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人才欠缺,養老專業作為“入學即入職”項目試點
養(yang) 老人才欠缺,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作為(wei) “入學即入職”項目試點
養(yang) 老院裏來了年輕人
對21歲的婁寅臻來說,每天的工作從(cong) 早晨七點開始。給老人們(men) 分發早餐,然後是伴隨著音樂(le) 陪著老人們(men) 跳操,接著,她要為(wei) 無法行動的老人翻身,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到窗邊看風景。
下午還是一樣的工作,周而複始。
婁寅臻是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大三學生,眼下正在養(yang) 老院裏實習(xi) ,如無意外,將在今年9月正式入職。這家養(yang) 老院裏,大多數正式護工年齡40歲往上,最年輕的也超過30歲了。她是養(yang) 老院裏少見的年輕人。
過去,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的大專(zhuan) 學生們(men) 要在學校進行兩(liang) 年的學習(xi) ,最後一年,養(yang) 老院會(hui) 成為(wei) 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課堂。
2023年5月,“入學即入職、學習(xi) 即上崗”的培養(yang) 模式在北京市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推進會(hui) 暨職業(ye) 教育宣傳(chuan) 月上被提出。今年9月,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的35位大二學生,將提前進入養(yang) 老院進行實習(xi) 。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北京信息職業(ye) 技術學院和北京交通運輸職業(ye) 學院是該模式的三所首批試點校。學校與(yu) 相關(guan) 領域龍頭企業(ye) 合作,將企業(ye) 招工和學校招生融為(wei) 一體(ti) ,學生入學後獲得學生和見習(xi) 職工雙重身份,校企一體(ti) 招生、共同培養(yang) 、雙基地訓練,畢業(ye) 後即可直接轉為(wei) 正式員工。
北京市教委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這項政策一方麵是職業(ye) 教育培養(yang) 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麵,也是為(wei) 解決(jue) 北京重點領域的人才緊缺問題。
“但是,在實踐中一定會(hui) 麵臨(lin) 多方麵的困難,需要考慮多方麵的問題,比如學生家長的意願、企業(ye) 是否能夠提供長遠的支持都需要畫個(ge) 問號”。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職業(ye) 與(yu) 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趙誌群認為(wei) 。
真正的實踐與(yu) 學校上課不同
即使在經過8個(ge) 月的實習(xi) 後,婁寅臻已經成為(wei) 了能獨當一麵的護理員,21歲的她也仍然記得剛上大三第一次走入養(yang) 老院時忐忑又惶恐的心情,電梯打開,是一輛輛遊走的輪椅,一雙雙蒼老的眼睛望著她。
作為(wei) 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婁寅臻曾在學校裏進行兩(liang) 年的專(zhuan) 業(ye) 練習(xi) 。2010年,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智慧健康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開始招生,是最早開設養(yang) 老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高職院校之一。
在學校裏,婁寅臻已經做好了職業(ye) 規劃和心理準備,但當真正開始自己為(wei) 期八個(ge) 月的實習(xi) ,麵對實實在在的老人們(men) ,她感到不安和無所適從(cong) 。
第一天上班,她的恐懼被一個(ge) 擁抱化解,一位奶奶在她做完自我介紹後把她喊了過去,重重地抱了她一下,婁寅臻說,“我感覺我們(men) 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婁寅臻在護理崗和社工前台崗之間選擇了前者,這也意味著她的實習(xi) 會(hui) 更加辛苦一些,每天早晨,她和同事們(men) 要提前10分鍾到崗,替老人分好飯食,遇到進食困難的老人,她需要在老人床邊,一口一口喂飯。結束早飯後,她帶領老人們(men) 做早操。午休後她需要帶著老人們(men) 做手工、分發洗好的衣物。工作從(cong) 早上七點開始,一般需要忙到晚上七點。
