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美育為鄉村振興帶來更多精彩
這個(ge) 暑假,多所高校開展美育進鄉(xiang) 村活動,為(wei) 鄉(xiang) 村孩子帶去新的藝術體(ti) 驗和美的享受。還有的學校和機構同鄉(xiang) 村孩子以美為(wei) 媒,跨越山海集結,共創藝術作品。鄉(xiang) 村美育,再一次進入大眾(zhong) 視野。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wei) 五育並舉(ju) 育人體(ti) 係的重要一環,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feng) 富想象力和培養(yang) 創新意識,以及培育向上向善道德素質的教育,在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最核心的價(jia) 值是讓學生擁有體(ti) 驗美、欣賞美的能力。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對於(yu) 學生全麵發展、社會(hui) 向美向善、國家教育興(xing) 盛至關(guan) 重要。近年來,我國學校美育取得曆史性突破,各地各類學校積極建設美育課程、開展美育活動,在機製建設、師資培養(yang) 、課程開發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成果。具體(ti) 到鄉(xiang) 村美育,其對鄉(xiang) 村兒(er) 童提升認知、豐(feng) 富情感思想、拓展精神世界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更是不容小覷。在全力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當下,如何真正以美育促進鄉(xiang) 村教育,是一個(ge) 值得深切關(guan) 注的重要課題。
鄉(xiang) 村具有得天獨厚的美育資源。源遠流長的鄉(xiang) 土文化,生態宜人的自然景觀,鄉(xiang) 村從(cong) 來都不缺乏美的素材。青山遠黛,嫋嫋炊煙,潺潺溪水,聲聲蟬鳴……鄉(xiang) 村之美自古就令無數人如癡如醉、真心詠歎,大量描繪鄉(xiang) 村之美的文藝作品千古流傳(chuan) ,鄉(xiang) 野間的一切,永遠是鄉(xiang) 村美育的源頭活水。重視鄉(xiang) 土資源的價(jia) 值及利用,是發展鄉(xiang) 村美育的應有之義(yi) 。挖掘鄉(xiang) 土曆史文化資源,結合傳(chuan) 統村落、文物古跡等,探索打造美育文化新空間;同時結合鄉(xiang) 村生活實踐,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美育,讓鄉(xiang) 村兒(er) 童在日複一日中接受美的滋養(yang) 和浸潤。
身處鄉(xiang) 村的人,可以有自己的視角和獨特的審美,去發現人與(yu) 自然的和諧交融、鄉(xiang) 村生活的充實美滿、蓬勃興(xing) 旺的萬(wan) 千氣象。用多層次的視角,去拍一棵自己喜歡的樹,去畫一朵自己喜歡的花;從(cong) 藝術角度了解生活、自然,並從(cong) 中開啟關(guan) 於(yu) 自我和未來的思考;打破孩子們(men) 心中關(guan) 於(yu) 美的條條框框,讓他們(men) 發現和感受到生活中多樣的美好,當孩子們(men) 在本土資源中走進藝術的世界,領略到鄉(xiang) 土藝術的魅力,從(cong) 發現美到認識美、表達美,進而逐漸養(yang) 成創造美的意識與(yu) 能力,鄉(xiang) 村美育就實現了春風化雨。
鄉(xiang) 村承載著中國人精神與(yu) 文化的根脈,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深深根植於(yu) 鄉(xiang) 土中。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切實變為(wei) 美育教學的資源,就地取材,挖掘本土優(you) 秀文化,開展鄉(xiang) 村美育活動,可喚醒和加深學生對鄉(xiang) 土的認同感與(yu) 歸屬感,在育人的同時推動當地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可以“非遺進校園”等活動為(wei) 牽引,創新設計美育課程,並將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化傳(chuan) 承等融入藝術創作,讓孩子們(men) 在對美的追尋中看到美麗(li) 鄉(xiang) 村新麵貌,切實感知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創造力,提升審美品位,不斷增強自我認同感與(yu) 價(jia) 值實現感。
讓美育真正紮根鄉(xiang) 村,激發出鄉(xiang) 村孩子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那些種在孩子們(men) 心中的美的種子,終會(hui) 發芽、開花、結果,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帶來更多精彩。(李玉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