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車企出海需加強全球化運營

發布時間:2023-08-14 15:41:00來源: 經濟日報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整理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234.1萬(wan) 輛,同比增長76.9%。根據日本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同期日本汽車出口202萬(wan) 輛,同比增長17%。

  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

  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顯現

  “汽車出口增長較快,一方麵是新能源汽車拉動。”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出口目的地為(wei) 西歐和東(dong) 南亞(ya) 市場。近兩(liang) 年,對比利時、西班牙、斯洛文尼亞(ya) 和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成為(wei) 亮點,而今年上半年對泰國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出口也在走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wan) 輛,同比增長1.6倍,占汽車整體(ti) 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出口到比利時、英國的汽車數量均超10萬(wan) 輛。此外,出口到西班牙的汽車超7萬(wan) 輛,意大利為(wei) 近5萬(wan) 輛。

  “另一方麵,自主品牌的傳(chuan) 統燃油車對俄羅斯的出口也出現了大幅增長。”崔東(dong) 樹表示,自俄烏(wu) 衝(chong) 突後,很多主流跨國車企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我國車企正好填補了這些企業(ye) 退出後的部分市場空缺。當前,俄羅斯已成為(wei) 我國第一大汽車出口目的地國家。

  今年上半年,我國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數量超37萬(wan) 輛,大幅增長622%。目前,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占俄羅斯新車銷量的比重高達49%,而去年這一占比僅(jin) 為(wei) 22%。

  具體(ti) 到車企,奇瑞在俄羅斯新車銷量同比增加3.4倍,僅(jin) 次於(yu) 俄羅斯本土汽車品牌拉達,在俄羅斯新車市場中的份額為(wei) 12.2%;長城哈弗銷量同比增加4.2倍,市場份額達到10%;吉利銷量增加3.2倍,市場份額為(wei) 8.4%。

  汽車出口大幅增長更離不開我國汽車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的整體(ti) 提升和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規模與(yu) 成本優(you) 勢。

  “我國車企正向開發能力已與(yu) 全球知名車企水平比較接近;外觀設計能力或者對外觀理念的理解能力大幅提升;產(chan) 品體(ti) 驗得到了消費者認可,已經與(yu) 國際車企的水平很接近;質量管控能力達到了國際水平;創新速度、反應速度甚至超過很多跨國車企。”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副總工程師許海東(dong) 表示,特別是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規模優(you) 勢、品質優(you) 勢明顯,出口車型性價(jia) 比普遍優(you) 於(yu) 當地同級車型。

  “‘行駛、轉彎、停車’等基本性能大幅提高,方向盤十分靈敏,轉彎的時候也沒有飄的感覺。”對於(yu) 中國汽車產(chan) 品超出預期的進化,日產(chan) 汽車首席執行官內(nei) 田誠感受更為(wei) 深刻。

  高增長能否持續

  與(yu) 中國汽車上半年出口高增長的原因相比,當前人們(men) 更關(guan) 心的是高速增長能持續多久。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預計,今年我國汽車出口規模將超過400萬(wan) 輛。更有獨立分析機構預測,該數據今年有望達440萬(wan) 輛。

  中汽協剛剛發布的7月份數據也符合這樣的預測。7月份,我國汽車出口39.2萬(wan) 輛,同比增長35.1%。其中,傳(chuan) 統能源汽車出口29.1萬(wan) 輛,同比增長23.2%;新能源汽車出口10.1萬(wan) 輛,同比增長87%。

  “中國汽車未來出口形勢不一定如想象樂(le) 觀。”也有專(zhuan) 家表示了擔憂。汽車出口不僅(jin) 受出口國的產(chan) 品力和企業(ye) 的海外戰略影響,也受當地企業(ye) 產(chan) 品水平和國際經濟貿易、地緣政治等因素製約。

  有分析認為(wei) ,如果歐盟通過關(guan) 稅、政策等手段對中國汽車進行限製,我國汽車出口將缺失一大部分市場。而歐洲傳(chuan) 統老牌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趕上來之時,我國汽車出口也將受到擠壓。

  “我國電動汽車在海外爭(zheng) 奪市場份額,不會(hui) 是一帆風順的。”許海東(dong) 坦言。

  盡管國內(nei) 市場接近飽和狀態,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但不少中國汽車廠商以及供應鏈廠商還是願意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進入海外市場。這是因為(wei) ,一方麵,憑借中國本土這個(ge) 大市場一步步吸收國外技術和經驗成長起來的自主品牌車企,隨著國內(nei) 競爭(zheng) 持續加劇,需要轉向全球尋找生存和生長空間;另一方麵,汽車是一個(ge) 全球化的產(chan) 業(ye) 。縱觀全球,幾乎每個(ge) 發達國家的汽車產(chan) 業(ye) 和知名車企都要邁向全球。

  邁向更高層次國際化

  如何更好地邁向全球,完成從(cong) 本土車企到全球車企這一重大跨越,這不僅(jin) 是當前國內(nei) 有夢想的車企必須麵對的課題,也是企業(ye) 在國家實力增強後依據市場情況進行的合理戰略布局。

  汽車出口基本分5個(ge) 階段:機遇型貿易、品牌型貿易、簡單KD製造、全麵本土化製造和全麵國際化。“目前,中國車企基本處於(yu) 第二、第三階段,但不同車企也不盡相同,有些企業(ye) 甚至直接跳至第三、第四階段。隻要企業(ye) 有實力、有規劃,也是一種不錯的嚐試。”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魏文清表示,中國車企的海外發展要錨定重點市場,做好重點區域發展。

  崔東(dong) 樹表示,未來中國自主品牌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需要在技術方麵有效提升,確保自己的產(chan) 品技術和標準達到甚至超越當地標準,尤其在測試、環保等各方麵要按照高標準去做,並按照當地市場的需求進行針對性改進。

  “同時,我們(men) 在銷售維護方麵也要做一些相應的努力,在海外建立良好的使用環境。不管是充電設施還是售後維護等都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機製,確保用車滿意度提升。”崔東(dong) 樹說。

  隨著銷量增加,不同企業(ye) 在不同地區會(hui) 采取相應的本土化措施。海外建廠不僅(jin) 可以獲得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還可以為(wei) 企業(ye) 降低物流等方麵的成本。更關(guan) 鍵的是,海外建廠還可以幫助當地政府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帶來稅收,甚至助力當地汽車工業(ye) 發展,實現共贏。據了解,廣汽埃安已於(yu) 今年3月底向泰國方麵遞交投資意向書(shu) ,將投資64億(yi) 泰銖建設電動汽車工廠。

  前不久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入股小鵬汽車,奧迪與(yu) 上汽簽署新的合作框架,寧德時代通過技術授權與(yu) 福特汽車合作在美國建廠。這些跡象表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外企業(ye) 合作的大邏輯已在發生扭轉。

  上世紀80年代,跨國車企通過在中國成立合資工廠,用自身技術換取中國市場,形成了很多典範。有專(zhuan) 家表示,當下中國企業(ye) 應學會(hui) 用自身的先進技術與(yu) 外資企業(ye) 在當地合作,而非單打獨鬥。這樣不僅(jin) 可以換取更寬廣的國際市場,也能更好地提升全球化經營水平。

  (經濟日報 楊忠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