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憶家鄉往事 盼鄉情延續

發布時間:2023-08-18 16: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電 題:憶家鄉(xiang) 往事 盼鄉(xiang) 情延續

  ——訪台灣大陸同鄉(xiang) 參訪團

  作者 朱賀

  “廣東(dong) 是父親(qin) 的家鄉(xiang) ,但對我們(men) 後輩來說已經變成故鄉(xiang) 了。”台灣高雄市同鄉(xiang) 會(hui) 理事長協會(hui) 創會(hui) 會(hui) 長、70歲的魏國偉(wei) 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感慨。

  應全國台聯邀請,包含魏國偉(wei) 在內(nei) 的台灣福建、湖南、河南、廣東(dong) 、吉林、浙江等17個(ge) 省市的大陸同鄉(xiang) 會(hui) 理事長組成的參訪團一行,於(yu) 10日至17日間到訪北京、河北等地。參訪者多為(wei) 20世紀40年代自大陸赴台者的第二代,行程中,他們(men) 向中新社記者回憶了父輩常講述的家鄉(xiang) 往事,更盼這份鄉(xiang) 情在後輩中綿延維係。

  早年,魏國偉(wei) 的父母從(cong) 廣東(dong) 來到台灣。母親(qin) 常向子女講起幼時與(yu) 姐妹在大陸生活的故事,“每每提起都很傷(shang) 感”;不善言辭的父親(qin) 較少在生活中表露對親(qin) 人和家鄉(xiang) 的思念,“晚年卻拿出約半數退休金捐助家鄉(xiang) 學校”。

  魏國偉(wei) 在55歲時接任高雄市廣東(dong) 同鄉(xiang) 會(hui) 理事長一職,憶起30多歲入會(hui) 時,同鄉(xiang) 會(hui) 規模約為(wei) 七八百人,待他接手已縮至四百人左右。盡管魏國偉(wei) 試圖創新活動形式以招募會(hui) 員,但僅(jin) 能吸引到與(yu) 他年紀相仿的中年同鄉(xiang) 。他盼望,後輩對同鄉(xiang) 會(hui) 和祖國大陸有更多認同感。台灣青年常回鄉(xiang) 看看、兩(liang) 岸同輩加強交流,是很重要的方式。

  參訪團領隊駱宏賓表示,在民進黨(dang) 當局煽動兩(liang) 岸對立和“去中國化”操弄下,台灣年輕群體(ti) 對大陸的認知越發淡化,因此更需有識之士維係兩(liang) 岸的情感連結,加大力度促進兩(liang) 岸民間交流。

  參訪中,受新冠疫情影響久未回到河南新鄉(xiang) 老家的高雄市河南同鄉(xiang) 會(hui) 榮譽理事長張明誠,特地安排了返鄉(xiang) 行程。他最為(wei) 關(guan) 切的也是青年群體(ti) 的教育、傳(chuan) 承議題,期盼創新形式幫助台灣青年了解中華民族的曆史。

  家鄉(xiang) 在湖南嶽陽的吳本森,擔任高雄市湖南同鄉(xiang) 會(hui) 理事長已有八年。幼時,吳本森常聽父親(qin) 回憶家鄉(xiang) 往事。湖南飲食喜辣,父親(qin) “不吃辣就不是湖南人”的口頭禪更是串聯起吳本森的童年。這讓吳本森一直將家鄉(xiang) 記在心中,而對三湘大地及其滋養(yang) 的民族氣節有真正了解,則在其加入同鄉(xiang) 會(hui) 之後。

  1884年中法戰爭(zheng) 時期,數千名湘軍(jun) 將士渡海而來保衛台灣,不少官兵在作戰中陣亡,忠骨埋葬於(yu) 此。一次活動邀請在台湖南同鄉(xiang) 到訪淡水湘軍(jun) 墓地,吳本森才發現,原來台湘兩(liang) 地的淵源如此深厚,“湖南先輩不僅(jin) 以生命保衛寶島,還對當地的開墾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同鄉(xiang) 會(hui) 也為(wei) 鄉(xiang) 親(qin) 尋鄉(xiang) 提供了重要倚靠。吳本森常常幫助同鄉(xiang) 們(men) 回湖南尋根,盡管數年下來真正成功找到親(qin) 人的僅(jin) 有兩(liang) 三例,但每每回湘,當地的快速發展都刷新著吳本森的認知。

  今次參訪中,魏國偉(wei) 對雄安新區和北京通州的城市建設與(yu) 規劃讚歎不已。“早年兩(liang) 岸開放交流時,台灣城市發展比大陸更具便利性和現代化,如今完全換了位置。”魏國偉(wei) 說,大陸各領域發展迅速,台灣同胞不能缺席這一進程,需要加入其中貢獻力量。

  23歲的台灣青年馬永旭是“首來族”,此次隨母親(qin) 陳世璞來訪,感受到北京民眾(zhong) 的熱情,也對烤鴨等特色美食及便利的生活設施印象深刻。他所在的大家庭有深厚的愛國愛鄉(xiang) 傳(chuan) 統,母親(qin) 是湖北人,父親(qin) 是青海人,祖父祖母一輩曾在大陸投身抗日戰爭(zheng) 。

  陳世璞說,她在家庭教育中會(hui) 注重補足中華文化部分,但更希望和平統一早日到來,讓孩子們(men) 不再受教科書(shu) 中“台獨”史觀的荼毒。(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