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套用“職場公式” 建立自己的內心秩序
曾經,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學習(xi) 和進階,一方麵自己摸索努力,一方麵靠“傳(chuan) 幫帶”——依靠前輩的實踐經驗和朋友的守望相助來獲取職場和行業(ye) 信息。而如今,發達的社交網絡平台,讓我們(men) 輕鬆獲取更多陌生人的貼心分享。
點開社交平台,大量關(guan) 乎“職場指南”的文章撲麵而來。既有你最想了解答案的“對症下藥”分享帖,又有很多雖無直接效用但足以勾起興(xing) 趣的“前瞻帖”。他人的經驗,是職場指南書(shu) ,幫我們(men) 避雷,有效繞開可能會(hui) 掉落的“坑”和“套路”。
不過,就像沒有一味藥能包治百病一樣,“職場指南”也不會(hui) 每款都適用於(yu) 你。我們(men) 需要鑒別理性有益的分享帖,讓信息真正幫到我們(men) ,而不要被信息“反噬”,束縛自己前進的手腳。
最近不少分享帖會(hui) 提到職場新人是否需要在職場立一個(ge) “人設”。“在職場立人設”,聽來很新奇有趣,甚至給人一種在現實生活中塑造虛擬角色的即視感。比如,在公司樹立一個(ge) “不好惹”的人設,這樣周圍人就不會(hui) 輕易“壓榨”你,不會(hui) 不停給你派活;立一個(ge) “我容易暈車”的人設,你也許就能躲掉和不喜歡的上司同事同乘一輛車的尷尬;亮出“家境很好”人設,也許能防止那一類拜高踩低、見人下菜碟的同事隨便拿捏你;而打造一個(ge) “必須早睡”的人設,或許就能大大方方屏蔽掉下班後老板發來的任何消息,放心享受清淨的私人時間……
每一種人設,幾乎都對應著我們(men) 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情況,以及解決(jue) 問題的某一條路徑:“不好惹”人設對應著“小白怕被壓榨”的恐懼,“必須早睡”的人設對應著對“下班後不合理加班”的抵製,“家境很好”人設出於(yu) “怕被職場勢利眼鄙夷”的考慮……
“立職場人設”這一新現象的興(xing) 起,側(ce) 麵反映了當下年輕人對自己在職場正當權益的重視和維護。沒有邊界的工作時間、不舒服的辦公室氛圍、惡性競爭(zheng) ……那些職場負麵因素是需要被糾正、改善的。
那麽(me) 該如何理性看待“立職場人設”這件事,讓職場新人們(men) 真正得到積極的成長?
“立人設”的最原始心理動機,自然是為(wei) 了解決(jue) 現階段困擾我們(men) 的職場難題,或是表達對某一現狀的不滿。相較於(yu) 其他分享帖精細、複雜地教你“12345678”逐條逐項攻克難題,“立人設”似乎顯得簡便易行、幹脆利落。但是,如此真能一勞永逸嗎?
首先,如果你的實際狀況與(yu) 那個(ge) “人設”有較大出入,那麽(me) 你就需要仔細保持和維係人設“不翻車”——此間所帶來額外的心思投入,是否值得?其次,你是否確定,那個(ge) “職場人設”是解決(jue) 現階段問題的那把關(guan) 鍵鑰匙?如果“職場人設”是你以為(wei) 的應對方式,而並非實際情況,那麽(me) 很可能把時間和進步空間浪費於(yu) 個(ge) 人想象中。
我周圍一個(ge)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剛上班一段時間就感到上司的工作要求“太新了”,頗有挑戰,和此前那些起步隻要完成基礎、規律任務的新人們(men) 截然不同。這些“新要求”對他來說並不難完成,但心底會(hui) 糾結:為(wei) 什麽(me) 同樣作為(wei) 新人,他就要幹複雜的活呢?他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大家針對了,並愈發堅持這一想法,於(yu) 是立了“不配合”“沒事業(ye) 心”等人設,以此消極對抗那些派給他的工作。
後來,上司敏銳覺察到了這名年輕下屬的心思,單獨和他聊天,才揭曉答案:原來,在招聘階段,上司就覺得這個(ge) 年輕人有做某個(ge) 新產(chan) 品小組負責人的潛質,就想早早讓他進入狀態,並獲得其他年長同事信任。上司說:“你能力很好,職場也沒那麽(me) 複雜,有問題就直接溝通。”解開心結後,這名職場新人成長迅速,順利升級。
所以,“職場人設”作為(wei) 職場生存小技巧無可厚非,作為(wei) 質疑一切的武器則對自己進步毫無益處。
專(zhuan) 業(ye) 人士指出,“立職場人設”側(ce) 麵反映了“你想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心理。如今的職場,愈發鼓勵年輕人真誠亮出自己的態度、風格。每個(ge) 職場新人可以明確自己的訴求和期許,但最終目的是提升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建立自己穩定、自洽且自在的內(nei) 心秩序。
我記得曾有人在點評職場真人秀節目時表示:“如果你可以快速完成從(cong) 學生思維到工作思維的轉變,就可以比別人快一步。什麽(me) 是工作思維?就是以完成工作為(wei) 目標,你需要圍著目標去轉。”
在工作中摸索和成長,永遠不會(hui) 是“大爽文”,不可能一日千裏。前人的經驗和建議,是一麵麵輔助我們(men) 獲取信息的鏡子,但絕不能變成“勸退”年輕人打怪升級的枷鎖,可借鑒,但不可盲目“套用公式”。
真誠、清醒和勤奮,是你始終可以堅持的方向。在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的道路上,一步步尋覓到人生坐標,實現自我價(jia) 值。(沈傑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