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
民營經濟作為(wei) 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增長的主力軍(jun) 、創新創業(ye) 的主陣地、民生改善的主渠道。綿陽發展態勢向好,民營經濟是重要支撐。麵對總體(ti) 運行態勢良好,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回暖基礎尚不牢固的民營經濟,著力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對提振經營主體(ti) 信心、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有著積極意義(yi) 。
優(you) 化營商環境要聚焦關(guan) 鍵環節放權賦能,提升政務服務質效至關(guan) 重要。近年來,綿陽通過簡政放權、流程再造、靠前服務等方式持續精簡材料、降低費用、壓縮審批時間,讓企業(ye) 辦事“零跑腿”成為(wei) 常態,“跑一次”成為(wei) 上限。對於(yu) 營商環境的改善,紮根當地20多年的綿陽富臨(lin) 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深有體(ti) 會(hui) 。該公司二期項目開建前,政府部門上門幫其協調解決(jue) 土地、電力等方麵問題,力求讓企業(ye) 感受到服務做“加法”、流程做“減法”帶來的便利,最大程度滿足企業(ye) 發展需求。推動發展,需要的就是這種換位思考的態度。隻有辦事容易、辦事方便,營商環境優(you) ,企業(ye) 才能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
優(you) 化營商環境還要敢於(yu) 動真碰硬,要在事關(guan) 公平競爭(zheng) 的改革上下功夫。從(cong) 綿陽的實踐不難看出,營商環境是一項綜合性的改革工程,隨著改革漸入深水區,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是難題。許多改革攻堅跨部門、跨係統、跨層級,許多難點堵點涉及平等準入、要素獲取、社會(hui) 信用。綿陽的做法是,持續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執法,健全多元糾紛化解機製,實現20%的涉企糾紛化解在訴前;持續推動“法治體(ti) 驗”製度化、常態化;持續推進優(you) 化營商環境“兩(liang) 清”行動,嚴(yan) 肅查處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加大對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
隻有讓民企、國企、外企在政府采購、招投標等領域站在同一起跑線,破除民企在土地、資金等生產(chan) 要素獲取方麵的隱性壁壘,才能讓民企在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zheng) 環境中放心幹、大膽闖,心無旁騖發展壯大。
不僅(jin) 是在綿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何時何地都是護航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一個(ge) 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的城市,一定能讓全社會(hui) 創新創造創業(ye) 的活力競相迸發,不斷推進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