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創新驅動促發展提質

發布時間:2023-07-31 10:51:00來源: 經濟日報

  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hui) 議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ti) 經濟和中小微企業(ye) 發展。

  下半年,如何繼續完善科技創新體(ti) 係,為(wei)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堅實保障?如何更好激發中小微企業(ye) 的科技創新活力、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記者就相關(guan) 問題采訪了專(zhuan) 家學者。

  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對優(you) 化供給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yi) 。研發經費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源頭之水,其投入規模和占GDP的比重不僅(jin) 反映了一國對研發活動資金支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體(ti) 現了經濟轉型升級進程和高質量發展水平。

  “中國的創新、研發投入還在高速增長的通道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將繼續把支持科技創新擺在優(you) 先位置,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效能,更好發揮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作用,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落實完善財稅支持政策,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未來財稅政策重點支持的方向。建立完善適應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財政資金管理機製,構建完善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等保險補償(chang) 機製……一係列強投入、增稅惠、促改革的財稅政策“組合拳”,對支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要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根據需要攻關(guan) 解決(jue) 科學、技術和創新的問題,並在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人才隊伍培養(yang) 使用、科技政策製度製定、科研成果評價(jia) 等方麵作出重點安排。”科技部部長王誌剛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著力圍繞如何按照“四個(ge) 麵向”解決(jue) 重大問題、如何緊盯攻關(guan) 目標等重點,集中力量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國家創新體(ti) 係更加高效。

  強化企業(ye) 主體(ti) 地位

  從(cong) “創新主體(ti) ”轉變為(wei) “科技創新主體(ti) ”,企業(ye) 在國家創新體(ti) 係中的地位上升到新高度。

  “我國經濟已經轉向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要求企業(ye) 作為(wei) 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結合點,發揮黏合作用,貫通起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鏈條。”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表示,企業(ye) 要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方麵投入更多力量。

  “我國企業(ye) 基礎研究經費投入長期在低位徘徊,投入規模低於(yu) 美、日、德、韓等國。”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技術預測與(yu) 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玄兆輝告訴記者,我國企業(ye) 研發經費中基礎研究占比僅(jin) 為(wei) 0.8%,歐美創新強國的占比普遍在5%以上。

  玄兆輝表示,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必須堅決(jue)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對科技創新的支撐引導作用。加快推進重大科技項目落地實施,充分利用好政府引導基金、研發後補助、創新券等政策工具,進一步激勵企業(ye) 科技創新;要針對科技型企業(ye) 的成長特點,在人才引進、融資支持等方麵,提供更為(wei) 精準優(you) 質高效的服務,為(wei) 企業(ye) 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

  既要舍得砸真金白銀攻堅“科技之芯”,也要能放權賦能、鬆綁解障,拿出實招好招為(wei) 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生態。

  “我們(men) 將吸納更多企業(ye) 界科技專(zhuan) 家進入國家科技專(zhuan) 家庫,建立企業(ye) 家科技創新谘詢座談會(hui) 議製度等,支持企業(ye) 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參與(yu) 國家科技創新決(jue) 策。”吳朝暉說,科技部將持續在政策、要素和項目等方麵持續發力,圍繞強化企業(ye) 在科技創新決(jue) 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中的主體(ti) 地位,支持企業(ye) 提高創新能力。

  完善金融扶持體(ti) 係

  目前,我國有5200多萬(wan) 戶中小微企業(ye) 。作為(wei) 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發展,事關(guan)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yi) 。

  “工信部將繼續堅持專(zhuan) 精特新發展目標,引導中小企業(ye) 以專(zhuan) 注鑄專(zhuan) 長、以配套強產(chan) 業(ye) 、以創新贏市場。同時鼓勵金融機構打造‘專(zhuan) 精特新貸’等金融產(chan) 品,引導金融資源加大對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以及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等的支持力度。”工信部中小企業(ye) 局負責人牟淑慧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與(yu) 金融部門、財政部門深化對接合作,強化產(chan) 業(ye) 政策與(yu) 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對接,推動更多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發展。

  針對部分銀行對科技型企業(ye) “看不懂”“摸不準”,前沿研究、成果轉化等創新環節中的風險投資介入不足等問題,吳朝暉表示,科技部將進一步強化科技與(yu) 金融部門工作的協同聯動,引導銀行建立企業(ye) 科技創新能力評價(jia) 體(ti) 係,構建適應科技型企業(ye) 輕資產(chan) 特點的信貸產(chan) 品。

  “當前,科技金融工作還麵臨(lin) 圍繞創新全鏈條的係統設計不足、專(zhuan) 門的支持工具和產(chan) 品不多等問題。”吳朝暉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以科技創新全鏈條、科技型企業(ye) 全生命周期融資兩(liang) 大需求為(wei) 係統牽引,堅持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liang) 條腿走路”,堅持分類施策和精準施策有機結合,堅持支撐科技攻關(guan) 和服務實體(ti) 經濟同步推進,不斷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加快實現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