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家衛健委印發行動計劃 改變由家屬聘請護工護理患者現狀

發布時間:2023-07-27 15:51:00來源: 法治日報

  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行動計劃提出醫療機構可按需聘用醫療護理員

  改變由家屬聘請護工護理患者現狀

  □ 本報記者 陳磊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其中提出“加強醫療護理員規範管理”,即醫療機構可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自理能力程度和護理級別等要素,在病區內(nei) 科學合理、按需聘用數量適宜、培訓合格的醫療護理員。

  按照原衛生部2010年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醫院臨(lin) 床護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護士應當按照護士條例和護士守則等規定,全麵履行義(yi) 務,完成臨(lin) 床護理工作,包括正確實施治療、用藥和護理措施,並觀察、了解患者的反應;對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護理和幫助等。但目前,囿於(yu) 我國護士數量不足,除一些特殊病房患者的生活護理由護士承擔外,普通病房的患者需要生活護理時,主要由家屬或自聘護工承擔,而市場化的護工費用,通常在一天兩(liang) 三百元甚至更高。

  《行動計劃》提出醫療機構可按需聘用醫療護理員,有著怎樣的背景?又是為(wei) 了解決(jue) 什麽(me) 現實難題?醫療機構按需聘用醫療護理員麵臨(lin) 哪些障礙?圍繞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姚淮芳,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嶽,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係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鄧勇。

  患者住院由醫院負責護理

  記者:國家有關(guan) 主管部門為(wei) 何要提出醫療機構可“按需聘用數量適宜、培訓合格的醫療護理員”?

  姚淮芳:這是針對目前醫療機構護理資源不足特別是護士數量不足而提出來的政策要求,對廣大患者和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希望能順利推行到各級醫院並有效執行,解決(jue) 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後顧之憂。

  由醫療機構聘請醫療護理員解決(jue) 了現實中患者和家屬自聘護工的諸多矛盾:如管理問題、費用結算問題、費用過高問題、護理質量問題等。如果由醫療機構聘請醫療護理員,形成“護士+護理員”護理模式,患者住在醫院裏,一切由醫院負責,減少了患者家屬在生活護理方麵的負擔。

  未來應該盡快出台配套製度,解決(jue) 護理服務的付費難題,建立護理費用各方共擔機製,加快探索建立醫療護理員製度,減輕患者及其家庭負擔。

  王嶽:在醫學界有一句俗話,“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可見護理工作對患者是多麽(me) 重要,即通過細致的工作促進患者的康複。但是,這些年來,由於(yu) 政府補償(chang) 機製不到位、醫保付費方式為(wei) 補償(chang) 患者而不是補償(chang) 醫療機構,醫療機構需要通過增加病床來維持自己的運營,但增加病床必然導致一個(ge) 結果,那就是床護比不能達標,進而導致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水平在下降。

  醫療機構引入醫療護理員是可行的,主要是為(wei) 了解決(jue) 醫院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可以改變醫院裏單純由護士進行整體(ti) 護理的模式,增加為(wei) 護士+護理員兩(liang) 個(ge) 層次的護理人員,增加了護理資源,可以改變目前由家屬聘請護工護理患者的現狀。

  鄧勇:一方麵,護士數量存在缺口。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標計算,我國醫療機構的專(zhuan) 業(ye) 護理人員——注冊(ce) 護士缺口達350多萬(wan) 人。另一方麵,我國臨(lin) 床老年人數量增多,失智失能、重症老年人增多,他們(men) 的護理需求更是加劇了護理資源的緊張,臨(lin) 床護士往往更多關(guan) 注危重患者的病情,普通病房的患者需要生活護理時,主要由家屬或自聘護工承擔。

  重醫輕護思想致護士缺口

  記者:醫療機構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根源何在?

  鄧勇:醫療機構護理人力資源不足有諸多因素。一是現實因素。隨著人口結構和疾病譜的改變,社會(hui) 對護理人員的需求迅速增加,與(yu) 短缺的護理人力資源形成矛盾。二是社會(hui) 因素。重醫輕護的思想導致醫護人員配備比例失衡。三是經濟因素。工資與(yu) 福利待遇較低,很多護理人員認為(wei) 發展前途堪憂而離職。四是職業(ye) 本身因素。工作強度大,據相關(guan) 主管部門信息統計中心的統計數據,65.2%的臨(lin) 床一線護士每天連續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五是製度因素。護理人員存在合同製與(yu) 編製的區別,但是目前醫院的編製大多沒有用於(yu) 護理人員。

  記者:根據《行動計劃》,醫療護理員應當在醫務人員的指導監督下,根據住院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情況,協助提供清潔、飲食、排泄等生活照顧服務。那麽(me) ,醫療機構聘請醫療護理員協助提供生活照顧服務之後,對醫療機構、護士人力資源來說有怎樣的意義(yi) ?

  鄧勇:醫療機構通過聘請醫療護理員能提供專(zhuan) 業(ye) 化、高質量的服務,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護,提升患者住院滿意度。同時醫療護理員能實現護理工作“分流”緩解醫院護士的工作壓力,減輕工作量,進一步優(you) 化醫療機構護理人員結構,充實臨(lin) 床護理人員。

  姚淮芳:醫療機構有了經過培訓合格的護理員以後,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護士的工作負擔,有助於(yu) 提升護士對患者的醫療護理水平。

  應將護理員服務納入醫保

  記者:由於(yu) 醫療護理員並不具備護理法律關(guan) 係的地位,其提供的護理服務目前難以納入醫療服務價(jia) 格體(ti) 係,也難以納入醫保報銷項目,我們(men) 可以進行怎樣的醫療護理員製度設計,以推動醫療機構聘用醫療護理員?

  姚淮芳:醫療機構需要建立聘用護理員的各項規章製度(管理製度、薪金製度等),這些製度要在實踐中不斷走向規範。但更重要的是,由政府機構統一建立規範合理的醫療護理員價(jia) 格體(ti) 係,便於(yu) 醫療機構操作執行,也能得到患者和家屬的認可,不會(hui) 導致新的糾紛和矛盾。護理員服務不能納入醫保報銷項目,屬於(yu) 自費項目,必須得到患者和家屬的認可,將來應該將護理員服務納入醫保報銷項目,減輕患者和家屬的負擔。

  總的來說,醫療護理員製度設計合理、規範,能推動醫療機構聘用護理員政策有效推廣執行,這些製度還包括醫患雙方就護理員責任、經費承擔溝通知情製度。從(cong) 改革趨勢看,醫院的護理員製度應該規範化、職業(ye) 化、專(zhuan) 業(ye) 化,護理收費標準化,護理員應該是經過職業(ye) 培訓後持證的專(zhuan) 業(ye) 人員。此外,也要有政策法規保障護理員的個(ge) 人權益。

  鄧勇:從(cong) 經濟角度,通過給予醫療機構護理費優(you) 惠,醫療機構聘用醫療護理員。具體(ti) 而言,探索建立各個(ge) 地區的護理費收費標準,按照財政、醫保、患者各負擔一點的原則,由三方共同承擔。2022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全國護理事業(ye) 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補齊護理短板弱項,建立醫療護理員管理製度,探索建立和發展醫療護理員職業(ye) 隊伍。這就需要各級政府財政拿出一部分財力作為(wei) 撬動杠杆,激發社會(hui) 資本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參與(yu) ,人社部門、財政部門落實促進就業(ye) 及創業(ye) 扶持政策,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護理員職業(ye) 培訓補貼範圍,對醫院護理員服務所需設施設備改造給予財政支持,根據人員數量對醫院培訓和使用護理員提供補助,降低醫院成本等。(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