每天固定任務還有為(wei) 老人翻身、換紙尿褲、洗澡、幫助排便等,“不僅(jin) 是身體(ti) 累,心理上每天也要克服很多困難。”婁寅臻說,對一線的護理人員來說,每一個(ge) 簡單的護理動作背後都有一套完整的行動教程,以翻身為(wei) 例,每隔半小時,“先要把床放平,再讓平躺的老人胳膊環抱在胸前,我們(men) 一隻手放在老人肩膀下麵,一隻手拉住膝關(guan) 節踝窩下,再拉一把。”
真正的實踐與(yu) 學校裏的上課不同,“我們(men) 在學校裏練翻身就像在上表演課,總能從(cong) 同學身上借點力,有時候會(hui) 笑場,有時候同學自己就翻身過去了。”
北京首開寸草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西釣魚台院區養(yang) 老院的院長廉潔看到,近年來,養(yang) 老院裏的年輕人逐漸多了起來,“從(cong) 前,基本上隻有外地中年人從(cong) 事護理工作,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了養(yang) 老行業(ye) 的前景。”
幹養(yang) 老行業(ye) 需要過“三觀”
隨著“入學即入職”項目的實施,實習(xi) 的時間將被提前到大二上學期,也就意味著,更年輕的學生將會(hui) 走入養(yang) 老院。
19歲的劉鬆嶺是北京本地人,過完這個(ge) 暑假即將升入大二,聽到這個(ge) 項目,他的第一反應是“誰去啊?我才不去!”他的想法是,“大學期間大家肯定想盡量出去玩,一想著說自己比別人更早一點就上班了,心裏是不能接受的”。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智慧健康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教師鄒亮坦言,“一開始確實麵臨(lin) 了不少阻力,學生們(men) 的第一反應是學校‘賣人頭’,將學生賣給企業(ye) ‘做苦力’。”
大學讀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是劉鬆嶺自己的選擇,“我個(ge) 人覺得養(yang) 老是個(ge) 朝陽產(chan) 業(ye) ,以後的就業(ye) 空間很廣,雖然基本上都是私企,但是福利待遇估計也不會(hui) 太差”,即使如此,“後來來了學校,真的了解了養(yang) 老,其實也是有一定後悔的”,後悔主要在“沒想到都要從(cong) 一線做起,我的同學們(men) 都是沒想到的,大家誰都不願意去做一線。”
劉鬆嶺還記得,在課堂上,老師向他們(men) 提起過,幹這行要過三觀,“生死觀、屎尿觀和性別觀”,他心裏打鼓,“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做好準備了。”
和劉鬆嶺同年級同專(zhuan) 業(ye) 的王婷也說不好自己有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一些簡單的工作還可以,但如果涉及老人私人方麵的問題,那我可能還需要一些心理建設。”
對王婷來說,學校的課程與(yu) 她在報誌願時預想的不太一樣。預想中,她以為(wei) 會(hui) 從(cong) 管理崗做起,但在課堂上,她學會(hui) 了鋪床單、替老人翻身,知道了在必要時甚至需要替老人解決(jue) 大小便,還了解到養(yang) 老院裏的老人有可能沒辦法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困難比她一開始預想的要多。
薪資也要比她預想中的少一些,她為(wei) 自己算了一筆賬,“一個(ge) 月4500元的話,算下來一天也就是一百元出點頭”,她將這份未來可能麵對的工作與(yu) 家鄉(xiang) 縣城中自己能夠找到的工作對比,“家鄉(xiang) 雖說工資低,但相應的工作會(hui) 輕鬆很多”,可是“畢竟都出來了,還是想在外麵再待一段時間”。她也想過,如果之後在心理上實在接受不了,她也會(hui) 考慮轉行業(ye) 。
鄒亮曾向學生一對一了解過情況,“學生們(men) 不願意去參與(yu) 這個(ge) 項目,主要有三方麵的原因,第一,有一部分學生以後就不想幹養(yang) 老,入學的時候就很抵觸;第二,有學生玩心還很重,仍然想過大學生活,是否仍然擁有寒暑假也是影響學生考慮的因素之一;第三,有一部分學生在考慮專(zhuan) 升本,這部分學生所占比重還挺大。”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2022年7月,北京市教委召開2022年北京市職業(ye) 教育工作會(hui) 議,部署北京市《關(guan) 於(yu) 推動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十大重點任務,即北京職教“新京十條”。其中提到,深入探索中國特色學徒製,真正實現“入學即入職、工學結合”學徒製身份,建立見習(xi) 職工繳納社保由財政經費進行合理負擔的工作機製。
北京市教委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入學即入職”項目是北京市在中國特色學徒製上的探索,此前職業(ye) 教育在職業(ye) 教育的學徒製上進行過一係列探索,此次改革,也希望能將行業(ye) 缺口與(yu) 人才培養(yang) 進行對齊,“現在北京養(yang) 老人才欠缺,將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作為(wei) 試點也是基於(yu) 此的考慮。”
