,走出“薩繆爾森陷阱”。

  “去風險”的核心目標是保證美國的科技領先地位。美國國會(hui) “中國特別工作組”下設的中美科技關(guan) 係專(zhuan) 家小組發布的《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科技競爭(zheng) 的新戰略》政策報告指出,應明確與(yu) 美國國家安全直接相關(guan) 的特定技術和研究領域(即“小院子”),劃定戰略邊界(即“高牆”),對“院內(nei) ”的核心技術采取更強硬的科技封鎖。美國政府發布的《關(guan) 鍵和新興(xing) 技術國家標準戰略》報告概述了其通過製定關(guan) 鍵和新興(xing) 科技國際標準來加強美國全球領導力和競爭(zheng) 力的意圖。當前,第四次工業(ye) 革命已經來臨(lin) ,對全球科技領導地位的爭(zheng) 奪已經從(cong) 製造業(ye) 蔓延到數字產(chan) 業(ye) ,中國在通信技術、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物聯網等關(guan) 鍵數字領域的優(you) 勢引發了美國的擔憂。在新一輪數字競爭(zheng) 中,美國所謂的“去風險”就是要去掉中國發展壯大的風險。

  “去風險”的另一項重要內(nei) 容是供應鏈重塑。沙利文說:“從(cong) 根本上講,去風險意味著擁有有彈性、有效的供應鏈,並確保我們(men) 不會(hui) 受到任何其他國家的脅迫。”以大容量電池為(wei) 例,美國主要電池部件和電池製造的全球市場份額不到10%,作為(wei) 電動汽車淨出口國,美國依賴從(cong) 中國等國進口供應鏈上遊材料、電池組件和電池。由此,美國認為(wei) 電池供應鏈存在風險,應通過協調盟友和夥(huo) 伴國的供應來增加供應鏈的多樣性。可見,美國所采取的“去風險”措施,實質上是“去中國化”。

  雖然美國尚未公布“去風險”的具體(ti) 措施,但沙利文表示“去風險”和“脫鉤”在實踐中是完全一樣的。美國“脫鉤”措施涉及範圍廣泛,包括出口管製、投資限製、電信許可證和設備授權、簽證限製、金融製裁、技術交易規則、聯邦政府采購、維護數據隱私等。以“去風險”為(wei) 由實施上述措施,明顯是換湯不換藥。從(cong) 法律層麵看,“去風險”的字麵意思是在經濟損害並未實際發生,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對潛在風險進行規製。“風險”是指可能性而不是損害的事實,而WTO法隻允許在損害發生的情況下采取保護性措施,因此不確定情況下的保護性措施容易產(chan) 生爭(zheng) 端。WTO以往爭(zheng) 端表明,不確定性情況下風險防禦爭(zheng) 端的焦點通常是如何辨析政策的科學性與(yu) 政治意圖間的明確界限。WTO專(zhuan) 家曾質疑風險預防究竟是一種對科學不確定性的有效政策應對,還是讓不可接受的政策風險評估因素介入科學風險評估。

  拜登政府對“去風險”做了所謂的“科學性”包裝。2021年2月,拜登指示美國政府對關(guan) 鍵供應鏈進行全麵審查識別風險,並製定提高抵禦能力的戰略。拜登引用了一句諺語,“少了一顆鐵釘,掉了一塊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爭(zheng) ,亡了一個(ge) 國家”,認為(wei) 即使在供應鏈中的某一點出現小故障,也可能影響美國的安全。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樣一個(ge) 釘子足以亡國的風險評估顯然是在誇大風險,缺乏科學性。另外,美國將“去風險”延伸到供應鏈、技術貿易、政府采購等領域,會(hui) 擾亂(luan) WTO法的法理,破壞WTO法的嚴(yan) 謹性,進而損害經濟全球化健康普惠發展。

  (作者:程大為(wei) ,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光明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