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咖啡館、包子鋪……“可能有書”的書店裏還有啥?
“可能有書(shu) ” 的書(shu) 店裏 還可能有啥?
畫廊咖啡館自習(xi) 室 甚至還有包子鋪
對於(yu) 喜愛逛書(shu) 店的人來說,胡同裏的書(shu) 店無疑具有其獨特的魅力——既有街坊四鄰的煙火氣,又有四季分明的美麗(li) 景色。近日嶄新亮相的閱讀文化空間“可能有書(shu) ”,就位於(yu) 東(dong) 城區前炒麵胡同。這家由一處騰退的“共生院”空間改造而成的書(shu) 店,占地260平方米,裏麵集結了書(shu) 店、畫廊、咖啡館、自習(xi) 室,甚至還有包子鋪。
“往前推30年,這裏其實是個(ge) 國營餐廳,叫風月樓,裏麵專(zhuan) 門賣包子。後來它成了京城最著名的港式打邊爐火鍋店,但因其四合院木質結構,常年存在著安全隱患問題,就騰退出去了。”閱讀文化空間創始人牛瑞雪講述介紹,騰退出去之後,街道社區與(yu) 四合院裏的6戶居民及承租方討論如何對舊房改造再利用。大家最終選定改造成書(shu) 店,這樣既有文化調性,又很安靜,不會(hui) 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此環境下我們(men) 策劃了將近兩(liang) 年時間,這個(ge) 房子的結構是比較複雜的,牆壁上有近4層的瓷磚,每換一家餐廳,就在前一家餐廳的瓷磚上再來一層。我們(men) 在改造過程中,設計師很有心地將部分瓷磚作為(wei) 痕跡保留了下來,修舊如舊。”牛瑞雪說。
為(wei) 了將“社區書(shu) 店”的概念做足,讓更多人了解居民的生活和故事,書(shu) 店邀請周邊退休的叔叔阿姨來做店員,由四個(ge) 阿姨早中兩(liang) 班倒。就這樣,來書(shu) 店閱讀複習(xi) 的年輕人一邊品咖啡、喝炒紅果飲料,一邊吃著退休阿姨包的包子,有韭香醬肉餡的、大丁羊肉餡的,還有薺菜、芽菜等素餡包子,感受著胡同裏的煙火氣與(yu) 書(shu) 香氣。
相關(guan)
京城實體(ti) 書(shu) 店不斷創新
今年上半年北京有15家書(shu) 店新開業(ye) ,可以看到,實體(ti) 書(shu) 店行業(ye) 仍然生生不息。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新開業(ye) 的書(shu) 店中,不少頗具特色。
坐落於(yu) 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的新華書(shu) 店·為(wei) 寶書(shu) 局於(yu) 4月2日開業(ye) 。書(shu) 店門口貼了一段有趣的話“你坐在中軸線的東(dong) 邊,但你其實在西城區”。店長穆貝向記者介紹,“很多人來到店裏都會(hui) 問,但因為(wei) 曆史原因,其實我們(men) 店在西城區。”
在用戶體(ti) 驗方麵,為(wei) 寶書(shu) 局與(yu) 聯想集團跨界合作,運用領先的AR硬件設備打造出一段中軸線數智化沉浸式體(ti) 驗之旅。穆貝向記者介紹,“至少有20%-30%的讀者是專(zhuan) 門從(cong) 外地趕過來體(ti) 驗的。”此外,書(shu) 店每季一個(ge) 主題的特色印章很受讀者歡迎,有人為(wei) 此從(cong) 天津、承德專(zhuan) 程趕來。
坐落於(yu) 京西大悅城的“米萊知識宇宙”是其全國首家線下獨立實體(ti) 店,店內(nei) 圖書(shu) 主要針對0到14歲兒(er) 童,還會(hui) 定期舉(ju) 辦會(hui) 員讀書(shu) 活動,為(wei) 小朋友營造徜徉在知識宇宙中的愉悅氛圍。
米萊童書(shu) 聯合創始人舒妍表示,在書(shu) 店內(nei) 容運營方麵,她們(men) 給小朋友帶來沉浸式的科普場景體(ti) 驗。“我們(men) 每個(ge) 月都有一次大型的科普活動,跟不同的商圈合作。比如有一個(ge) 錢永剛先生講父親(qin) 錢學森故事的活動,我們(men) 招募了150個(ge) 家庭來參與(yu) ,給商圈帶來了兩(liang) 三千人的流量。可以說,這種活動影響力是很可觀的。”舒妍說道,“除了影響力,我們(men) 把閱讀服務覆蓋到1-3公裏的範圍內(nei) ,讓它更貼合於(yu) 社區化,剛好和商業(ye) 地產(chan) 社區化的理念搭配上。這種社區化就是讓三公裏內(nei) 的孩子們(men) 有一個(ge) 非常好的場所環境去閱讀。”
文/本報記者 張恩傑
統籌/劉江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