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破題金融服務“三農”
如何挖掘農(nong) 業(ye) 數據的信用價(jia) 值?這不僅(jin) 是金融服務“三農(nong) ”的基礎,也是待解的難題。當前,衛星遙感技術的探索應用正在嚐試破題。
近日,盤錦田莊台水稻田衛星遙感項目成功獲取了該地塊的首張衛星遙感圖片,接下來,該項目還將圍繞長勢檢測、產(chan) 量預估、災害預警等內(nei) 容,每周對地塊實施遙感監測。項目背後,是銀行業(ye) 的數據化農(nong) 業(ye) 信貸管理探索。2021年,中國工商銀行打造“衛星遙感影像智能分析係統”,聯合國家重點研究機構及企業(ye) ,通過產(chan) 學研合作、合作引入等方式,持續拓展平台的通用算法、農(nong) 業(ye) 遙感分析專(zhuan) 用算法等能力。
金融服務“三農(nong) ”,難在資產(chan) 評估。記者調查發現,貸款業(ye) 務的核心能力是風險定價(jia) 能力,即如何評估抵押、質押資產(chan) 的風險等級,再根據不同的風險評級確定相應的貸款價(jia) 格、貸款額度。“不少農(nong) 業(ye) 資產(chan) 的價(jia) 值受季節性、氣候性等外部因素影響較大,具有不確定性。”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貸款發放後,金融機構通常較難掌握農(nong) 戶的生產(chan) 經營情況、資金使用去向等信息,加之第三方評估機構缺乏,合理的風險評估模型較難被建構。
此外,資產(chan) 評估還需要依托兩(liang) 方麵工作,即農(nong) 情觀測、農(nong) 業(ye) 數據,但這兩(liang) 方麵工作也存在諸多難點。從(cong) 農(nong) 情觀測的角度看,董希淼認為(wei) ,農(nong) 業(ye) 資產(chan) 通常小額、分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麵積廣、種類多、地形複雜,人工勘察的難度大,評估成本高。從(cong) 農(nong) 業(ye) 數據核實的角度看,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銀行可使用的涉農(nong) 數據尚不十分充足,信息不對稱問題依然存在,核實農(nong) 戶信息的難度較大。
“針對以上問題,目前已有部分商業(ye) 銀行先行先試,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台,並與(yu) 當地政府協同合作,促進資源變資產(chan) 、信息變信用。”董希淼說。
以工商銀行“衛星遙感影像智能分析係統”為(wei) 例。在該係統的輔助下,銀行在信貸準入、盡職調查、貸後監測預警等方麵擁有了更多數據來源。“係統匯聚了遙感影像、氣象信息、經營土地情況等多源數據。”工商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分析衛星影像中的變化特征,智能解譯土地、農(nong) 田、水域等多種目標信息,再結合農(nong) 學作物知識,打造了五類農(nong) 業(ye) 場景監測模型,即作物分類、長勢監測、產(chan) 量預估、災害預警、漁排監測,係列模型貫穿整個(ge) 貸款周期。“在此基礎上,銀行能夠更加精準地開展農(nong) 情觀測,有效解決(jue) 了人工勘測成本高、誤差大等問題。”上述負責人說。
專(zhuan) 家認為(wei) ,發展農(nong) 村數字普惠金融將成為(wei)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的重點。原中國銀保監會(hui) 發布的《關(guan) 於(yu) 銀行業(ye) 保險業(ye)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銀行機構要積極破解農(nong) 村金融增信難題,拓寬農(nong) 村合格抵質押品範圍,探索豐(feng) 富增信方式;與(yu) 此同時,要加大科技應用力度,提升數字化、信息化服務水平。“除了農(nong) 業(ye) 領域,衛星遙感技術還應用於(yu) 風車、光伏、塔吊、建築物、電塔、道路橋墩等項目的融資場景監測。”工商銀行上述負責人說,近年來,該行深入推進“數字工行”建設,加快促進業(ye) 務、科技、數據深度融合,下一步將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重點工作,持續豐(feng) 富衛星遙感應用場景建設,研發碳排放評估等模型,豐(feng) 富農(nong) 業(ye) 監測作物種類,讓衛星遙感技術更好地賦能金融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