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 用“小舞台”浸潤鄉村文明
中新網濟南8月29日電(記者 沙見龍)“為(wei) 娘是把織布剪斷了。如今,你看這布機之上,混亂(luan) 一片,千絲(si) 萬(wan) 縷,你可接得上?”在山東(dong) 濟寧鄒城市唐村鎮潘家官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68歲的孟凡營正津津有味地看著根據孟母教子典故編排的戲曲《斷機教子》。
以前,孟凡營需要得趕到鎮上,而且幾個(ge) 月才有一次大戲演出,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免費觀看。談起近年來當地文化惠民演出的變化,孟凡營很是欣喜。“現在生活好了,不愁吃穿,就愛看大戲,政府把演出送到家門口,演的還是鄒城的曆史典故,太周到了。”
據鄒城市非遺中心演職人員徐岩介紹,為(wei) 了更符合當地民眾(zhong) 觀看需求,該中心深入研究本地儒家文化、鄒魯文化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精心編排劇目,通過非遺表演、精品戲曲、鄒魯禮樂(le) 等多種形式展示出來。還巧妙地將文明城市創建、禁毒禁賭和忠義(yi) 孝善理念融入節目。
今年以來,鄒城市“孟子鄉(xiang) 音”文化惠民演出已完成908場,覆蓋全市614個(ge) 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共建成“種文化·創生活小院”100座,實現孟子學堂行政村全覆蓋,建有農(nong) 家書(shu) 屋614個(ge) ,開展閱讀活動2800餘(yu) 場次。
在德州平原近日開展的2023年“廣場百日文化係列活動”文藝匯演中,平原縣文化藝術中心館辦團與(yu) 民間優(you) 秀文藝團隊進行同台演出,在形式和方法上把專(zhuan) 業(ye) 文藝團體(ti) 與(yu) 民間文藝團體(ti) 相結合,吸引了眾(zhong) 多民眾(zhong) 積極參與(yu) 。
據了解,平原縣2023年“廣場百日文化係列活動”為(wei) 民眾(zhong) 提供一個(ge) 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展現自我的舞台,成為(wei) 實施文化惠民和促進民眾(zhong) 文化繁榮發展、滿足人們(men) 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載體(ti) 。
平原縣文化藝術中心藝術部主任張瑋表示,該縣以文化惠民為(wei) 著力點,大力推行廣場文化,充分激發人們(men) 參與(yu) 文化活動的熱情,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宣傳(chuan) 推介當地文化旅遊資源,助推平原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盛世歡歌》歌舞表演開場,棗莊高新區文化惠民送戲下鄉(xiang) 演出活動徐徐拉開序幕,魔術、柳琴戲、豫園清唱和嗩呐獨奏等節目輪番上演。精彩紛呈的表演吸引了眾(zhong) 多居民前來觀看,居民們(men) 紛紛拿出手機,記錄精彩的演出瞬間。
近年來,棗莊高新區堅持服務基層、農(nong) 村、民眾(zhong) 的原則,以“每年每村一場戲”為(wei) 工作目標持續開展“送戲下鄉(xiang) ”惠民演出活動,為(wei) 轄區民眾(zhong) 提供豐(feng) 富的文化滋養(yang) 和精神動力。同時,該區還不斷加大基層公共文體(ti) 服務體(ti) 係建設,持續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文體(ti) 類活動蓬勃開展,參與(yu) 氛圍也空前高漲。
“舉(ju) 行鄉(xiang) 飲,非為(wei) 飲食。凡我長幼,各相勸勉。為(wei) 臣盡忠,為(wei) 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nei) 睦宗族,外和鄉(xiang) 裏……”近日,在泰安寧陽縣葛石鎮鳳凰山腳下,沉浸式曆史情景劇《鄉(xiang) 飲酒禮》正進行首場表演。配合動態的舞台情景、厚重有力的旁白、典雅悠長的配樂(le) ,民眾(zhong) 仿佛穿越到兩(liang) 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沉浸式感受鄉(xiang) 飲酒禮的獨特魅力。
“寧陽縣對發源自本地鄉(xiang) 土的傳(chuan) 統文化故事進行整理挖掘,對其進行現代藝術設計,編排《鄉(xiang) 飲酒禮》《魯義(yi) 姑舍子救侄》等‘小戲小劇’。”寧陽縣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劉福來介紹,傳(chuan) 統文化劇目提供給村民新鮮的視聽體(ti) 驗、故事性的情感體(ti) 驗及主流價(jia) 值認同的精神體(ti) 驗,在春風化人、潤物無聲中為(wei) 鄉(xiang) 村文明匯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李樓村文化廣場,山東(dong) 琴書(shu) 非遺傳(chuan) 承人、村民李守法和“文藝輕騎兵”隊員又開始了文藝宣傳(chuan) 。他們(men) 將惠農(nong) 政策、家鄉(xiang) 變化、文明新風等身邊事編成小品小唱,搬到文化廣場、街頭公園等義(yi) 務演出,深受民眾(zhong) 喜愛。目前,吳店鎮有“文藝輕騎兵”誌願服務隊伍51支、誌願者689名,常年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
近年來,菏澤牡丹區立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深化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一體(ti) 化建設,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文化廣場、鄉(xiang) 村戲台、街頭公園、村史館等作為(wei) 文化惠民陣地,常態化開展紅色教育、傳(chuan) 承節日文化、廣場舞比賽、文藝匯演、非遺課堂等多彩活動,豐(feng) 富文化產(chan) 品供給,用民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推進文化建設,讓文明鄉(xiang) 風浸潤美麗(li) 鄉(xiang) 村,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凝神聚力。
在鄒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高勝看來,文化惠民演出舞台雖小,卻反映了農(nong) 村生活的方方麵麵,是鄉(xiang) 土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還能大力弘揚文明新風,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對於(yu) 營造文明、健康、歡樂(le) 、和諧的鄉(xiang) 村文化氛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注入了強大動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