7月28日,北京市教委給新京報記者的書(shu) 麵答複中提到,開展“入學即入職”的項目,從(cong) 宏觀上來看,一是有利於(yu) 促進學生優(you) 質就業(ye) 。傳(chuan) 統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論學習(xi) ,但在實際工作中可能缺乏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入學即入職”培養(yang) 模式,學生在學習(xi) 過程中接觸真實的工作環境和任務,提前獲得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學生的職業(ye) 素養(yang) 和就業(ye) 能力,從(cong) 而增強就業(ye) 競爭(zheng) 力。
同時,有效提高教育質量、推動企業(ye) 轉型發展、促進區域社會(hui) 發展均是這一項目的實施目的。
“我們(men) 正在搞小規模的試點,並不是所有的專(zhuan) 業(ye) 都適合這種培養(yang) 模式,目前範圍還不會(hui) 搞得太大,也全部是學生自願的。”該工作人員表示。
在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入學即入職”項目籌備了兩(liang) 年之久,“去年我們(men) 就希望項目能上馬實行,但因為(wei) 各種原因,時間被推遲到了今年下半年”,智慧健康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同學們(men) 將要成為(wei) 北京“入學即入職”項目的第一批先行者,目前,項目正在進行試點班學生招募。
鄒亮說,站在校方的角度看來,之所以要進行這樣的改革,是因為(wei) 畢業(ye) 生的流失率太高,而校方迫切地希望能夠將學校培養(yang) 出的學生留在養(yang) 老行業(ye) ,此前,學生一兩(liang) 年後仍然從(cong) 事養(yang) 老行業(ye) 工作的平均下來隻有40%。他為(wei) 這個(ge) 數據感到惋惜。
據北京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hui) 發布的《2022年北京市老齡事業(ye) 發展概況》,2022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總量持續增加,占總人口比重不斷提升,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據統計,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為(wei) 465.1萬(wan) 人。
“從(cong) 全國的形勢來說,養(yang) 老行業(ye) 的人才缺口是非常大的,招生的院校本身就少,招生又困難,每年畢業(ye) 的學生有限,但很多學生學了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實習(xi) 完之後,就不再繼續從(cong) 事本專(zhuan) 業(ye) 工作了。”鄒亮說。
“原來的學生實習(xi) 8個(ge) 月,大三才開始去實習(xi) ,在大三之前,會(hui) 通過去企業(ye) 參觀等方式讓他們(men) 認識企業(ye) ,”鄒亮介紹,“這種模式學生一方麵對企業(ye) 認識不夠,另一方麵對行業(ye) 本身發展的狀況不了解,這樣會(hui) 導致他們(men) 有一種天然的抵觸情緒,所以流失率更高了”。
教師閆亞(ya) 楠和畢業(ye) 生們(men) 有過交流,“他們(men) 說在學校學的東(dong) 西拿到企業(ye) ,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有一點斷檔,所以我們(men) 就希望多方聯動,這樣培養(yang) 出來的學生能夠直接上手,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提前走進養(yang) 老行業(ye)
為(wei) 了讓學生們(men) 接受“入學即入職”這個(ge) 項目,鄒亮和同事們(men) 通過公開的講座和私下的聊天,在前期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
鄒亮從(cong) 工資層麵介紹了養(yang) 老行業(ye) 近十年來的變化,“包吃住,扣除五險一金,2016、2017年左右是3000多元,2020年前後,大概有4000多元,到這兩(liang) 年,到手能拿到5000多元,好的能上6000元。”
再後來,學院官方的宣講慢慢鋪開,並且邀請企業(ye) 進校推進。
在校方看來,這是一個(ge) 全新的項目,鄒亮表示,雖然院方對學生做過一對一的摸底談話,但仍然尊重學生的意願,“願意留在學校當學生沒問題,願意參加這個(ge) 項目也可以。”
在選擇養(yang) 老行業(ye) 之前,劉鬆嶺打過零工,當過兼職的籃球教練,後來和老師、院長幾次溝通,他成為(wei) 了班裏第10個(ge) 報名的人。“反正早晚都要步入社會(hui) ,去了之後適應不了,學校也可以幫忙兜底。”
