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冠“三陽”引關注,重複感染會更危險嗎?

發布時間:2023-08-18 16: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17日電(邵萌)新冠疫情似乎已離我們(men) 遠去,但病毒從(cong) 未消失。近日,“新冠三陽的人開始陸續出現”登上熱搜。同時,新冠病毒變異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周將其列為(wei) “需要留意的變異株”。

  距離“二陽”小高峰過去不到3個(ge) 月,“三陽”真的來了嗎?重複感染是否會(hui) 對身體(ti) 造成更大傷(shang) 害?新毒株的出現又會(hui) 帶來哪些影響?

  疑問1:“三陽”已來襲?

  8月15日,北京的趙女士醒來後感到渾身疼痛、咳嗽、嗓子痛。測了抗原後,她明白自己又“陽了”。這是她繼去年12月和今年5月後,第三次感染新冠病毒。“症狀比第一次輕,和第二次差不多,體(ti) 溫沒有超過38℃。”趙女士說。

  她的經曆並非個(ge) 例。北京市衛健委最新發布的2023年第32周疫情周報顯示,北京法定傳(chuan) 染病報告發病數較上周有所上升,新冠病毒感染居報告病例數首位。社交媒體(ti) 上,有關(guan) “三陽”的話題也引發廣泛討論。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介紹,8月該院門診普通發熱病人每日確診新冠的在5人左右,較之前無明顯增加趨勢,且以“二陽”為(wei) 主,目前深圳“三陽”病例偏少,與(yu) “二陽”患者群體(ti) 在年齡等方麵差別不顯著。

  此外,住院的新冠病人每天2人左右,主要是合並高齡、糖尿病、腎功不全、腫瘤等基礎疾病,少數人沒有接種疫苗,且目前新冠死亡病例極少。

  疑問2:間隔沒多久又“陽”了?

  有網友認為(wei) “三陽”與(yu) “二陽”的間隔在變短,甚至“二陽”後不到一個(ge) 月就“三陽”了,這是否有可能?

  香港大學教授、病毒學專(zhuan) 家金冬雁對中新網表示,短期內(nei) 重複感染的幾率很小,即使再感染,在較多情況下,症狀都是更輕而非更重。

  在他看來,是否真的是“二陽”“三陽”較難界定。目前大多數地方不再測核酸,抗原檢測可能會(hui) 有幹擾項。加上社交距離措施取消,大部分人摘下了口罩,如果感染其他呼吸道傳(chuan) 染病,包括流感、普通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在症狀上與(yu) 新冠病毒感染很難區分。

  此外,一些免疫力特別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陽性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能達到十幾天或兩(liang) 三周。極個(ge) 別人愈後也可能在較長時間內(nei) 檢測出核酸陽性。

  盧洪洲認為(wei) ,“三陽”說法目前沒有統一判斷標準,一般判斷“二陽”和“三陽”時間上間隔超過3個(ge) 月左右,且需要結合患者個(ge) 體(ti) 情況,如再次出現明顯新冠病毒相關(guan) 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則考慮為(wei) “三陽”可能。

  他表示,一次新冠病毒感染,病毒在體(ti) 內(nei) 可持續一段時間,即便症狀消失以後3個(ge) 月內(nei) ,也可能通過核酸檢測發現陽性。人體(ti) 內(nei) 的病毒量和症狀有波動性,會(hui) 出現時陰時陽的情況。

  “‘二陽’後不到一個(ge) 月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陰了又陽了,這種情況一般是上一次的殘餘(yu) 病毒,而不是重複感染。”盧洪洲說。

  疑問3:反複感染會(hui) 影響免疫係統嗎?

  對於(yu) “反複感染是否會(hui) 破壞免疫係統,症狀會(hui) 不會(hui) 更重”的問題,盧洪洲稱,新冠傳(chuan) 染性極強,得過後抗體(ti) 自然衰減且沒有絕對的保護性新冠疫苗,基本上多數人每年會(hui) 感染1到3次。但對於(yu) 免疫正常人群,新冠病毒感染造成嚴(yan) 重肺炎或器官損害的風險非常低,不用擔心“二陽”“三陽”對免疫係統的影響。

  他也強調,需關(guan) 注基礎免疫低下人群,如腫瘤患者,糖尿病,心、肺、腎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等,再感染並導致嚴(yan) 重肺炎等疾病的住院病人絕大部分都來自這類人群。

