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數字人才未來可期

發布時間:2023-08-27 15:33: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日,天津榮程鋼鐵集團公司的員工趙大宇被授予全國第一張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專(zhuan) 業(ye) 技術等級證書(shu) 。包括趙大宇在內(nei) 的27人獲得全國首批智能製造專(zhuan) 業(ye) 技術等級證書(shu) ,這是數字人才職業(ye) 生涯的“高光時刻”,也彰顯了我國數字人才的廣闊發展前景。

  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wan) 億(yi) 元,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提升至41.5%。隨著各行業(ye) 對數字人才的需求與(yu) 日俱增,人才短缺、數字技能需要提升等問題凸顯。

  針對數字人才發展麵臨(lin) 的問題,多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完善數字人才基本製度和規劃,構建多層次數字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標注了97個(ge) 數字職業(ye) ,占職業(ye) 總數的6%;教育部加大數字經濟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設置,新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yu) 大數據技術等專(zhuan) 業(ye) 。這些有益嚐試正在加速彌合數字人才需求和緊缺之間的溝壑,為(wei) 數字人才提供了方向和機遇。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浪潮風起雲(yun) 湧,不斷加強數字人才隊伍自身能力建設、全方位提升數字技能和素養(yang) ,需要久久為(wei) 功。一方麵,數字技術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數字人才不僅(jin) 要加強專(zhuan) 業(ye) 知識學習(xi) ,還要廣泛涉獵多學科、跨行業(ye) 、寬領域的信息,構建多元知識體(ti) 係。同時,要積極參加數字技能職業(ye) 培訓,注重所學知識和實用技能雙向提升,培育數字化思維、增強數字化意識,提高自身對數字化發展的駕馭能力。

  另一方麵,數字人才要在生產(chan) 實際中立足產(chan) 業(ye) 需求,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積極探索數據要素開發利用,充分用好數字化資源、數字化工具和數字化平台,主動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努力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邁上新台階、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不斷取得成效,為(wei) 助力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劉 蓉

  劉 蓉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