劉鬆嶺說,“所謂的‘上班’,其實也是一種學習(xi) 的方式,一周兩(liang) 休,也有寒假暑假。在學校上學的時候,沒有人會(hui) 給你一個(ge) 月開2000多塊錢,去了之後一邊學,一邊融入到項目裏。”
“我之前對養(yang) 老行業(ye) 也沒有那麽(me) 多抵觸,隻是不想耽誤太多自己玩耍的時間”,他說,“既然已經讀了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那這就是我的優(you) 勢,我一定要利用好這個(ge) 優(you) 勢”,劉鬆嶺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是成為(wei) 一個(ge) 類似“養(yang) 老中介”的人,能夠為(wei) 需要養(yang) 老院服務和院方進行牽線搭橋,“我隻有在一線幹過,才能了解一線的情況,最終才能實現我的目標。”
王婷在真正做決(jue) 定之前“想了很久”。她今年19歲,來自河北農(nong) 村,高中時學藝術,高考也考上了一所民辦本科,但一年學費要近三萬(wan) ,為(wei) 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她放棄了。
高中時,王婷了解到我國老齡化嚴(yan) 重,與(yu) 此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也會(hui) 容易找到工作。因此,高考之後,她選擇了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畢竟養(yang) 老是朝陽產(chan) 業(ye) ,以後好找工作,也能穩定一點,讓家裏人也能夠安心”。
而現在,王婷最終說服了自己,“專(zhuan) 業(ye) 本身就是養(yang) 老,畢業(ye) 之後也會(hui) 進入養(yang) 老院學習(xi) 工作,現在隻不過是把步調提前了一些。”
王婷回憶起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內(nei) 容,在學習(xi) 如何為(wei) 老人翻身時,老師講解完畢後,接下來的練習(xi) 環節通常是由一個(ge) 同學假扮老人,另一個(ge) 發出指令,並進行動作,最開始他們(men) 覺得這像表演課,“總是忍不住笑場”,她想上手為(wei) 真正的老人服務一把,“實際情況肯定和我們(men) 在課堂上的練習(xi) 有一些不同”。
王婷說,更重要的是,這個(ge) 項目能為(wei) 她的家庭減輕負擔。“如果在機構的話,住宿是免費的,學校這邊的住宿費也可以減免。”
如果能順利入選,今年秋天,王婷每個(ge) 月能夠拿到1500元的薪資補貼,她曾覺得這筆錢太少,“但是後來想了一下,我們(men) 過去畢竟是學習(xi) ,我們(men) 所做的護理工作相比於(yu) 正式員工肯定會(hui) 少,也需要正式員工幫忙帶教,所以說工作工資少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邁過最開始的坎兒(er) 就會(hui) 越來越好
今年秋天,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將從(cong) 78位升入大二的學生中,招募35位進入項目,項目啟動後,學生大二能以見習(xi) 職工的身份進入企業(ye) ,“相當於(yu) 提前一年了解行業(ye) ,更早地確定職業(ye) 規劃。”鄒亮說。
具體(ti) 的方案被鄒亮解讀為(wei) 1+2和4+1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xi) 一年,再到企業(ye) 學習(xi) 兩(liang) 年;在企業(ye) 實習(xi) 4天,回校上課1天。
目前,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試點項目的合作單位為(wei) 北京首開寸草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和北京慈愛嘉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在校方看來,“兩(liang) 家都是養(yang) 老的龍頭企業(ye) ,他們(men) 的模式不一樣,一個(ge) 是社區養(yang) 老,以社區嵌入式養(yang) 老為(wei) 主,另一種是居家上門服務或者是驛站為(wei) 主的,兩(liang) 個(ge) 模式完全不一樣,我們(men) 會(hui) 給學生更多的選擇。”
鄒亮介紹道,根據相關(guan) 協定,企業(ye) 需要根據不同階段特點,為(wei) 學生提供教學、實踐、輪崗、考核等培訓內(nei) 容,“從(cong) 不同性質的工作開始,比如說最開始可能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或者策劃,然後慢慢開始照顧一些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接下來工作強度和難度逐步增加,會(hui) 要求學生接觸失能失智的老人。”
為(wei) 了讓學生真正能在企業(ye) 得到提升和曆練,“我們(men) 要求的帶教老師至少是一對一或者一對二,而且級別至少要管理層,主管或者主管以上。”鄒亮說。