  金冬雁也認為(wei) ,免疫功能正常的普通人過於(yu) 擔憂“幾陽”是完全沒必要的。

  他表示,一般情況下,免疫係統正常的人群,絕大多數人“三陽”症狀隻會(hui) 更輕。現在距離首次疫情“海嘯”還不到一年,此前感染後產(chan) 生的免疫力仍存在,經過自然感染所提供的免疫力,對防感染、防重症、防死亡效果很好。如果又接種了疫苗,保護力會(hui) 更好。

  “拿流感來比較,人一生中會(hui) 得很多次流感,第一次得可能是最重的,以後會(hui) 輕一些,甚至感覺不到了,隔了很久再感染可能又會(hui) 重一些,是這樣的規律。”金冬雁說。

  他也指出,如果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也可能會(hui) 造成持續感染,這種情況非常少見,需要使用多種抗病毒藥物等醫治措施來幫助他們(men) 完全康複。

  疑問4:是否需警惕新冠變異株EG.5?

  16日,廣東(dong) 佛山疾控通報,EG.5變異株在佛山流行毒株中逐漸占據優(you) 勢。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病毒變異株EG.5列為(wei) “需要留意的變異株”。

  金冬雁表示,目前並未看到感染EG.5導致重症死亡及入院人數增加。它仍是奧密克戎的亞(ya) 變體(ti) ,與(yu) XBB和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等情況類似,即使曾成為(wei) 優(you) 勢毒株,也沒有在全球引起更多人感染,特別是沒有引起更多重症和死亡。新冠病毒一直在變,有時傳(chuan) 染性或致病性會(hui) 強一點,但目前這些變化隻是在一個(ge) 範圍裏浮動,不用太過緊張。

  盧洪洲稱,盡管新冠抗體(ti) 的產(chan) 生不管是自然免疫還是疫苗的被動免疫都會(hui) 自然衰減,但隻要新冠病毒變異沒有完全脫離奧密克戎的分支,人體(ti) 都會(hui) 有交叉免疫記憶。身體(ti) 遇到EG.5新冠病毒會(hui) 更快地反應,產(chan) 生抗體(ti) 。

  他建議,高齡、糖尿病、腫瘤基礎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每年定期接種新冠疫苗。接種疫苗的策略包括鼻噴疫苗和皮下注射疫苗聯合免疫、多價(jia) 新冠組合疫苗(比如綜合原始株、阿爾法、德爾塔、奧密克戎毒株)。

  金冬雁也表示,再次感染多數情況是發生在6個(ge) 月後,即使是免疫力較差的老人,也主要發生在3個(ge) 月後,建議老年人可以在康複後3個(ge) 月再接種新冠疫苗。健康的非重點人群不需頻繁接種,自然感染加上接種過疫苗會(hui) 有很強的免疫屏障。

  疑問5:11月將出現新一波流行高峰?

  據中疾控官網消息,7月全國發熱門診診療量及新冠重症病例數呈現波動下降趨勢。有言論稱,按照免疫力周期推測,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現在11月。

  盧洪洲表示,新冠的傳(chuan) 染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5到6個(ge) 月會(hui) 有一個(ge) 小高峰,但總體(ti) 來說高峰的波峰會(hui) 越來越小,對於(yu) 國家的整體(ti) 疫情防控沒有影響。

  “新冠病毒一直都有傳(chuan) 染,並沒有完全消失。從(cong) 香港來看,發生疫情‘大海嘯’比內(nei) 地早1年左右,之後也經曆了幾個(ge) ‘峰’,但是這個(ge) ‘峰’非常小。奧密克戎不管怎麽(me) 變,都不會(hui) 再發生像‘首陽’那樣的高峰,除非出現一個(ge) 新的病毒。”金冬雁說。

  他呼籲,加強新冠病毒監測,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在他看來,疫情餘(yu) 波最先衝(chong) 擊的就是還未接種疫苗且未“陽過”的老年人,這類人群高危易感,重症、死亡風險較高,不以時間推進為(wei) 轉移。建議盡快接種疫苗,一旦感染及時口服抗病毒藥物。

  “需要警惕的是出現免疫逃逸強致病力又強的新冠新型毒株,要做好新冠病毒變異跟蹤,保持高度警惕。”盧洪洲也強調,個(ge) 人要保持健康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充分提高個(ge) 人基礎免疫的同時控製好基礎病。注意個(ge) 人衛生,人員較多的公共場所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