“入學即入職”經常被與(yu) 從(cong) 前的“訂單班”相比較,鄒亮說,“‘訂單班’從(cong) 招生到培養(yang) 到就業(ye) ,都是以企業(ye) 為(wei) 主,但我們(men) 的項目,學生是有選擇權的。另外,參與(yu) ‘入學即入職’項目的學生具有學生和職工雙重身份,企業(ye) 還會(hui) 給學生發放一定的工資,學校也在和有關(guan) 部門申請為(wei) 參加項目的學生繳納社保。”
但想讓學生們(men) 走上養(yang) 老一線並不容易。“一是對這個(ge) 行業(ye) 不喜歡,抵觸,這是很正常的,很多年輕人都是這樣的;二來養(yang) 老行業(ye) 本身不夠規範,各方麵的管理也不到位;三是社會(hui) 認可度低,待遇低,會(hui) 讓學生覺得在這個(ge) 行業(ye) 沒有什麽(me) 前途。”鄒亮說。
鄒亮介紹,“從(cong) 行業(ye) 的角度來說,現在養(yang) 老院一線的護理人員多是來自其他省市或者農(nong) 村地區的人,年齡多在40歲50歲上下,這樣的人去做照顧老人的工作,他們(men) 也會(hui) ,但是肯定不是係統性的,肯定不如接受了三年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去做。”
“企業(ye) 肯定也更願意招一些年輕人,他們(men) 想培養(yang) 既懂專(zhuan) 業(ye) ,又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的人才,所以我們(men) 給學生的定位不是說是將來一直幹一線,而是從(cong) 一線成長為(wei) 一個(ge) 管理者。”鄒亮說。
對此,廉潔仍然有些顧慮。她認為(wei) ,直接把年輕孩子們(men) 放入一線“不一定全是好事”。在廉潔看來,“現在十幾歲的孩子可能在家裏都沒怎麽(me) 做過家務,一下子上來讓他們(men) 照顧老人,一方麵是他們(men) 的技能不足,另一方麵,他們(men) 自己都沒有做好完全的心理準備。”
“如果第一年能夠適應,那之後會(hui) 越來越好,關(guan) 鍵在於(yu) ,有多少孩子在第一年能夠適應”,廉潔所在的院區有一批失能失智的老人,此前曾有一批大一就過來實習(xi) 參觀的學生,“結果幹了一個(ge) 星期就受不了了”。
根據廉潔的經驗,大三學生在適應性上要比大一大二學生好些,“十幾歲的孩子太小了,他們(men) 對社會(hui) 的民眾(zhong) 服務理解還不深刻,大三畢業(ye) 年級的會(hui) 稍微好一點,一方麵他們(men) 在學校已經接受過技能上的培訓,另一方麵,他們(men) 有自己的現實處境要麵對,他們(men) 有自己的心理預期,對一線的工作相對好接受一點。”
教師閆亞(ya) 楠也認為(wei) ,“它和以往學校管理學生的模式不同,在校的時候,輔導員、班主任、學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模式,但學生下到企業(ye) 之後,學校麵臨(lin) 的是新的情況,學生時間地點沒辦法統一,在管理上就增加了難度”,究竟哪種培養(yang) 模式更好一些,“還需要在實踐中判斷。”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職業(ye) 與(yu) 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俞定啟認為(wei) ,試點院校都是有良好基礎和條件做好“校企同招”培養(yang) 模式的實施,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學生是就業(ye) 還是進一步升學的考量,對企業(ye) 順利做到“入學即入職”也還需要政策製度方麵的支持和保障。
趙誌群也表示,“很多東(dong) 西在學校裏是學不會(hui) 的,隻能到崗位上去學,這個(ge) 項目有助於(yu) 學生快速上手工作,基於(yu) 此,也有助於(yu) 幫助解決(jue) 就業(ye) 率的問題,這也是德國等先進國家的經驗”,但是,“一定會(hui) 麵臨(lin) 多方麵的困難,需要考慮多方麵的問題,比如學生家長的意願、企業(ye) 是否能夠提供長遠的支持都需要畫個(ge) 問號”。
對此,北京市教委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處在回複記者時提到,“入學即入職”人才培養(yang) 模式突破了傳(chuan) 統的育人方式,對學校、企業(ye) 和學生、家長提出了更多挑戰。目前,普遍存在教學資源不足、教學團隊不足、培養(yang) 成本增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北京市教委、發改委、人社局、財政局四部門聯合積極采取措施,相關(guan) 政策和機製在試點建設中不斷完善。
雖然仍有顧慮,但廉潔仍然願意嚐試一下。她坦言,現在很缺既懂一線又懂理論的年輕人,養(yang) 老行業(ye) 對於(yu) 年輕人幾乎算得上渴求。“年輕人隻要過了最開始的坎兒(er) ,能夠看到這個(ge) 行業(ye) 的前景,有他們(men) 自己的行業(ye) 規劃,這個(ge) 選擇對他們(men) 來說肯定是好的。”
廉潔管理的養(yang) 老院,也將在這個(ge) 秋天迎來幾位史上最年輕的大二學生們(men) 。
(文中劉鬆嶺、王婷為(wei) 化名)
新京報記者 李冰潔 實習(xi) 生 楊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